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蔺雁 《生产力研究》2007,(15):75-76,102
文章基于我国现代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从晋商研究入手,剖析了晋商信用体系的基本构成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认为中国现代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应该继承晋商时代确立起来的商业诚信文化,同时要重视法治建设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构建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商业诚信文化的培植是基础,信用制度的建设是关键,健全法治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22,(1)
明清时期,晋商盛极一时,在中国商业史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形成特有的晋商精神。穷则思变的艰苦创业精神、义利并重的诚信经营理念、血缘地缘延伸的群体意识、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视野,是晋商取得成功的人文因素。文章对晋商精神进行了解读,并挖掘了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博弈论原理构建信誉的重复博弈模型,结合明清晋商的商业实践,指出我国现代信用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第三方实施仲裁、监督、管理以及对商业纠纷的判决等职能,还要重视中介组织以及良好的商业习惯对于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诚信观与晋商的经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的“诚信”观是晋商的经营理念。他们在内部管理、对外贸易中一直奉行不渝。本文主要分析诚信观对晋 商成功的作用与影响,提示了一个传统观念与商业经营良性互动的个案。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以其固有的诚信耐劳的淳朴作风,独具特色的商业管理机制,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在商界独领风骚,创造了驰骋疆海十万里,纵横商界五百年,执中国商业、金融之牛耳的辉煌业绩。然而学者对晋商的关注则更多地倾向于其在金融、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笔者从晋商的发迹着手,有很大的惊喜:晋商的营销策略早已走在了现代人的前面,这才是晋商成功的"杀手锏"。文章对晋商的营销策略作了粗浅探讨,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晋商诚信:一种隐性制约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诚信 ,作为制约社会中互动的人的内在制度 ,是晋商在经营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这种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中所孕育出来个人和团体所偏好的“利以义制”经营制度 ,表现出个人对自己和交易主体声誉的极度关注。这样不但增加了一生预期收益 ,而且还通过交易费用的节约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最终达到了对利的追求。因此 ,晋商诚信中所暗含的利益机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制约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吕彦儒  王华丽 《经济问题》2007,(12):123-125
晋商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有许多思想和经验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从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分销模式、销售管理和品牌经营等方面对晋商营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将晋商诚信礼义的价值内涵归结为关系营销的思想,提出了现代营销从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转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燕红忠  李东 《经济问题》2006,(2):3-4,28
当前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欺诈行为,违约、制假、债务拖欠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以至于人们时常用“信用危机”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信任关系与信用状况。通过对明清晋商商业实践的分析,认为我国曾经是一个拥有良好的“诚信”传统与信用机制的国家。现代信用体系的建立与维持不仅需要加强信用法规的建设,而且也需要大力挖掘传统社会的信用资源,加强人们的诚信信念。  相似文献   

9.
制度经济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绩效;二是制度为什么产生以及怎样演变。这也是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回顾晋商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结晋商研究主要成果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对晋商进行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以描述晋商制度变迁的轨迹并阐释其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杜木恒 《现代财经》2008,28(2):7-12
本文以信息经济、交易费用、产权和博弈论为依据分析诚信和诚信缺失问题,探讨诚信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关系.用社会生产方式对立统一运动的辩证观点,阐述诚信是经济范畴又不是经济范畴;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角度,说明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魁奈提出"纯产品"学说以来,经济学家对剩余认识的分歧一直难以弥合,这是由他们对剩余研究的目的决定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研究剩余的来源或源泉都是为了给剩余的归属即剩余的占有找到更"合理"的出路,与剩余的真正来源无关.由他们所戴的理论有色眼镜所决定,经济学家把剩余的来源分为劳动说、创新说、不确定性说和监督说.劳动说体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创新说注重的是激励,不确定性说强调了企业家的责任,监督说意在减少偷懒.只要我们不怀任何偏见,这些不同的学说就会为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矛盾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际企业战略联盟的内部合法性与外部合法性问题。通过对战略联盟内部合法性、外部合法性概念、作用的阐述,构建了一个整合框架,进而分析了企业特征、环境特征对企业获取合法性的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制度理论的战略联盟研究,为国际企业的跨区域扩张,尤其是为新兴经济国家或转型经济国家的市场整合提供了新的解释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行为与伦理制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控制作为公司治理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它是包含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加强会计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而作为会计控制的主体,即接受委托并具体执行、实施会计控制的单位及个人,其产生的会计行为是企业实施会计控制的具体表现,且其采取的控制对策和实施效果均取决于产生的会计行为的导向。只有从利益导向与伦理约束双视角研究会计行为的动因及产生的效果,才能真正找到有效规范会计行为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研究均是围绕企业展开,而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领域的研究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还不够深入,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现有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和模型对于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本文试图针对事业单位自身特性,为其设计计量模型,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与法官激励是当前司法领域中所面临的最为紧迫而关键的问题.本研究运用博弈论来模拟现实的审判过程.通过分析基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法官最优选择的基础上来研究法官的法律遵从度、工作勤勉程度、工资收入、外部干预(如贿赂)、司法权的有效配置等重要因素对法官裁判的影响,进而解决社会所获得的公正执法水平.对于不同法律遵从度的法官而言,贿赂、工资等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提高法官法律遵从度并调整法官与社会之间的效用关系,从制度上实现司法权的有效配置,对于实现司法公正至关重要.这为解决当前司法领域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包容性发展的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系统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涵盖城市包容质量的城镇化质量测度体系,利用2000—2012年新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测度,并据此分析了城镇化质量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与城市包容质量子系统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2年新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速度要慢于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基本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协调质量逐步下降,居民生活质量略有上升,总体上呈波浪式变化趋势,公共服务质量先下降后上升,城市包容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城乡协调质量与城市包容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2010—2012年人口就业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城乡协调质量与城市包容质量的耦合度基本上处于极限发展阶段,彼此矛盾亟待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环境下,个人数据在商业、公共事业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日趋频繁,隐私泄露事件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极大增高,平衡个人数据挖掘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大数据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文章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将个人数据隐私治理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个人、个人数据收集者、个人数据处理者、个人数据应用者及监督者5种角色,涉及个人、个人数据企业、政府、媒体、第三方隐私保护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等6大利益主体。通过权力利益矩阵分析,将6大主体归纳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及直接利益相关者4大类,并据此提出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针对核心利益相关者建立竞争性治理机制,针对直接、间接利益相关者建立激励性治理机制,发挥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主导作用。希望个人数据隐私治理机制能为平衡数据挖掘和隐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行业技术轨道变化频率的不同造成了技术生命周期更迭频率的差异,因此导致创新机会分布的差异。技术轨道变化相对缓慢的行业,创新机会的把握较多取决于资源积累能力;而技术轨道变化较快的行业,创新机会的把握较少取决于资源积累能力,而较多取决于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就这种创新机会的不同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BPR思想的企业组织重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总结性地描述了基于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构建起来的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起点,进一步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对企业组织新要求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业务流程分块割裂、信息沟通的滞后失真、业绩评价机制失效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必须基于企业业务流程重构(BPIL)思想,重新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首先对企业各既有组织完全打破解构,然后进行梳理,并重新分类归纳出基于顾客需求为终端的各条完整业务流程,然后针对每条具体的业务流程,从该业务流程执行小组的组建、流程小组内部结构设计两方面展开,最后还进行了作为新型组织运作保障的业绩评价体系设计,至此构建出完整的企业组织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