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角色,逐步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完成社会化转变的主要形式和活动。本文从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涵义出发,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了剖析,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走进社区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受教育、长才干的重要方式,更是大学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为民服务的主要途径.本文试从暑期社会实践的立项、实施、总结三个层次简要论述如何有效推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最为密切的教学方式。主要论述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国情、拓展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主动适应社会的重要作用,提出"万名大学生进万村"的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朱江鸿 《经济师》2012,(4):96-97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新时期高校实践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和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新时期高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3)
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显得更为重要。文章采用专访和问卷调研方式,以社会实践为视角,围绕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这一目标,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以及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在保障机制、基地建设、职业指导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途径,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于冠华 《当代经济》2009,(23):116-117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简要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能给各高校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勤工助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对其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介绍我院图书馆对提高大学生勤工助学社会实践能力采取的有效措施,并根据工作实践对提高勤工助学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高等教育形式转变的同时,大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状况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当前,由于受高校课程设置、大学生自身学习态度及对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社会适应能力弱、心理能力不健全、社会实践能力欠缺等现象。因此,高校应当调整课程设置;大学生自身应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政府要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所作为;企事业单位应与高校接力,以实现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建立该项工作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运行顺畅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效果评价体系。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指导机构。目前,中国高校的通常做法是:建立以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保卫处、体育部、马列社科部和二级学院领导为成员的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形成有效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必须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立社会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形成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品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关注大学生成才的内容和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有参观访问考察,校内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活动,各种专业实习、生产劳动,学术研究与各种竞赛,勤工俭学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