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 1996年以来 ,我国经济进入持续的通货紧缩阶段。至于这场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 :它是由货币管理部门紧缩货币引起 ?还是经济本身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结果 ?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对此问题 ,我们认为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既是“经济问题” ,也是“货币问题” ,换句话说是一个广义的经济问题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方式转变和经济转轨共同交织的结果。要探讨当前通货紧缩现象产生的实质 ,首先需要弄清楚它的内在含义。目前 ,学术界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有三种理解 :①认为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②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  相似文献   

2.
一、通货紧缩及其对企业的危害通 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现象 ,是指商品与服务价格普遍的持续的下跌。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社会供给大于需求 ,促使产品与服务价格不断下跌 ,进而形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分为无害型与有害型 ,无害型通货紧缩导致的价格水平下降 ,常常是由于技术进步加快 ,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而促进产品价格下降 ,它将价格水平的下降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融合在一起 ,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危害型的通货紧缩则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与需求低迷所致 ,表现为实际产出与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 ,价格总水平与产出增长率同时下降 ,削弱了社会潜在的生产能力 ,使真实利率上升 ,加重债务人负担 ,增加银行不良资产 ,并导致股市与投资暴跌 ,会极大地损害经济的发展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 ,进而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与问题。英国的《经济学家》在 1999年 3月曾指出 ,“世界在经历了 3 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后 ,首次进入一个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时期 ,中国已成为一个新加入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大国。”我国经济学家的研究也表明 ,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危害型通货紧缩现象 ,并且已经严重伤害了我国除垄...  相似文献   

3.
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界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斯蒂格利茨,1996年);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着经济衰退;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具有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等特征。其中第一种观点又称为单因素论,是国外经济学界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后两种观点则可以称为多因素论。主张单因素论的学者认为,1998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6%,居民消…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对美国在1929-1933年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通货紧缩,作更长时期而不仅仅局限于通货紧缩时期的实证分析,发现产品过剩和企业经营困难几乎是引起所有通货紧缩的一个共同起因,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了通货紧缩的危机环境。各种经济泡沫恰恰是危机的初始结果,货币因素可能成为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或危机进一步恶化的一个原因,但它们都不是危机的最初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从2005年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以来,理论界关注流动性过剩原因时总是"剑指"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外部失衡固然是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货币供给是货币需求拉动的,货币需求又受制于经济交易和金融交易活动,以非正规金融、地下金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长期以来,经济理论界存在着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并在其理论基点上提出了不同的政策主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历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波动,货币政策在熨平经济波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1997年我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货币当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似乎并没有改变经济不景气的预期,货币政策效应不佳。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在对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历史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关系,分析了我国前一阶段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实际货币供给、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领域中的货币缺口仅在个别时期接近零,大部分时期是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均衡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剩不是经济政策失误的结果,它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与资本积累形成的必然现象.目前,过剩流动性正以各种方式进行释放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将货币缺口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指标.符合我国中央银行以货币数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投资渠道与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冯琳 《经济视角》2003,(5):58-61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以刺激通货紧缩。从1998-2001年,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比GDP的增长平均高出7.4个百分点,但货币的供给量并未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持续下滑,以及并不成等比的经济增长率都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因此,我国当前的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偏离。 原因分析 1、货币供给量的多因素性。货币供给量受  相似文献   

9.
定量宽松是美联储在通货紧缩下所采取的一种直接创造货币、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定量宽松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借贷成本、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刺激经济复苏的作用。但定量宽松将给我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果,如加剧国际流动性过剩、货币被动升值、储备货币信用下降、增加了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等。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与货币不断贬值的一种货币现象。反之,通货紧缩则是物价持续下跌和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还有人认为通货紧缩包括“物价连续下降,货币数量的减少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以及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即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连续下降、货币供应量的收缩、经济出现周期性衰退。  相似文献   

11.
蒲艳萍  陈仲常 《经济师》2003,(8):34-34,36
1 997年以来 ,中国经济出现了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通货紧缩 ,但经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文章在对西方关于经济周期与经济衰退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 ,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中国的通货紧缩表现为经济增长率的持续走低及实际增长率小于趋势增长率 ,中国的通货紧缩是一种增长型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2.
郭振宗 《经济论坛》2000,(19):11-12
通货紧缩,一般认为是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持续的下降。自20世纪中叶以来,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常态,而通货紧缩只是一种偶然或个别现象。然而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已明显地表现出通货紧缩的趋势,同时有足够理由证明通货紧缩将是ZI世纪经济发展中的常态。通货紧缩的形成有两种类型的原因,一种是由于技术进步和引人竞争引起价格的持续下降,这种通货紧缩是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表现,并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另一种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低迷引起的产出增长率和价格总水平的下降,这种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伴生现象,并对经济增长具…  相似文献   

13.
通货紧缩及需求、供给的双重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认为实施需求、供给的双重管理是治理通货紧缩、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并被普遍认为是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何测度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严重程度,进而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理论界和管理部门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最优货币供给规则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概念和及其定值方法,并以该方法对1999-2007年的实际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在1999年1月-1999年10月、2002年7月-2004年8月,以及2005年5月后的三个时间段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增长过快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并且辅之以其它政策工具吸收沉淀于银行体系和流通领域中过剩的流动性资产,应是现阶段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退出速度不宜过快。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的经济走到了世纪之交,与以往未曾相识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不期而遇。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发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严重的通货紧缩将形成货币供应量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银行流动性过剩:当前金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中存在着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M2与M1持续背离、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等.本文深入解释了银行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具体原因,着重从微观运行的角度剖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出现对银行经营特别是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并基于金融结构创新的视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下岗风险与消费需求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近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学界所一直关心的中心问题是所谓通货紧缩现象及其形成原因和治理办法。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并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减缓。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执一端,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失误所造成的,即近年来对贷款限额的控制导致了货币增长率的降低,因而引发了总需求特别是企业需求的减低。而当通货膨胀率由高变低,甚至由正变负时,实际利率却由负变正,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此外还有“微观主因论”、“经济结构调…  相似文献   

19.
谢长艳 《经济》2012,(10):117-118
美国推出无限期QE3,全球流行性浪潮再起.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性事实.面对过剩的流动性,如何引导,才能避免经济“硬着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中国货币供给确实过剩 《经济》:如何判断一个国家货币流动性是否过剩呢? 魏凤春:通常情况下,流动性过剩与否,可用M2/GDP来甄别.从各国M2/GDP的演进来看,美国比值一直比较稳定,但我国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明显高于美、日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是1.8,而美国仅为0.64.  相似文献   

20.
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宏观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它既是一种货币现象,又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经济收缩阶段。我们认为,中国已进入趋势性通货紧缩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是导致出现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是:应把治理通货紧缩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中长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应该加强宏观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