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面"营改增"对现行地方税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打破现行地方税体系的运行格局、倒逼中央和地方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调整和加剧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传统经典理论注意到地方税体系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却忽略了对地方税体系构建中地区间公平性问题的法学关注。我国应当在财政分配公平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差异性地方税体系,其实现路径包括赋予增值税调控地区间财政差距的功能、确立企业所得税分区域的衡平共享比例、培育地方因地制宜的特色主体税种和以正面清单模式确定地方税种开征权。  相似文献   

2.
2013年8月1日,"营改增"的全面推行调整了目前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这两个税种的征收范围和权限,随着"营改增"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地方税税源最重要支撑的营业税,这一地方主体税种征收范围和权限将会逐步萎缩直至消逝。虽然目前在收入分成上采取了一些渐进过渡式措施,试点地区将"营改增"的收入100%返还地方,但是在结构性减税的大背景下,这项改革对地方收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构建完善的地方税体系是大势所趋。伴随地方税体系的逐步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也相当重要,其中建立地方税收保障体系尤为重要,因其在保障地方税收及时、足额收缴入库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地方税保障体系的紧迫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3.
正"营改增"的继续推进,将涉及寻找新的地方主体税种,重新布局地方税体系,以及调整地方和中央之间财政分成比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可以"营改增"为契机,重塑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思路应涉及以下内容:1.尽可能细化事权范围、支出责任,并与财权、财力配置相适应。如应尽可能列举各级政府的全部事权范围,相应明确支出责任,并配置相应的财权与财力,对于长期性项目和跨区域项目,则应明确相关政府责任主体的分摊比例。对  相似文献   

4.
"营改增"打破了原有的地方税体系运行格局,把地方税体系的构建推向前台。从我国现行的地方税体系看,地方税收收入规模小、增长乏力、税种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财政需求。在"营改增"背景下,有必要完善我国的地方税收法律体系,重新确立地方新的主体税种,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重新进行调整。近期可考虑增值税共享比例的重新划分,远期可考虑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同时对城建税、环保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税种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营改增"政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城投债规模增加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考察"营改增"政策对城投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出地方财政赤字的中介传导作用。研究表明:处于实验组的城市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前没有因减收的预期而增加城投债发行规模;"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显著扩大城投债规模,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尤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赤字是"营改增"影响城投债发行规模的中介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城投债发行规模在国家管控下不减反增的原因,并为如何在"营改增"背景下规范发展城投债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构建地方税体系的背景及包容性发展理念对税制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地方税体系的整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并深入探索了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文章认为,中国地方税体系的构建应当坚持建立严格的分税制,保持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充分考虑收入中性原则,对现行税制实施结构性调整;顶层设计一步到位,具体改革渐进实施。建议在"营改增"以后,完善消费税制度、改革资源税制度、建立环境税制度、普遍开征高端住宅房产税的基础上,将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环境税、非央企企业所得税划归地方政府,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地方税体系, 为全面深化税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随着营改增等改革的推进, 完善地方税体系显得更为迫切. 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基于公共财政理论分析了完善地方税体系的政策背景和现时困境,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笔者认为, 应坚持收入中性、 严格分税、 统筹兼顾和税收法定的原则, 暂缓营改增, 建立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和车船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 循序渐进推进房地产税、 环保税等改革, 并做好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研究结论对于破解当前营改增困境, 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税制体制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特别是“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形成的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分配格局被打破,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成为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利益关系、完善我国税制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则是改革完善地方税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崔志坤  李娜  胡斯 《经济纵横》2016,(4):101-105
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营改增改革使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的现实倒逼加快完善地方税体系的步伐。政策层面的推动、国外地方税体系建设经验为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完善地方税体系不仅能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发挥税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完善地方税体系需要明确现实约束,适应政府层级扁平化发展趋势,建立新的财政分权观,把握好改革原则和取向,进而寻求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治理和财政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央与地方财权财力纵向配置中需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地方财政收入合意性的衡量标尺是为地方政府履行财政职能提供充足、均衡、持久的财力支持,而这又与地方财政收入结构是否合理优化密切相关。本文将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置于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的框架内,选取相关指标探析分税制对地方财政收入能力的影响程度,阐释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多种约束条件,设计7个维度指标体系论证不同收入板块的路径依赖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的政策激励约束效应,并基于"营改增"全面推进对中央和地方税种变化的影响分析,提出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
“营改增”的影响效应研究——以上海市的改革试点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和建筑业与地方财政收入相关的24个序列,利用TRAMO/SEATS方法对"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短期来看有限,"营改增"对通讯业和建筑业的改革红利预期较低,说明本轮较窄范围内的试点改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还未充分显现。最后,以分析结论为基础,就今后"营改增"的实施路径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面“营改增”的推进,对辽宁省地方财政在减少企业税负、提高企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财政收入、税收征管、中央地方财权划分等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结合辽宁“营改增”后财政经济数据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不利影响,提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税收征管、完善地方税体系等应对措施,进而在保证辽宁省财政稳定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场经济以及各类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营改增"是政府税收的重要决策.本文对"营改增"过程中存在的"营改增"造成部分地区流动资金减少、地区差异化的各类优惠政策缺失、政府间财政体制重构的方向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扩大部分地区流动资金、针对地区差异化实现优惠政策落实、明确财政体制重构等一系列的"营改增"优化方向,旨在全面落实"营改增"的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陷入日益严重的财政困境已成不争的事实。而随着增值税"扩围"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扩围"后原纳入地方财政的营业税将不复存在,地方政府只能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入增加额中取得一定的返还收入。而由于营业税的价内税与增值税的价外税性质不同,"营改增"不仅会对增值税产生影响,也将相应影响作为共享税的企业所得税收入,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本文通过比较增值税"扩围"前后地方政府财力差异,测算出地方财力将受增值税"扩围"影响,减少10%左右的财政收入。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近期以提高地方政府共享税比例、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为着力点,远期以重构地方主体税种为目标,以期弥补地方政府因增值税"扩围"造成的财力缺失。  相似文献   

