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结构和功能上看,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都处在不正常状态。这种不正常状态最根本的制度性原因是股权的流动性分裂。从现实看,股权流动性分裂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八大危害,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匹配机制,客观上使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处在不平等的状态。为此,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坚实、平等的制度基础,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唯一的出路是必须进行股权的流动性变革,以形成一个利益机制一致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2.
刘毅 《经济师》1998,(2):18-20
试论资本营运中的资本社会化途径●刘毅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日益加强,企业理财方式和企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生产经营基础上开展资本营运以提高资本的流动性和增值性,是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拟提出...  相似文献   

3.
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研究有助于解释流动性溢价问题,提高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意识。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资本市场流动性的研究现状,从流动性测度、流动性与资产定价以及市场之间的流动性相关性等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就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变革方案设计而言,将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案,或并说由于不同公司之间在行业、规模以及成长性等方面的差异,而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案设计。存当前的中  相似文献   

5.
交易系统计算机化引起了证券交易的一系列变革,使得以证券交易结构为核心的市场微观结构成为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市场微观结构的一些要素,着重分析市场微观结构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市场微观结构及其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证券市场带来的交易系统计算机化的革命引起了证券交易的一系列变革,使得以证券交易结构为核心的市场微观结构的选择已经成为证券价格发现过程及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了市场微观结构的一些要素,并着重分析了市场微观结构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与信息产业。资本市场与信息产业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支,待业青年 发展是资本市场完善的基础,信息产业的发展能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信息产业的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手段,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动性过剩,加快资本市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清  安毅 《经济导刊》2007,(9):26-29
近些年,流动性过剩开始成为全球范围内长期趋势.但是,中外流动性过剩的产生基础明显不同,发达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以资本市场高度发展为存在基础,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则与银行主导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王健 《经济学动态》2007,(11):55-60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化,宏观经济出现了证券化率高与间接融资率高并存、资本市场发展吸引国际流动性资本进入、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并存、股市与楼市出现“跷跷板”关系、流动性过剩与资金流出并存等特点。针对宏观经济新特点,实现宏观经济稳健发展的对策为:以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行平衡的财政政策;实施有弹性的货币政策;提高最低工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政府政绩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0.
汪勇祥  吴卫星 《经济学》2004,3(B10):27-40
根据Pagano(1989)的理论预测,中国股市应该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不足,我们称这一矛盾现象为中国“流动性之谜”。本文通过探索投资者最优搜寻行为与有限参与的内在联系。建立基于流动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解释这一现象。模型表明,中国资本市场以中小散户投资者为主要参与者这一特征可以解释这一问题。同时,这一模型还为“股权溢价之谜”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01年老三板的成立,到2006年中关村园区的试验,再到2012年新三板的正式挂牌,三板市场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下,新三板需要一次再出发。流动性差只是假象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一直备受诟病。采访时一家中小企业老板说,新三板流动性差就好比"同坐在一个屋子里喝茶,却没有人来跟你说话,更别提给钱了"。但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刘纪鹏向《经济》记者表示."新三板流动性差只是一个假象。"他说,"新三板未来获得IPO发行权大势所趋,新三板将成为PE/VC寻求并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FSI)、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报》社、野村证券株式会社等共同主办的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于2004年1月1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全流通之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出席论坛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校  相似文献   

13.
现有文献分别考察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资本市场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甚少考虑外部资本市场与内部治理特征内生性的影响,这会使研究结论产生偏差。本文将上述两者结合起来,在交互的视角下,首先运用夏普里(Shapley)值分解法分析了控制权与流动性各自对并购绩效的贡献,进一步分析了控制权与流动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设计了分位数分组回归模型,研究在流动性调整下控制权的并购绩效效应。本文研究表明,流动性对公司控制权的并购绩效产生了比较明显的调整,货币市场流动性高时控制权并购绩效低;股票市场流动性高时控制权并购绩效显著;而个股流动性对控制权的并购绩效调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性开始有所加强,流动方式也有所改变。文章选择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消费和收入数据,在国家之间实际利率均衡的假设下,通过国家消费模式的考察和对比,发现我国的经济运行并不满足国际资本完全流动性假说,其原因既出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存在进入限制,也出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整合。这些经验发现表明,我国经济中的名义利率、汇率和资本市场仍然处于有限管制过程中,必须通过深化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和逐步实现资本市场开放等有力措施来增强我国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进而保持我国快速经济增长和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大于以往任何时期。首先从分析德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入手,对德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体系与流动性管理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阐述了对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对于非流动性折价的研究和应用实际上是资本市场对于流动性问题在具体领域研究的细化。因此,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非流动性折价问题研究势必要受到资本市场上对于流动性问题研究的影响和约束。但是,另一方面,在企业价值评估领域的非流动性折价问题又具有价值评估领域所特有的理论范畴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7.
吴迪  朱江 《时代经贸》2008,6(7):182-18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该原则确立了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分析经济资本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提出了初步的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与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先度量了中国工业内部39个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发现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很低,并且有下降的趋势。然后,以反映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与资本配置效率构建回归模型来验证资本市场与资本配置效率相关关系,发现中长期信贷市场规模、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与资本配置效率呈负相关关系,而债券市场规模则与资本配置效率呈正相关关系。最后,对以上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货币流动性过剩、噪声交易与资产价格波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者主体行为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将流动性过剩引入噪声交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长期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期间,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保持协整关系,而在资本市场过度波动时期,这种协整关系消失了,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成为这一时期资产价格的主导因素。从2000年至今的整个样本时期来看,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但却对资产价格有潜在的冲击和抬升作用,因此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需要立足于对市场间相依结构的正确认知,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中监管政策的实施和市场主体的反应所带来的流动性冲击反映在典型股指收益率的结构变动上.在估计异常波动时期,典型股指收益率序列的边缘分布特征和联合分布特征能够量化流动性冲击事件的资本市场结构影响.在异常波动期间,市场间的相关性结构稳定、矩特征大幅波动、杠杆效应和泰勒效应均增强.因此,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应着重于结构,立足于长远,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和账户实名制原则,实施穿透式风控措施,准确把握主体激励和约束,扩展监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