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借鉴经济学中的内生技术进步理论,从历史变迁的视角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持续存在的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存在一个局部正反馈的循环系统。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又导致我国人力资本收益的减小和人力资本投资量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因此,退出这个循环是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中转型国家的产业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面临新的生存危机.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外贸出口额大幅缩减,但更为主要的是发展中转型国家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自身所处的国际低端产业价值链所致.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必须依赖自主创新.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人力资本回报过低是目前制约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升级的主要瓶颈.为此,必须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淘汰竞争时手的效应,尽快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报酬,实现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演化升级,增强国家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减少农民数量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面对众多城镇下岗职工,发展第三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岗位。我国已产生休闲需求,并呼唤休闲经济的发展。因此,拓展休闲产业链,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工业、家政服务、休闲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新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转型的现实,另辟蹊径地从微观个体的行为特征入手,研究企业职工对产业转型和政策调整的认识,并通过理论建模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对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与产业转型是相互影响的,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合理分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劳动者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即微观个体主观上对产业转型和就业调整政策的认识不足以及对转型期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要求不高,是导致中国就业结构转变滞后于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本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学历群体对产业转型和就业政策认识的差异,结果发现样本中高学历群体的人力资本资源配置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对产业转型和就业调整政策给予了较高的关注,而具有专科学历的劳动者人力资本资源配置能力最弱,这对中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就业创造是西部大开发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就业创造的主要困难 ,进而揭示出西部地区就业创造的基本思路 :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鼓励创业 ,积极发展各类教育 ,增加人力资本 ,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 ,以及搞好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等八项措施 ,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 ,降低高失业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析出,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分析黑龙江农民非农就业问题障碍,主要有: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障碍和土地制度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培训机构不健全是就业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对扩大就业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先导产业的流通业不仅自身发展变化巨大,而且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流通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很强,对扩大就业具有较大的贡献.但我国流通业对扩大就业的贡献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发展流通新业态拓宽就业渠道,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吸引专业人才,发挥中小流通企业的劳动力密集的优势,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流通企业,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6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作为 2 1世纪的世界大国 ,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中国的发展路线必须以自身的资源为基础。本文估算了中国的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 ,并同美国进行了比较。由于中国资本总量相对于产出较小 ,资本收益率高于美国。人力资本较高的收益率反映了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和人力资本供给受到的制约。与发达国家比较 ,在投资成果接近的前提下 ,目前中国的人力资本生产成本较低。从产业结构分析 ,由低级劳动密集型向高级劳动密集型或人力资本密集型转化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种可能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入城市,黑龙江省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研究表明,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培训机构不健全是障碍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李丽 《经济与管理》2004,18(7):34-35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是必要的选择。从产业发展优势的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但仍然存在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和企业自身竞争力弱、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只是相对的、劳动力技能整体偏低等隐患,因而必须把握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9,(11)
人力资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普通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升级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再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河南省存在着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合理、高级技能型人才短缺、创新型人才储备量少等主要问题,制约着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提高河南省人力资本水平的主要对策是政府和企业为高端人才提供完善的工作生活保障以吸引和留住人才,高等院校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发展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理论争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资本匮乏,而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比较优势原则,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而反对者则指出了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三点不足,并认为,从长期看,资本密集型产业可以更多地促进就业。两方的争论,对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政策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2)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拉动内需的重要途径。临海市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强化落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抢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尤其是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着重对户外休闲用品产业的特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金融如何支持临海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政府主导下,我国实施的是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种战略直接降低了吸纳就业的能力,同时,由于相对忽视了积累人力资本,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没有构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长效机制,一遇外部冲击,便通过倒逼机制使重化工业战略得到强化,造成新的就业问题。所以应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以之改造传统产业,将传统部门劳动力转化为现代产业部门劳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变迁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勇 《财经研究》2002,28(8):64-70
加入WTO后,就业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考虑技术进步,又要兼顾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长期的稳定。本文就入世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问题的探讨,来说明入世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公共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还难以用资本、技术替代或替代不经济的产业。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结构不合理、用工难、融资难和出口难等问题,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保护农民利益、推广社会责任等更好地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但目前诸多因素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为此,我们应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着力扩大就业容量,组织实施劳务输出,以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战略与赶超战略的选择与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问题倍受关注,且存在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战略的争论,二者都主张利用动态比较优势,但却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分析了比较优势战略的合理性和赶超战略的缺陷,认为目前中国尚不具备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发展战略的条件,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实施赶超只能欲速则不达,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善,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符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入世后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科技产业链条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利用比较优势发展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力素质,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此中国应加大教育的投入,在用人机制上进行制度创新。这样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的动态化,逐步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较及其结构调整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对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进行了比较,并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应当是: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通过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②以传统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来减轻就业压力。③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