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一、非货币性交易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包括股权换股权,但不包括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性交易)。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对《企业会计准则一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改变了非货币性交易核算原则,简化了非货币交易的披露内容和有关费用的核算,取消了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科目,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规范资产计价和损益的确定,避免了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相似文献   

3.
一、非货币性交易存在的意义及发展状况 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主要区别是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否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不断变化,企业之间有时会出现实物资产的置换、实物资产与股权的置换、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置换等非货币性交易,对此应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这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非货币性交易可以规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其难点在于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尤其是涉及一方多项资产换另一方多项资产的情形。一、涉及补价的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经济实质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生的一般交易行为,它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可能在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同时,支付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或者在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同时,收到一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此时所收到或支付的货币性资产,称为补价。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交易是属于货…  相似文献   

5.
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与货币性交易核算有很大区别。发生货币性交易时,企业购入资产或者卖出资产,要支付货款或者收到货款。但是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交易双方互相交换的是非货币性资产。此时,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收入确认和资产计价等原则并不完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肖正再  夏云峰 《生产力研究》2005,(5):200-202,215
现行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缺乏合理的理论依据;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应以价值理论为基础,重新定义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资产按是否已实现其价值为标准可分为:已实现价值资产、未实现价值资产和混合资产;不同的非货币性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非货币性交易及非货币性资产的界定非货币性交易不同于企业发展的一般交易行为,它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这里的非货币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或不可确定的.  相似文献   

8.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而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交易双方相互交换的是非货币性资产,此时,通常意义上所讲的收入确认和资产计价等原则往往并不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我国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具体运用情况,深入分析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现行制度中存着问题的分析以及对中外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对比,明确了当前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的在实践中做好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易.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交易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大家知道“货币性资产”在将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将来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作为交易的资产在各自账面上反映的价值数额与换入资产的原企业账面的价值数额往往不相等,有时交易双方就是以货易货。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准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经济事项的处理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价基础,由此导致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方法产生了变化;同时,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也有新的规定,只有在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按“公允价值”法计价入账时,才能计算确认交易损益入账。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6月 2 8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及其指南 ,并与2 0 0 0年 1月 1日起实施。该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对于规范我国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是针对我国企业经济业务的现实情况制定的。 2 0世纪 80年代 ,非货币性交易开始以边境贸易中的“易货贸易”形式出现在我国。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 ,国内企业间的以物易物、资产置换、股权交易的非…  相似文献   

13.
一、公允价值适度运用我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过去发生的“故事”会重演吗?对这一问题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悖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安然事件后,不少人认为,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交易设计规避规则导向会计准则的规定,因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可能会有效地防止上市公司对准则的规避.事实怎样呢?文章研究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变化前后上市公司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行为的变化,得出原则导向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原则导向会计准则赋予的职业判断操纵利润;规则导向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交易设计规避准则规定,形成会计准则制定导向悖论.  相似文献   

15.
非货币性交易作为在资本市场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运作手段,对于企业之间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关联方之间更易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和粉饰业绩.以实现特定的目的。本文建议从加强公司治理机构的健全和完善、强化公司外部监督等方面。对关联方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操纵利润的现象进行控制,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范我国的非货币性交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越来越多,涉及到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也越来越多,但非货币性交易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人们对此还不很熟悉.但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已成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重要的组成部分,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提出了公允价值新的计量属性,为规范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现金的非货币性交易提供了依据,对它的会计处理尤其是补价的处理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非货币性交易是一种非常规交易方式,对现代经济生活具有较大影响.非货币性交易中存在的货币资产内容不确定性、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选择及补价对损益的影响,都关系到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岚 《时代经贸》2008,6(1):126-127
新会计准则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经济事项的处理中,引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价基础,由此导致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方法产生了变化;同时,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也有新的规定,只有在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按"公允价值"法计价入账时,才能计算确认交易损益入账.  相似文献   

19.
徐丽盈 《经济师》2004,(5):22-23
文章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的重要概念和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 ,关于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定义的核心在于货币性资产的变现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可交换性。其次 ,从非货币性交易实质出发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最后 ,提出应确认收益的内涵是指收到补价部分所内含的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已实现资产损益与已实现税金的差额 ,并从税务处理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矛盾及其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在会计要素定义和资产减值等内容的会计处理上,较多运用了公允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在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等内容的会计处理上,则尽可能回避公允价值,由此造成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一定程度上有违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不应回避公允价值,应在谨慎性原则下有控制地使用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