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梳理"行政级别—城市规模—旅游发展"三元关系基础上,提出"行政级别—城市规模—旅游发展"关系假设模型、数理等级分布模型以及"城市规模—旅游成长"二维演进模型,将城市综合规模与旅游成长水平划分成Ⅰ~Ⅳ种基本象限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25个行政级别关系城市入境旅游为例,系统搜集1994—2014年统计数据,结合理论模型与测量模型,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结构中,行政级别越高,城市规模指数与响应系数越大,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城市行政级别背景下,城市综合规模与旅游水平梯度等级结构明显,本区省会及以上城市受政府倾向度会加速偏转;3"城市规模—旅游成长"二维演进过程中,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一般分布在Ⅰ类象限区,地级市及以下城市一般分布在Ⅲ类象限区;4城市分布的四类基本象限,伴随时间因素,存在转换与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DEA模型、熵值赋权法、旅游发展强度指数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6年云南省旅游发展效率与强度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6—2016年,云南省各州市旅游发展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变化均呈现出先增长后稳定的特点,规模效率的提升是促进综合效率增加的主要因素;(2)云南省旅游发展强度主体发展类型为上升型,旅游产业发展逐步由区域非均衡状态转向相对均衡状态,逐渐形成了以昆明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3)云南省旅游发展效率与强度的协调发展程度持续提升,区域耦合协调的"极化效应"逐步减弱,其空间分布格局也由以昆明为核心的"单极核心"空间布局向以昆明、丽江为核心的"双极核心"空间布局转变。  相似文献   

3.
通过确立喀什市城市综合规模指标体系,建立城市综合规模的模型,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研究喀什市2002—2008年城市综合规模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喀什市城市规模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经济规模,其次是人口规模,最后是空间规模。喀什市城市规模各指标都有较快发展,喀什市城市综合发展规模中2002—2008年城市规模增长了200%,在2004年、2007年出现加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当前国内外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了城市热岛的普遍特征、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在不同地表状态气温比较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生态措施.  相似文献   

5.
基于需求视角,利用广西2002—2017年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广西资源消耗、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广西存在"资源福音",但城市规模的扩大抑制了资源消耗。进一步考察广西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资源消耗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发现均呈倒"U"型关系。为驱动广西经济新增长,需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扩张、合理勘探与开发新资源并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在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了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城市规模对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影响.本文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会上升.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间的关系满足"U"型曲线关系,在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应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促进小城市的充分发展,而在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更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以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强调政府调控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气温变化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系统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25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1990~2005年的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数据和城市气温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分析,定量揭示了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定量分析了各种城市化因子对于城市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警惕城市热岛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观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时发现,夏日市区与郊区的温度往往有1摄氏度至几摄氏度的差距。到过乡村的城市居民也有这样的感受,农村确实比城市要凉快一些。1918年英国的赖克·霍华德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把城市这种气候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在近地层气温分布图上,城市是一个封闭的高温区,气温比其周围地区高,犹如汪洋大海中孤立的岛屿。据日本气象部门公布的数字,由于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中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7℃;然而在这期间,东京市区的气温竟上升了7℃。经航天航空遥感测量发现,在城市热岛中还存在着多个强…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土地城镇化超前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研究城镇化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甘肃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用DEA模型从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视角评价城镇化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并建立面板Tobit回归模型分析城镇化静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2009—2014年12个城市整体城镇化效率年均下降9.5%,其中在2014年有7个城市属于非DEA有效发展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变量对城镇化综合效率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城市规模与城镇化综合效率呈现"U"型曲线关系,金融发展程度、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与城镇化综合效率正相关,投资率、产权结构变量与城镇化综合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对城市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其中重塑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内部联系成为降低碳排放的重要空间策略。目前城市形态与能源使用、碳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集中于交通及家庭能源消耗等维度,在城市综合尺度上的研究相对有限。因此,建立城市层面交通、土地利用等形态结构特征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制定低碳减排措施非常有意义。文章首先收集2009年全国110个地级以上非工业城市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人均碳排放强度,进而引入城市空间格局、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结构变量综合表征城市形态,利用回归模型检验城市形态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空间—土地—交通"综合系统的低碳发展框架,以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 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 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 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 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 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 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 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 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 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 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 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 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12.
