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于一个习惯于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主题中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民族,“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为人类伟大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宏论,对于每一个中国人几乎都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它不仅一直就是民族历史的主旋律,而且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超出自身小我和有限走向人类大我和无限的言路证明和人格目标。这种变个体之位为民族、国家、人类之位的道德境界,既是官方意识形态教化的主要内容,也同时成为许多人心灵深处无意识的评判标准,以此区分人格的高尚和低下,衡量文学艺术作品的雅俗,检验言语表达的正当与合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谈到能够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未来社会时,指出它“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理想追求,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展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中获得充分自由,使个人成为完整的人。这种自由而完整的个人,实质上就是个人人格和谐的最高状态。因此,和谐人格的实现可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和外在的品质全貌,它是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为人处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个人的核心素质。是个体独特性的真实写照。其内容有: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等,其中,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对于个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渗透到个体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风格和绩效。  相似文献   

4.
专家人格论     
人生在世,有一种东西是不可以不讲的,那就是人格。所谓人格,固然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等的总和,更特指人的道德品质,比如自尊、坚强,比如无私、奉公,比如爱国、重义,比如光明磊落,等等。而在是非问题上取何种态度,又特别反映出一个人人格的高下: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定是非分明,  相似文献   

5.
缪喜玲 《经济论坛》2001,(17):48-48
企业未来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能够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商品,又是企业风险最大的投资。改革发展到现在,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寻找一种制度来挖掘存在于企业每一个人身上的潜力,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什么是激励制度呢?打个比方,就是在一个人的面前放一块金子,再在他的后面放一只老虎,想要钱的要向前猛跑,想活命的也要向前猛跑。这里的“老虎”是指科学并切合实际的考核制度或是淘汰制度;“金子”就是激发人们占有欲望的各种激励手段。而“期股制”一方面能对激励对象有较高的收益预期,另一方…  相似文献   

6.
范文斌  于玲 《经济师》1999,(11):22-22
现代人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然而,信息究竟是什么?中国的文字记载中,早在唐代就出现过“梦断美人沉信息,日空长路倚楼台”的诗句。于是,人们就把“信息”理解为“消息”。在英文科技文献中,信息和消息这两个词就常常互相换用。在计算机得到普及应用以后,人们又认为“信息”就是“数据”,再后来,西方社会学家则提出“信息”就是“知识”。究竟应如何理解“信息”呢?其实,凡是人和动物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大脑接受到的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全都含有信息。用最明白的话来说,信息就是新的有用的知识,它使人从无知…  相似文献   

7.
个体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人群的关系中,个体认识的发展也不纯属个人之事,而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历史性任务。因此,个体认识的外化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通过语言符合扩散传播,以社会关系的形式被评价和认可,然后得以固定和保存下来。这样,个体认识的社会外化实际也就是个体认识群体化(个体走向人群)的过程,它是个体以自己新的社会认知定向和新认知模式渗透与影响群体的认识,从而引起推动社会群体的认知定向、认知模式发生改变直至创立或建构新的群体认识范式即社会范式的过程。这里,交往是个体认识社会外化的活动基础,因为,只有在交往中个体才能获得和实现其作为社会人的角色与资格。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社会个体或群体之间以及个体--社会之间相交换其活动、产品、工具,交流、传递其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以达到理解、协调、合作、一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形成和传递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基本和直接的机制。此外,交往还是造就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所谓“社会的人”,即是参与到一定社会生活实践中并接受历史的和的他人实践成果手经验(包括语言、知识、工具、各种物质产品以及被实践证明是成功和有效的方法、规范、范例等)后在社会规范与期望的陶冶下被塑造成的精神个体。因此,个体认识的发展必然要通过交往过程实现其全面外化。  相似文献   

8.
一、“诚信”是个人向外扩展人格的一个思想和行为过程 中国古人讲的“修身”,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信”:“无信不立”。而这种“信”,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讲“诚信”。既然是自己决定要做的事,就要坚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约束不了,就很难对别人讲诚信。所谓“自胜者强”、“人格是一种表演,尤其是表演给自己看的”,  相似文献   

9.
贫困概念及其类型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普万 《经济学动态》2006,(7):7-69,119
一、关于贫困概念的界定1.缺乏说。Townsend(1979)认为:“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Oppenheim(1993)认为:“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饱暖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世界银行(1980)认为:“当某些人或某些家庭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社会公认、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社会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雷诺兹(1993,中译本)认为:“所谓贫困,是说在美国有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使之有起码的生活水平”。童星、林闽钢(1993)认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这样一种生活状况”。国家统计局(1990)认为:“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相似文献   

10.
法学、社会学和企业管理学把企业视为”社会人”,因而须从生态学角度给企业赋予生态学人格。本文诠释了企业生态学人格的涵义。分析了构建企业生态学人格的意义。这当然是一种比拟。企业是经济组织岂能称之为有血有肉的”人”?然而,正如我们在法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中把企业视为”社会人(洁人)”’一样。在环境学、生物学和生态学中,我们必须赋予企业以生态学人格这是一种虚拟的人格。1企业生态学人格的涵义人格。就是作为人的资格是一种人格权,是人所应有的权利。自从中世纪法人制度创立以来。企业已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