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人类的活动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错误观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大量丧失,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阐述生物多样性概率以及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伦理观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福兴  姜丽秋 《经济地理》2008,28(4):667-670,687
生物多样性公共性特征的存在,决定了市场交换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要充分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本文从生态系统和物种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探讨,分析了我国生态补偿的现状以及森林生态效益的计量评价体系,并在资源、生态、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需要生态经济学的指导,同时它又能促进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当前主流经济学在指导社会经济发展中有很多缺陷,这为生态经济学进入政策决策并成为主流经济学提供了适时的机会。本文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经济学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和实证分析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两天以来 ,听了国内外专家们的发言 ,专家们谈得较多的是文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我认为凡事要从利益出发 ,才能理解 ,也才能解决。针对与会专家对利益问题谈得较少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如何通过经济利益机制设定来实现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和生物多样性 ,这似乎己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并非从来如此 ,这种共识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几天专家们的发言 ,都强调的是保护生物和文化多样性 ,但对“为什么”的道理 ,谈得还不多。在 1 9世纪 ,文化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不是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生态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也是我国当前和21世纪发展经济的主题。我国山区拥有丰富的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一种可持续性的合理开发利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错误做法时有发生,因此使得这部分资源破坏十分严重。本文拟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评西方生态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拟就西方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动机、背景、有关概念和方法做一简介。在考察生态经济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首先介绍生态经济学的基础,涉及到生态经济系统协同演化问题及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用标准的自然资源利用模型或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加以解释的原因。其次介绍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特性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最后讨论生态经济学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张金屯 《经济地理》1999,19(2):70-75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作为人类生存最为重要基础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生物是人类食物、药物和工农业生产原料的基本来源。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它们正在遭到过度的开发利用。许多地方不但生物资源已陷入枯竭的境地,而且它们所...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生态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新时期,中国生态经济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应对以下三个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即:生态价值理论、经济贫困和环境恶劣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生态安全的影响。作者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从学科的基本性质看,生态经济学是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理论学科,它提供了过去许多单一学科(包括生态学和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生态经济问题的一种新思想的新方祛,从而为人类调整资源利用的行为,实现生态——经济——资源——环境关系协调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 生态经济学是在人类为寻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矛盾的客观需要中产生的,也只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学研究与教学存在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对经济理论提出的高要求与现有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相对低水平之间的矛盾。核心问题是应该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经济理论;关键是要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思想;重点是在辨证扬弃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充分利用西方市场经济经济学理论,将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辨证扬弃了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与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1995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通过构筑IS-LM模型,本文测算了我国的各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乘数,以量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经济增长、经济政策对公司会计业绩和股票报酬的影响,发现经济政策显著影响公司会计业绩与股票报酬,但不同的经济政策对会计业绩和股票报酬的影响不尽相同;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控制了经济政策因素后,经济增长并没有和公司业绩相背离。本文的发现为诠释我国股市是否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新中国工业化历程,在动态经济学框架内,讨论政府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征税而对资本密集型产业扶持来推动工业化的问题。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下税率与各经济部门的资本、产出以及社会总资本、总产出存在的倒"U"型关系,并且对税率与政府税收之间的倒"U"型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提取不仅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也不利于经济总量与政府税收的增长,甚至不利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增长。本研究与结论部分解释了历史上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难以维系的原因,并部分揭示了当前亟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态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普遍存在明显的外部性。因此需要实施更多更积极的政府行为,诸如采取直接行动、提供经济激励政策和实施框架限制等,以保障现代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价值创造为战略导向,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业绩指标的一种高效预算管理方法。本文将考虑资金机会成本的经济增加值作为核心业绩指标贯穿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提出了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在介绍经济增加值由来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基本框架,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按照全面预算管理框架结构,将经济增加值这一核心业绩指标导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依次就EVA预算编制方法、EVA预算执行、预算差异分析和预算考评激励四个预算管理环节的具体构建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以一般企业的一般情况为蓝本,为企业基于经济增加值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总被引:149,自引:1,他引:149  
金煜  陈钊  陆铭 《经济研究》2006,41(4):79-89
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87—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我们的主要发现是(1)经济开放促进了工业集聚,而经济开放又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有关;(2)市场容量、城市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政府作用的弱化也有利于工业集聚;(3)沿海地区具有工业集聚的地理优势。我们的研究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证据,同时也发现,除了经济地理的作用以外,政策也是导致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宪政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回归为“政治的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是对约束经济行为者和政治行为者的选择与活动的不同法津——制度——宪法规则的运转性质做出相关解释的经济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从来也不能脱离制度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以经济为核心、以宪法制度为框架约束的公共选择过程,理应以宪政的思维去理解和推进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18.
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相脱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论证:与实物经济基本面因素相比,投资者损失规避行为是影响股票价格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股价走势与实物经济运行相脱离的现象.结论同时得到实证数据的支持,实证证实,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市中投资者损失规避行为更为显著地影响股市的收益水平.本文进一步指出,在解决中国股市若干基础性问题的同时,积极输导和调控投资者行为因素也是关乎股市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顺向的逻辑:方法论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就是要把曾经严重扭曲的经济进程中的思想和实践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与方法论、所有制与财产权利悖论以及自发性秩序与人为设计的对立,转轨到经济顺向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进程中来.由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一种观念指导下传统计划体制的起源与命令性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以及在另一种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观和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重点强调了经济过程的自发性秩序理念.  相似文献   

20.
Retaining forest patches at final harvest is a key conservation measure in boreal forests, but guidelines for how to increase its cost-effectiveness are lacking. In a study in boreal Sweden, we compare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a forest owner may use to select patches: selection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value of patches alone, economic cost alone or both of them combined. We also compared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ix different common types of patches. Conservation value was measured as species richness of bryophytes and lichens and a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ches. Compared to the selection approach in which both conservation value and cost were used, cost-effectiveness was 5-14% lower when only conservation value was used, depending on how conservation value was measured. On the contrary, using only the economic cost decreased the cost-effectiveness by only 1-2%. Among the patch types, swamp forest areas and deciduous tree groups were cost-effective types to retain. However, the patch types were complementary in their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ll hosted unique species. We argue that, ideally, assessments of both conservation values and economic costs of retaining patches should be made prior to harvest to enable planners to make well-informed and cost-effectiv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