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性质,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探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存在的客观条件,阐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和特点,说明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商品的实践意义,就是本文的任务。(一)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范畴不过是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劳动力商品作为客观的经济范畴,也体现人们之间在生产和交换中结成的关系。所谓劳动力,就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存  相似文献   

2.
关于考察劳动力所有关系问题,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所有关系问题,这是议论已久的老问题,也是目前学术界意见分歧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我们认为,关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的劳动力所有关系的性质,尤其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关系的性质之所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键就在于没有一个科学的考察劳动力所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商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认识与实践河北经贸大学教授董全海经济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争议至今没有定论。从形式逻辑和认识论两个角度考察劳动力商品概念,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一、劳动力商品概念的内涵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商品有产品商品...  相似文献   

4.
苏树厚 《生产力研究》1995,(6):15-17,14
雇佣劳动制是社会生产的人力因素,通过劳动力商品交换实现与生产的物质要素相结合的劳动组织形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商品属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劳动组织形式仍然是雇佣劳动制。在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条件下的杜会生产主体不充分占有生产要素,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广义条件。雇佣劳动制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交换不是劳动力买卖,而是劳动力租赁。雇佣劳动制本身并非天然具有剥削性。剩余劳动的剥削性占有根源于该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而不是雇佣劳动形式本身。  相似文献   

5.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资源存量和劳动力结构因素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探索劳动力结构是否是引起“资源诅咒”或“资源福音”的一个原因。理论研究发现,在不同限制条件下,自然资源开发部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缓解“资源诅咒”效应而言始终是一个有利因素。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从总体上讲,我国省域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是存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并非没有逆转的可能,避免“资源诅咒”问题的发生,使丰裕的自然资源成为地区发展的“福音”,关键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为资源开发部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所起的作用有限;分地区讲,“资源诅咒”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而劳动力结构的异质性主导着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及其舆论工具把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冒名顶替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篡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这是他们炮制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必然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特别是“党内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四人帮”在上海组织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这方面的表演特别恶劣。这本书写道:“社会主义社会商品交换,无论从它的形式和实质来看,都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本来这已经说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劳动的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从原始公社崩溃以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劳动者不再为剥削者而是为自己劳动。劳动的性质改变了,工资的性质也改变了。工资本来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商品,工资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价格,它反映了剥削者同被剥削者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因而工资亦不再是劳动力的价格,它反映着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整个社会同为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工作的各个工作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效果的社会性质,首先要扼要考察经济效果的一般性质。经济效果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范畴,和其他一切经济范畴一样,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依一定历史条件而产生,又依不同社会形态而发生着性质的变化。我們知道,经济效果的实质是人們经济活动某种預期目的的实現程度,这种人  相似文献   

9.
所有制关系(这里系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同),既是经济制度最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经济运动过程的主线。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中,实行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是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的公有制社会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上建成的。在这种条件下,个人劳动力同社会劳动力高度统一,劳动者“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资本论》第1卷第95页)他们生产出来的纯产品不是商品,而是作为社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同上)迄今为止,历史的进程表明,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相反,在落后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俄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一些工业落后的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因此,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根本不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实行全民所有制形式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七十年中,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走了很多弯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以全民所有制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导形式,否认商品经济的存在,实行指令性计划的管理体制,扼制了企业的经济活力。近二十多年来,几乎所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疯狂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大肆宣扬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就是这种反革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产物,而按劳分配却是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从这样的经济基础上,怎么能产生出资产阶级来呢?所以,“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提法荒谬悖理,书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四人帮”却玩弄诡计,拼凑“论据”,力图证明按劳分配关系必然“分泌”出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好象这样一来,他们所谓“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谬论也就得到了论证。拆穿了看,他们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张佐友(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经济现象和过程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成为商品、它就必然受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规律的影响和支配。首先,它必然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几个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市场经济和劳动力也是商品决定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资本;资本本身是中性的,并不必然体现剥削关系,但有“姓资姓社”和“姓公姓私”之分;“资本中性论”不是要也没有退回到“资本实物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而不是否定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正> 通常说,社会主义商品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这当然是对的。但是,这基本上是同义语反复,因为问社会主义商品的特点是什么,实质上就是问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区别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回答的意义在于指出了讨论社会主义商品特点问题的出发点,这是很重要的。然而它还没有从这个出发点前进一步。大家在谈到社会主义商品的特点时,常常说它不包括劳动力、土地、矿藏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密切相联的问题;假若是不是存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尚无定论,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商品的劳动力问题。而只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真正得到人们公认,又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引出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探索。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苏联经济理论界出现过的关于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是这样。近两年来我国论坛上所以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上,劳动力供给模型认为在家中的时间为闲暇,认为效用直接产生于消费闲暇时间和购买的商品。而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庭妇女在家中的大多数时间在性质上更类似于工作而非闲暇。这个理论肯定了家务劳动的社会经济价值,家务劳动为整个家庭带来福利。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人从事家务劳动,那么就必须从社会购买市场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着两种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一方面仍然部分地存在着商品经济,另一方面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內部已经产生了一种质上全新的经济形式,我們姑称之为社会主义“产品经济”。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既可以通过提升市场潜能所带来的消费扩容效应,又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结构转换效应来促进劳动力流动,并且结果表现出一定的稳健性。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时点存在显著差异,其效果呈现出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陆的递减态势;从劳动力的技能分组来看,数字经济对高技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低技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其影响在突破点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点。从空间效应来看,数字经济所具备的共享性和高渗透性,使得相邻地区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但会对本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具有正向效应,而且还会对邻近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产生正向效应,具体表现为“空间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的四个理论问题即:过渡时期私有经济的历史作用、公共所有与社会所有的概念、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和私有经济存在的必然性问题。就此问题有与于光远先生不同的看法。对过渡时期私有经济的历史作用的评价,应根据过渡时期历史起点的不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公共所有与社会所有并没有概念上的区别;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我国现阶段私有制经济成分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恰恰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要使建设银行成为真正的银行,就必须把建设银行办成特殊的企业马克思的货币信用理论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银行的性质是特殊的企业。说它是企业,是因为它与一般资本主义企业一样,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追逐利润;说它是特殊企业,是因为它所经营的主要是货币信用业务,后一点成为了银行与一般企业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于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决定了必然需要银行.社会主义银行一般是在对资本主义大银行实行国有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银行本身仍然具有“特殊企业”这种性质。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银行改变了资本主义银行的私人占有性质,经营货币信用业务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与一般的企业一样,有自己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中否商品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已争论了20年了,但意见并未统一,依然有不少同志持与“劳动力商品论”相反的见解。本文认为,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应首先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力商品论”的理论和事实根据能否成立?有无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作者对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持否定意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