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军民融合战略背景,阐述高校军工科研平台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资源优势和技术特色,深入分析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影响因素,提出军工科研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对策和建议。探索实践高校军工科研平台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阐述我国高校科研的现状及黑龙江省高校科研优势,分析高校科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结合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目标,提出了以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完善高校科研转化机制、打造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等对策,以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最优化的制度安排是保障高校有效技术转移的关键、中南大学创建的“学科性公司制”解决了高校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激活了源头,成功地架起了教育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互动互惠良性循环的组织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和高校自身的发展。这种教育、科研、经济一体化创新机制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驱动力是高校开展科研投入、知识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协作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与高校科研体制、政府创新政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提升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为了客观全面地呈现出中国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高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采用2012—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创新数据,编制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创新驱动力指数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区域高校创新驱动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校科技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更显著;区域高校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驱动作用,但制度创新的驱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区域大学科技园融合发展能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聚集高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但大学科技园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功能障碍,区域经济融合优势的培育与提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010年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总收入为226.1亿元,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弱,低于2004-2009年,平均每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收入为2.6亿元。同时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场地面积和单位企业平均人数都出现下降趋势。本文通过结合大学科技园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研生产联合体、创新驿站等技术服务形式,提出区域大学科技园企业间、企业与高校间的技术融合机制,创新主体对接机制以及创新资源对接机制,推进区域创新资源聚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葛晓军 《经济师》2014,(3):73-75
文章以潍坊科技学院创新大学服务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科研功能为平台,从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剖析高校的新产品开发、教科研等外部正效应,利于培养专业人才、整合资源及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等瓶颈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高校教育更好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服务,同时高校科研服务也依附与地方经济。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科研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高校科研服务与地方经济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高校进行提高和改进。本文通过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夏贵华 《时代经贸》2011,(8):127-127
建立“政产学研资介”合作新模式,是当今新形势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其实质是在新的形势下,整合一定区域内政府、企业、高校、科研等诸多方面,使其密切合作,发挥好区域的整体优势,使整个区域社会经济有效、高速、和谐、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关系到高校未来发展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之间依存共生,高校能否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因此解读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建立"政产学研资介"合作新模式,是当今新形势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其实质是在新的形势下,整合一定区域内政府、企业、高校、科研等诸多方面,使其密切合作,发挥好区域的整体优势,使整个区域社会经济有效、高速、和谐、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防军工研究一直是我校发展的特色,我校从“六五”时期就开始承担了国防科工委的军事电子预研项目,项目内容涉及军用微电子设计、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机器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通信、信息安全等领域。我校是浙江省属高校武器装备科研和国防军工科研唯一定点单位,是省属高校唯一通过认证的武器生产、研制保密资格单位,也即将是省属高校唯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单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5)
农林类高校"就业难"与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饥渴"悖论的关键在于将二者统一在一个框架下进行研究,并确立长效机制。将农林行业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吸引高校毕业生向农林行业流动的根本举措,这需要政府将行业利润差额予以补偿。"政产学研"平台建设会形成高效智力支持地方发展、地方发展推动高校发展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保障平台健康科学运转的核心机制在于为高校提供足够的激励开展面向农林行业的科研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的相互诉求和需要更加显著,实现协同发展是两者融合共生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构建了“嵌入式协同共生”的发展模式,并从资源共享、科技转化、文化共荣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实现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与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14.
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是我国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结构特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之间存在经济复合体这一现象,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专业应积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衔接与融合,实现教育事业与产业发展的双赢。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教育专业的设置、办学模式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探讨实现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为高职教育学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分为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以生态脆弱地区为例阐述民营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论证民营企业发展滞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又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以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数据论证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带来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适宜的经济平台。发展生态型民营企业是开启生态脆弱地区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作用机制与规避恶性循环作用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拥有丰富的军工和民口企业科技资源,但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程度不高,未实现最大限度的规模经济效应。有效融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对于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部分国家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关天经济区发展中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政府在发挥"掌舵"职能下的关天经济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7.
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和服务载体,并渗透到产业与企业各个层面,深刻影响着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工业互联网视角下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关系,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机理,检验制造业升级对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融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对技术融合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制造业升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供应链与价值链融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融合三者间关系,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当前关于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军工行业的军民融合,对高等学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和遇到的问题关注较少。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力量,高校在通过基础研究提出新概念、进行探索研究以及解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高校科研活动实现军民融合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高校科研活动为国防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众包、众筹以及众创等大众创新形式,将有力促进高校科研创新模式向开放式、现代化转变。从论述高校科研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出发,提出解决科研团队、科研教师、科研学生面临问题的新思路及运作机理,即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校科研众包平台、科研众筹平台以及科研众创平台。建议依托三大平台,有效利用各方科研资源,广泛筹集社会研究资金,充分发挥智力资本价值,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以促进高校科研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促进国防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和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科技产业是军民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和重要平台。将国防科技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归纳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校企联转、军民共转、民企参军等6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资本、人才、制度、组织、市场、产业链等7个方面探索相应的军民深度融合路径,以期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