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协同创新主体能力和协同创新外部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估长株潭地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军民结合产业园与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自身创新能力较强,但在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上得分较低;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协调合作伙伴配合度和获得外部市场、政府、中介等支持方面有较好表现,但还应筛选更多适合转化的科研成果,实现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联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应对创新环境变化、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人才、政府、产业及制度等方面,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四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由政府、军队、军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国应破除军民融合制度藩篱,优化科技协同创新环境;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重视军民两用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科技研发融资渠道;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3.
徐辉  许嵩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8):104-108
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升华和边界的拓展。但军民融合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问题,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中心是协同创新理念表达和协同创新功能实现的载体,是提升高等院校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以3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科分布和单位组建两个维度,研究了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组建的共性特征。结果表明,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分布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态势,理学与工学互相支撑成为协同创新中心的显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互动联系形成社会学科群,医学、农学、教育学处于相对边缘位置;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单位呈现多主体联合攻关态势,牵头高校以“985工程”高校为主体,基于学科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逻辑,汇聚合作伙伴发挥协同效应;协同创新单位基于学科平台优势和长期合作传统,在选择研究领域和确定合作关系方面存在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分类并量化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协同系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基于2000—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航空航天制造产业为例,实证分析其各年份的创新协同度。结果发现,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创新主体与创新要素子系统的有序度趋势并不协调,创新系统整体协同度处于低度协同水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ATI和NetDraw平台,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网络分析,认为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具有独特国情,当前国内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主要涉及体制机制、创新体系、技术市场等相关主题且研究多侧重于某一角度,而其影响因素分析尚属空白。鉴于此,首先,将影响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因素、政策环境因素、资源配置因素等分解为8个理论假设;其次,基于397份问卷调查结果和SPSS与Lisrel平台,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然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中国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科技资源配置及其投入—产出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关外部政策与发展环境、创新主体内部关系对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的市场反馈与社会反响的正向作用也较明显。最后,基于SEM路径分析结果,从理顺创新主体间关系、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中小科技企业“民参军”政策落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协同创新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之际,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强强联合,瞄准国家亟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等重大项目,开展深度合作、资源共享,进行协同创新攻关。从协同创新合作伙伴配合度、协同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机制3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攻关项目的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简明扼要,能够抓住攻关项目协同创新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可为评估攻关项目协同创新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协同创新主体提高协同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军民协同创新是实现资源在国防和民用领域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以财税政策与军民协同创新的关系为落脚点,从理论角度具体分析不同政策工具影响军民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通过DEA分析方法,对军民协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Tobit回归考量财税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财政补贴、税收直接减免还是税率优惠,都与创新效率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即财税政策能够促进创新,但不同政策工具的促进效果因企业股权性质和军民融合方向有所差异。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军民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9.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刚  曾立  易凡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0):121-125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是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梳理了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为我国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协同视角下的军民融合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协同视角对国内外军民融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我国军民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提出我国军民融合要在战略上协同、技术与标准上协同、法规上协同、信息上协同,通过军民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创新,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军民融合道路。  相似文献   

11.
李潭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2):119-124
为了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从军民融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部、外部协同入手,基于交叉融合创新源理论,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的理想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有效的组织结构,以实现军民融合企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军民融合协同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双方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互动机理与策略选择,探寻支配双方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激励与契约惩处情景的设定,引入约束体系,构建奖惩机制下军民融合协同博弈理论模型,确定最优发展策略(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状态稳定时奖励金与惩罚金的范围,对于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共生视角下研究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分析政府干预下"学研机构—军民融合企业"的主从博弈策略,探讨"政企学研"组成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在独立生存合作、协同创新合作和联盟共存合作三个阶段的运作机理.主要考虑两种政府干预情境:一种是针对一般技术创新,政府不进行补贴激励;另一种是针对高精尖技术创新,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激励.针对两种政府干预情境和三个演化阶段,采用主从博弈分别确定学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程度和技术转移费用以及军民融合企业的边际收益.研究表明: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采用成本分担机制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程度;协同创新合作阶段的成本分担机制可使创新生态系统获得帕累托改进;在大部分情形下不存在使学研机构和军民融合企业都满意的创新成本分担契约;联盟共存合作阶段的利润共享机制可以消除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边际效应,获得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5.
加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作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典型代表,美国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国防科技计划和项目,确保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面向全社会选择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并采取动态调整、目标导向方式管理项目,提高了科技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从创新链条各环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国防科技成果在军民方面的广泛应用.我国在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全社会科研力量,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水平;建立项目实施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效率;围绕军民需求将技术应用纳入国防科技创新全过程管理,确保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建立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军民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娜  陈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133-141
军民融合创新是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化和结合,对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科技工业发展至关重要。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基于创新协同视角,主要考察财政政策对军民融合创新协同的影响。通过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分类并量化军民融合创新协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回归方法考察财政政策对军民融合创新协同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协同度整体上仍属于低度协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财政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协同水平提高。为进一步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需要政府对该领域实施相应的干预与扶持。  相似文献   

17.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入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基于集成动员理论的核心思想,借鉴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理论,针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不明晰等问题,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提出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机构的引导下,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各种资源要素和功能集成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流程和成果转化流程两大板块提供相关服务,并构建相关运行保障机制,进而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集成化、敏捷化、模块化、高效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最终执行者和最小组成单元,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是实现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嵌入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创新活动受到知识网络中知识元和协同网络中合作伙伴的双重影响。从网络结构视角研究知识网络嵌入和协同网络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网络可视化技术构建武汉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领域知识网络模型和协同网络模型,分析中心度和结构洞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企业创新绩效与知识网络中心度呈倒U型关系而与结构洞呈正相关关系;②企业创新绩效与协同网络中心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结构洞程度关系不显著;③知识网络与协同网络相互分离无相关性。最后,从网络结构角度提出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林  曾立  张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54-160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分析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内在机理,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已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纳入规划制定、创新管理、产业布局和课题研究中。随着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系统分析军民两用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模式能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选择四川省军民两用核技术产业集群、陕西省军民两用航空产业集群、湖南省军民两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三个典型案例,从战略、知识、组织和制度4个方面进行比较,归纳出依托型、互动型、嵌入型3种不同协同创新模式,并在规划制定、产业链构建、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