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浦在廷是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办人;他曾经两次破产,三次创业;破产时给股东们留下“罪言书”承担全部责任;他受益于官府,又受困于官府。  相似文献   

2.
秦沣 《经济改革》2010,(7):27-29
他14岁从父亲开办的书馆出逃,做了穿街走巷赶乡集的小贩。他首次把罐头生产线引进宣威,将农家手工腌制的土产宣威火腿做成罐头,不仅销往全国,而且推出国门。他信仰三民主义,并追随孙中山先生成为北伐军的少将。他的名字并没有太多人知道,但他的一个女儿后来却成了名人,她就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  相似文献   

3.
闻名遐迩的“金华火腿”,在遭遇“毒火腿”事件后,市场一落千丈。“金华火腿”的故乡——浙江金华市为了改变火腿市场命运,选择“西式”之路悄悄“变脸”。最近,金华市新推出的自动化控制、工业化生产的低盐发酵火腿新品亮相各大农博会,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火腿绳     
火腿,在旧社会的平民眼里是富贵人家宴席上的珍品。广州常见的多是腊味铺中用草绳系着高高挂起的“琵琶腿”。买火腿一般论只,过称时火腿连绳一起称。这就意味着火腿绳跟火腿同等论价。可是一旦火腿报销,这油腻而发霉的草绳就分文不值,成为垃圾堆中的废物了。由此及彼,广州人就用“火腿绳”来形容那些凭借亲友、上司的煊赫权势而尸位素餐、肠肥脑满的无能之辈。比“火腿绳”等而下之的,叫他做“腊肠绳”,以示区别,可谓得体。这两种“绳”古往今来有的  相似文献   

5.
蜜汁火腿的故事:我的男朋马特在一家蜜汁火腿店上班,他从小时工做起,如今已升为经理。他总是在下班之前给我打个电话,这样我们就可以计划晚上的活动。十月的一个下午,我还没有接到马特的电话。我打他手机,但直接转到语音信箱,我试着打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严谨。“我是1978年3月上的北大,但是在1977年参加的高考,属于77级,这个是要讲清楚的。”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内到国外,他的经历颇为丰富。“文革”开始时,他在读初中二年级,17岁时他下乡到了黑龙江,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阿墨 《经济改革》2014,(9):36-39
从20岁到30岁,他在四川度过了他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更为重要的是,他“携剑”入川学习武功,却到峨眉山“闭关”三年,参修禅学,奠定了作为一个佛学大师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1998年上任至今,他在运管处领导岗位上已经走过了整整13年。13年来,从整顿交通运输秩序到应对突发事件,从2003年“非典”时期到当年8月的二华洪水灾害;从2008年“5·12”汶川地震到各县、  相似文献   

9.
《经济改革》2009,(12):1-1
从《中国的西北角》到《西线风云》,从《大公报》记者到人民日报社社长,他的一生始终与“新闻”相伴相随。也许正因如此,他才能读出“新闻”的真髓,并因此成为中国新闻人永远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从武志坚的名字里可以诠释出他.“意志坚定”。见其本人,憨厚的面庞,却难以与“意志坚定”的硬汉联想起来,然而与他进行短暂交谈后,你会很快真真切切体会到他要在“节能炉窑”领域展翅高飞的雄心。  相似文献   

11.
余江 《新经济》2006,(6):15-16
“低调”、“内秀”是他留给外界的印象。从宏基到明基,再到明基逐鹿,“江湖”对他来说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他就是洪宜幸,一个因企业内部创业出色而声名鹊起的职业经理人,一个视企业文化为生命企业家,一个内敛而不失幽默的台湾人。  相似文献   

12.
王玉琴 《经济改革》2014,(10):46-47
从“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到“高产小演员”,他不断带给人们一次次惊喜。导演杨亚洲评价说,他“非常聪明,特别是在表演方面,非常有天赋,入戏非常快。你不可能不让他出名”。  相似文献   

13.
十八子 《新经济》2009,(6):30-31
因为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在互联网上,网民就此形象地编制出这样一个“段子”:中国人通过食品进行化学扫盲——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里知道了三聚氰胺。如果算上王老吉和红牛,则又多了夏枯草和可卡因。  相似文献   

14.
从一个纺织厂下岗工人,到大红大紫的中医“大师”,张悟本经历了13年。13年间,张悟本没停止“折腾”,他口才好,卖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最重要的,他遇到了几个“贵人”。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改革》2011,(6):1-1
当选词: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他是惟一的少数民族,也是惟一来自西部的青年。从贵州到山东,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他离开时留下的这个遗憾,不知如今的盛世繁华可能告慰?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改革》2009,(4):32-35
在中国国有企业家中,他享有改革“常青树”的美名。从率先打破“铁饭碗”到“罢考”拒绝“婆婆”们的过多干预,从与跨国公司合资转换机制到兼并老字号胡庆余堂……每个历史时期,他都有过许多与当时价值观“格格不入”的“狂放”之举,而青春宝品牌也在他37年的“掌门”生涯中渐渐长大……  相似文献   

17.
崔永胜,山东蓬莱市崔家村人,54岁,这位被新闻媒体推为中国“桃王”的农民桃树科学专家,叫年前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贫穷迫使他中途退学,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改革开放后,党的好政策使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自卑到自强,从农民的儿子到走出小农的心态,从普通农民到中国第一个由农民个人办的桃树科研所的所长,从只求能吃顿饱饭的农村孩子到建设“国际示范”桃园的中国“桃王”,他一次又一次捏碎着自己,一次又一次重塑自己……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是,他却用科学知识搞出了30多个震惊世界的桃树优良品种,他用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邢章萍 《经济月刊》2011,(12):137-139
见到高宪明是在他的办公室,五十开外的年纪,中等个头,言谈话语总是让人感到他性格中的豁达,而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执着又充满自信的人。从教师到废旧收购大王,他在不停地打拼着。因为一句“不甘心”,他和同事们便倾其所有、历尽艰辛,  相似文献   

19.
毫不讳言,赵海东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谈吐风趣,不乏机敏与智慧;做事踏实,不乏创新与魄力。 从战略调整到细节专注,从待人为善到左右逢源,他不断收获看成功的喜悦,也在忙碌的工作中失去了原有的闲暇时间,生活中的风景总是与他擦身而过。企业刻不容缓地寻求机遇,他也停不下前行的脚步。而就是这样,他常常说:“我总想停下脚步来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品味一下生活的乐趣,可是停下来就意味着企业发展会因此滞后。或错过良好的发展契机,所以企业要求我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一丝懈怠。”得失之间,光影背后。他读懂了“坚持”,参透了“感恩”。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改革》2013,(9):1-1
从二机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到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他亲历了筹建“二汽”、”两弹”研制、恢复高考三件影响中国的大事。他以传奇的一生,见证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