15.
张垚 《经济论坛》2014,(5):102-104
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试点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推向了全国,此次改革会直接影响中央和地方财力的分配。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财权财力集中到了中央,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却严重失衡。20年后,新一轮的分税制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尤其是近几年来,地方因财政困难,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买卖获得财政收入,造成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且大量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本文将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营改增后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营改增"既是央地收入的一次纵向调整,也是地区间收入的一次横向重新分配。在考虑"营改增"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应理性估计增值税地区间横向分享调整带来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增值税收入地区间横向分配的运行机理以及横向分配度量方法选择的基础上,对全面"营改增"及随即实施的国发[2016]26号文件增值税收入央地分享过渡方案进行了模拟测算,发现无论是从东中西三大区域还是分省份都存在增值税收入由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转移的大规模逆向流动,全面"营改增"及增值税收入央地分享过渡方案加剧了增值税收入地区间逆向分配,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在借鉴国际上解决增值税收入地区间逆向分配问题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基础上,提出后"营改增"时代增值税收入逆向地区分配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7.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其税负具有随同商品转嫁的特性,我国国内增值税征管施行的是生产地原则,这就造成了增值税税负跨区域流转,使区域间增值税税收收入与税收负担错配,导致地方财力不均等问题.而地方财力不均等又会影响企业要素使用和投资生产,进而影响居民收入份额.本文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增值税跨区域流转度的加剧会扩大区域间居民收入份额的差距,而区域间居民收入份额的差距又会反作用于增值税跨区域流转度,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全面营改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增值税跨区域流转度,但又会极化增值税跨区域流转度,同样不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这一发现为政企分离、改革增值税分享机制与构建地方税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万莹  陈恒 《当代财经》2023,(8):43-56
增值税的生产地课税、企业所得税的汇总纳税、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均会带来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解决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均衡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利于完善分税制,促进全国市场统一,而且有助于推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税种的税收与税源背离对地区财力均衡的影响机制、规模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与税源背离显著地扩大了地方财力差距,且对东部省份、税收净流入省份及第三产业主导的省份影响程度更大,而财政压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营改增”均加深了税收与税源背离程度。因此,建议按消费地原则重建增值税地区分配制度,改革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跨区域收入划分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分配机制,促进地区财力均衡。  相似文献   

19.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国内近年来试点运行税收政策,经过试点的实践和分析得到,了解到营改增对减轻企业负担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还能推动企业的产值增加.今年,将迎来的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但是营改增的实施,会使得财政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也对财税体制造成一定的冲击.本文探究分析营改增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并根据财税体制的基本情况,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进而推动营改增的实施步伐,达到减少企业税负的效果,并积极推动企业发展的,增加企业的产值,最终实现财政收入增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1."营改增"试点导致地方税收收入减少。"营改增"是减税政策,必然造成税收收入的减少。如2013年,北京地区"营改增"总减税267.95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170.95亿元,原增值税行业因增加抵扣减税97亿元。截至2013年年末,辽宁省"营改增"试点总计减税11.9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6.8亿元,原增值税行业因增加抵扣减税5.1亿元。2012年11月至2013年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