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带来了正的影响,且大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研发投入与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创新活动产出(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略大于其对创新活动投入(研发资本存量)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专利授权总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1998-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该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都产生了正面影响;环境规制水平对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则产生负面作用,但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建立强大的专利战略,对提升生物技术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我国生物技术专利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浙江48家生物技术企业的124项发明专利和浙江5所高等院校的70项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的实证研究,对生物技术专利的创造、管理、运用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剖析,指出生物技术企业在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专利战略管理水平、专利战略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亟需改善和提高。认为生物技术企业专利战略应当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市场创新战略和经营管理战略密切结合,协同发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9—2008年中国内地30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发明专利授予数和实用新型专利授予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外观设计授予数影响不显著,并对发明专利授予数和实用新型专利授予数具有显著滞后期,同时对技术创新影响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针对研究结果,分析了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影响区域差异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专利转化率低是阻碍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中部腹地的武汉地区,特别是武汉高校的专利转化率,长期以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对武汉地区高校专利转化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实证方法,对武汉地区5所主要高校近5年的发明专利数量、质量和科技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挖掘武汉高校的发明专利在武汉地区转化率较低的实质原因,找出其阻碍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武汉市实情,从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等方面,提出促进武汉高校发明专利有效转化的具体对策建议,探索高校通过专利转化来强化与企业的合作,进而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机制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专利产出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发明专利的审批要通过比较漫长的实审流程方可授权,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只需通过初审流程即可授权。究竟哪一种专利产出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呢?经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山西省的发明专利产出量与GDP的关系比较显著,因此,山西省应该加大对发明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力度,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下,实证考察自主技术创新对CO2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199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产出角度,以专利授权数量衡量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不同层次自主创新对CO2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从全样本来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对减排均有显著影响,但发明专利的减排效果低于其它两种专利;②分阶段来看,1995-2004年,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对减排具有积极影响,而发明专利对减排没有明显作用,而在2005-2012年,发明专利对减排的积极效应则超过其它两种专利;③分区域来看,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在依靠自主创新推行节能减排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背景下,实证考察自主技术创新对CO2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199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创新产出角度,以专利授权数量衡量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不同层次自主创新对CO2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全样本来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对减排均有显著影响,但发明专利的减排效果低于其它两种专利;2分阶段来看,1995-2004年,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对减排具有积极影响,而发明专利对减排没有明显作用,而在2005-2012年,发明专利对减排的积极效应则超过其它两种专利;3分区域来看,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在依靠自主创新推行节能减排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专利制度由激励技术创新伊始,同时也推动和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进步、信息的共享和经济的发展。随之伴随的是专利带来的技术创新的阻碍作用。专利制度的被利用甚至滥用也同时带来了大量的问题专利以及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文章从专利两面性的独特视角着重分析了专利制度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并着重侧重后者,对专利在刺激技术创新的同时,同时阻滞技术创新的悖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思考。对专利丛林、专利阻滞等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最后,对专利制度进行再反思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1.
Technology innovation benign to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is one of the key strategies to addr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a country is necessary for making policies and decisions in environment managem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patents was analyzed to identify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in China. In terms of features the pat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invention, utility mode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design. The patents belonged to the individuals,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erms of ownership. Through analyzing the pattern of environmental patents by features and ownership, it was found that individual-owned patents and utility model patents accounted for the biggest percentage of all the environmental patents applied by the domestic applicants. Eastern provinces had the majority of environmental patents. The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invention patents and enterprise-owned patent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provinces. In general,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in the east is strongest among the regions. Though it had been improved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percentage of invention patents was still small and enterprises did not play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innovation.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atents increased gradually but had a declining share of all the patent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in China is still not strong on a glob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2.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影响有限。基于此,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合理的技术来源选择,而选择技术来源必须考虑行业实际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技术创新。鉴于此,采用2003—2019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按照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技术来源对不同技术水平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以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在高技术行业中的作用更突出;对于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创新,自主研发仅在非高技术产业样本中存在创新激励作用,在高技术产业样本中,技术引进则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的影响发现,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会抑制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会促进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长,且其作用效果在低技术行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针对性选择技术来源、优化技术创新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2009-2015年华为集团公司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经授权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专利及其引证和被引证专利,构建了核心企业自主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分析了网络嵌入与核心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网络位置对核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网络关系对核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负向影响,知识管理在核心企业自主创新网络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GK3〗基于企业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策略视角,以专利异质性作为切入点,考察沪深两市2010-2017年IPO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与创新策略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私募参与能有效提升企业整体专利数量,但仅对策略性创新行为即非发明专利数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从私募特征看,单独投资和本土背景下的私募对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IPO叫停抑制了私募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同时激发了私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面作用;对IPO企业异质性创新成果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实质性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而策略性创新对非发明专利的关注与包装并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Empirical studies commonly u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to measure innovation and often find, especially in Canada, no strong link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model innovation as an unobservable latent variable that underlies four indicators: R&D, patents,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skills. We find that these indicators are reasonably good measures of innovation for aggregate manufacturing. However, except for skill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indicators for innovation differs among individual industries. Our innovation indexes, based on the latent variable model, show that mos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ecame more innovative over the 1980–1997 period. The pace of innovation in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ndustry accelerated during the 1990s. In addition, we show that the new measure of innovation has a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act on productivity. It takes from 1 to 3 years, depending on the industry, for innovation to generate an impact on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7.
The merits of new pollutants and how to get them when patents are granted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e performance of market base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affected by patents and vice versa. This interaction is studied for a type of innovation where a new technology reduces emissions of a specific pollutant but at the same time causes a new type of damage. If the new pollutant associated with this technology is sufficiently different from existing ones such that marginal damage is increasing in each of them but additive across pollutants, a diversification of the pollution portfolio is socially desirable.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 incentives to develop such a technology are created by patents, the efficiency of permits is affected by monopoly pricing of the patent-holding firm. This result carries over to other types of innov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axes is limited by either the inability to implement specific pollution mixes or monopoly pricing. For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at the industry level the combined use of taxes and permits ensures the first best mix of technologies and provides positive research incentives.   相似文献   

18.
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市创新效率,引入创新要素集聚水平构建包含权重矩阵的面板数据模型,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校创新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及对周边地区的间接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各区域中,高校创新人力和财力要素集聚对本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溢出效应都是非线性的,集聚水平只有在适度的门槛范围内才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三大区域内高校两大创新要素集聚的间接溢出效应多为负值,说明区域内部高校间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新发明在不同城市间转移共享,进而抑制了创新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各区域的影响呈现出较大差异性,但产业结构普遍表现出负向影响,说明当前各区域产业结构与其创新效率提升所需结构并不匹配。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创新要素配置、提高要素使用率、促进创新效率提升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畅通创新链的首要前提,是科学认识嵌入创新链的不同类型企业所承载的创新功能差异及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利用2012—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授权专利的前向索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异质性研发行为,国有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基础研究创新功能,而民营企业研发活动更多承担了应用研究创新功能。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研发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与非发明专利申请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民营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非发明专利申请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作用大小在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由此,基于创新链构建新型国家创新体系过程中,应引导国有企业优先布局高度依赖基础研究的科学领域,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新促进效应;鼓励民营企业在共性技术研究领域展开协作,规避同业竞争所形成的创新抑制效应;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