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发展研究》2006,(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表明这一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提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区域经济学应由对策研究入手,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拓。(一)经济区位规律和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经济布局的运行机制;(二)区域组织、区域结构、区域分工、区域贸易  相似文献   

3.
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礼茂  方叶兵 《经济地理》2005,25(1):49-51,55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作为对沿途区域经济影响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文章以青藏铁路为例,重点从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两个方面研究分析青藏铁路对其沿线经济的影响:①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影响;②对工业结构的影响;③对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影响;④对旅游业的影响;⑤对西藏经济布局和城镇发展的影响;⑥对格尔木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就未来该地区的投资方向与重点的调整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1年,我国中央政府针对河南省在我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区,正式提出国发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中国政府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布局的基本方针,是利用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调动资源的能力,重点投资和开发建设内陆地区.人们把这种区域发展战略概括为平衡发展战略.但是,经过50~70年代的建设,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继续扩大趋势.其中的经验教训需要认真加以总结,为今天的西部开发战略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济区规划是区域经济研究工作开展、区域政策制定及实施的重要支撑.本文提出了兰西格经济区规划原则与依据,利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兰西格经济区规划方案,即将兰西格经济区划分为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柴达木地区、黄河及洮河沿岸地区、祁连山生态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五个区域,并为经济区各区域指明了发展方向,明确了发展重点.这对于兰西格经济区区域经济研究工作的开展、区域政策制定和有效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闫雷 《经济研究导刊》2011,(27):139-140
中原经济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被国家纳入重点开发区域,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传统农区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制约,一直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结合河南省省情,从行政管理、土地利用、财税管理、投融资、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以便为研究制定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傅钰  任旭  郭丹华 《时代经贸》2012,(2):137-138
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十二五期间,中原经济区的发展,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和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寻找加快中原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途径,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秀山 《经济学家》2006,(3):115-116
西南财经大学赵曦教授新著《中国西藏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精装本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全面总结西藏和平解放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冷静客观地分析了西藏地区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困难、障碍和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着重围绕21世纪初期西藏区域资源开发与转换、生产力布局与重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一)总体思路。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新形势以及广西在其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布局和扩大开放为主线,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  相似文献   

11.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沈阳、辽阳、本溪、鞍山、抚顺、营口、阜新、铁岭八个城市,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群,是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先开发区域.但是,当前沈阳经济区产业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有序发展.本文对沈阳经济区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产业布局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沈阳经济区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物流业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26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原经济区”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物流服务需求,有利于促进区域物流网络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促进商贸流通迅速发展、促进农村消费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3.
加快建设和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重庆主持召开六省区市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他强调指出:要抓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重点区域开发。南贵昆经济区作为全国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区域之一,加快开发被提上更为紧迫的议事日程。尤其是到2010年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南贵昆经济区在  相似文献   

14.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已经上升为“十二五”时期的国家战略。在经济、技术、资金、资源、创新集聚发展中如何实现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了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是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决,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认清资源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分析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不仅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在陆桥沿线区域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多个发展规划。陆桥沿线涉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优化开发区域—山东半岛地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东陇海地区、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多个区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一任务,即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渝经济区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渝经济区的良好发展,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长江上游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从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成渝经济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布局的空间架构,亦是决定区域竞争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福建发展位居国内各省份发展水平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成为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谋求战略崛起的重要选择。本文拟从分析福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入手,对财政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推进区域内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是西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内各地区间发展的良性互动,西藏在跨越发展中应当按照三大经济区的资源特点、产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坚持效率优先、统筹兼顾、分区指导,走出一条引领各地区在差别化发展中推进区域整体协调共进的科技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武汉经济区旅游业区域联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武汉经济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建立区域经济联盟的构想 ,并重点阐述了武汉经济区发展区域旅游的战略构想、重点、以及运作模式。最后 ,文章还探讨了强化武汉经济区旅游区域联动发展效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