绿地空间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 减轻噪声、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等诸多 优点。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依靠 “自上而下”的上层规划来进行,同时应关注社会公平性、 经济效益、市民意愿等因素,从精细化尺度贯彻公众参与制 度,真正实现市民共建的“人民城市”。对公众参与政策的 起源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 同阶段的公众参与方式。以柏林、伦敦的“植树计划”政策 为例,从资金来源、公众参与方式、参与形式、参与层次、 计划成效几方面,比较分析2个城市植树计划的公众参与模式 与深度及优点与不足,以对中国绿地建设提供借鉴。最后, 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构建制 度法规保障体系、精细化资金来源途径,以及搭建精细化参 与渠道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城市存量发展的背景下, 倡导气候适应性的城市公园设计,成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 重要手段之一。从公园的降温范围和降温幅度2个方面,提 出并定义了城市公园降温效益的测度指标,量化其对城市温 度的调节能力,进而探讨有关公园设计要素对公园降温的影 响。研究发现:1)城市公园能够在90m范围内产生显著的 降温作用,最大降温范围可达500m;2)城市公园降温效益 除了受到自身要素影响外,还会受到周边所处建成环境的影 响;3)公园设计要素中面积大小、边界形态、植被覆盖度、 地形变化、蓝绿空间面积比5个要素对其降温效益的发挥产生 影响,且影响多为非线性;4)将降温影响要素的认知用于理 想情景模拟,发现高温热点区域的面积减少超过50%。研究 进一步加深了对城市公园降温效益的认识,为气候适应性的 公园设计在调节城市温度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个体经济与诸多经济变量的关系,并利用生产函数考察个体经济的就业,发现个体经济的规模与营业水平、利率和工资水平存在协整关系,并且个体经济的规模与营业水平、利率成正比,与工资水平成反比,而个体经济就业的ARMA模型显示,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与营业收入、注册资金总额都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海岛城市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其绿地系统具有不同于内陆城市的特殊性.文章以福建省东山岛为例,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对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的城市绿地类型进行规划研究,以实现海岛城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新兴技术特征和企业知识状态的关系出发,解析新兴技术市场商业化要求,揭示新兴技术“应用孤岛”形成与突破机理,以及创新网络下新兴技术“应用孤岛”突破过程模型。选择3家处于产业链不同区位的LED 照明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向案例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LED照明技术发展过程中,新兴技术特征促使“应用孤岛”产生,LED照明企业知识状态的提升促进了“应用孤岛”突破和技术商业化,而这一过程也促进了创新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影像和城市建成区图,运用GIS分析技术,以淮安市主城区为例,对城市空间扩展与外部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安主城区空间扩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特征,1965年以前,城市扩展缓慢,以北向、西北向扩展为主,1965—1979年,扩展规模较小,以西南向扩展为主,1979—1995年,扩展速度开始加快,以西北向、西南向为扩展的主导方向,1995年以后,城市空间加速扩展,以东向、东南向扩展为主。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可概括为扇翼缓慢扩展型、圈层式扩展型和扇翼快速扩展型三种类型。淮安主城区形态经历了由星形向块状演变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趋圆性特点,城市空间扩展的阶段性与各向异性对外部形态的演变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郊自然开放空间在被城市空间替代的过程中,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和环境问题。而构建通风廊道可以通过提升城市通风能力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和雾霾现象,近年来已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风景园林师,从改善城市风环境角度出发,在宏观层面的空间规划中考虑通风廊道构建方案,提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创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以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为研究对象,采用WRF模式定量分析典型天气条件下绿心空间布局变化对城市群风场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绿心的自然通风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充分挖掘城市开放空间的通风性能和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目前最大石油城市——大庆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84、1995、2007年3个城市建设关键时间节点,以Landsat MSS、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提取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增长幅度、区位坐标等信息,计算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强度、城市空间形态紧凑度、分维指数、城市增长理性程度等空间特征量,分析大庆市1984年以来城市空间扩张现象和特征,并结合经济社会统计相关数据及区域分析方法,探究其因果关系。研究认为,大庆市城市空间扩张与形态演化具有石油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和一般规律,表现出建设用地总量大、扩张速度快、强度高、增量分布不均衡、空间形态不规则、紧凑度低、城市中心地迁移方向与用地扩张基本一致等特征。这些现象和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包括石油开发战略指向、自然环境约束、交通设施引导、城市规划调控、中心地功能变迁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1994—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中国正规金融体系改革对降低企业内部资金的乘数效应进而对企业总资产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发现不同的改革阶段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同:在金融市场化改革初期1994—2000年,金融部门的规模、效率和相对结构变化均对企业资产增长产生正向作用;2001年之后银行的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成长,而股市对企业资产增长的作用不明显,金融体系的结构变动对企业增长的影响不大。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直接影响着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在中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中,金融体系的规模特别是银行部门的规模扩张起了主要作用;调整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金融体系促进企业资产增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