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开发过度,环境问题加剧,对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本文简要探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并探讨资源环境的未来发展情况,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粗放经营的概念最初是针对农业而言的,相当干广种薄收.江苏作为中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快速发展区,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利用空间和土地产品的需求必然急剧增加,土地供给的紧缺性与社会经济需求的增长性之间失衡发展的态势将更加凸显.这种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在全国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文章分析了江苏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和资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的利用,配置和管理直接彩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挥最大效益,对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重要作用.本文从土地规划的历史沿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方面加以综述,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宁 《财经科学》2006,(10):105-111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传统的定性与定量方法难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系统分析和建模的主要方法,建立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主要因果关系模型、土地资源利用动态流模型和动态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政策分析和动态模拟,得出优化方案.为成功解决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从而为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对当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对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认为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为主导,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应从学科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对部分授课内容进行整合,革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双语教学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环境约束、企业成本上升、需求结构不合理、国际经济环境压力、产业安全冲突以及社会发展问题等诸多矛盾;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既能够得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以及人力资本提升和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的支撑,又面临着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的制约;中国经济的走向取决于对经济发展中矛盾的化解、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7.
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但与之相对的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资源矩缺和生态环境破坏,在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后因为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而带来的压力等等,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陈捷茂  王俊 《经济论坛》2002,(17):21-22
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由依赖自然而生存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然资源而富裕,时时刻刻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怎样才能做到“地尽其利”是任何国家和人们都在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迫切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的幸福,由此土地问题与土地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我们在研究土地管理时,应该注意到土地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源和资产的特点。 一、土地的特点 1.土地的有限性。土地的有限性特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土地总量的有限性,即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虽然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移山填海、围海造田努力拓展陆地,但是这相对于上地的总面积而言是微  相似文献   

9.
200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本文基于国际比较角度、养老金退保角度和精算平衡角度归纳我国农村养老金计划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养老金基金的主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下,本文认为农地非农化流转是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需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同时要求国家相关法规等制度的调整.基于上述认识和根据农地漉转的宏观决策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以农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目标、农地流转宏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和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利益来源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地非农化流转宏观决策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含义是:实现农地流转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是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其充分条件是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科学宏观调控,即国家综合运用规划和税收等手段对土地流转利用的主体行为及其利益进行调节,使其达到一致性的均衡.  相似文献   

11.
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该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资源浪费严重、耕地减少过快、能源供求矛盾突出和污染加剧等现实问题,吸取世界上先进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坚持“五个统筹”,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运用税收政策加强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节约与综合利用,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芝加哥市公墓管理在城市化过程中一度出现了公墓布局不合理、迁徙频繁、用地扩张和浪费、火葬政策推行困难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社会矛盾激化.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这些问题在现阶段均有一定程度的显现.芝加哥市公墓管理具有西方特色的殡葬产业化特点,其公墓发展尊重文化差异与宗教需求,确保政府在公墓迁移中的主导权,这些经验对我国公墓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公墓市场化多元供给、重视墓葬规划、尊重少数民族墓葬文化等也是我国未来殡葬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在空间、环境、资源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经济不断发展与相对紧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对城市在空间规划中的整体布局、生态保护、功能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比照国内外地下空间利用现状,从法律、规划及管理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向,并对当前地下空闻开发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物理属性、生态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流通、还原和调控等服务功能.然而以往的土地管理着重于土地结构、权属和用地性质的数量管理,而缺乏对土地功能、过程和生态资产的系统管理.土地复合生态管理从技术革新、体制改革和行为诱导入手,调节土地利用的结构、过程与功能,保证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地的经济、生态和文化功能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整治及人的综合发展.土地复合生态管理的评估体系将传统土地利用的一次性审批转换为连续的生态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定期对土地进行生态审计与评估,是促进土地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土地复合生态管理要求针对土地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建立一系列生态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适时监控,准确评估土地利用维持和变化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5.
孙永存 《经济论坛》2002,(22):27-27
面向新世纪,如何根据信息不断膨胀的特点和用户需求日趋多变的现实,解决好信息泛滥和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是信息产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核心与关键的问题是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即信息价值的回收和增益。信息时代与过去以资本、原材料、土地和劳动力为主要资源的时代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知识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关键性经济资源,而作为知识的基本内容———信息,可以被无限制地复制、衍生,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增益。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已深入到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各个层面,并迅速地呈现出其…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在土地资源的研究中用承载能力代替土地资源的支撑能力.青岛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用来反映青岛市土地资源对经济的综合支撑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承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社会承载力、土地生态环境承栽力等方面.着力于上述几个方面,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并赋权重,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青岛市的土地综合承栽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结构、环境要求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面十分关键,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统筹性管理,有效判定相互关系后,保证经济发展能服务于社会.本文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对两者的辩证关系和发展措施展开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生态自然观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一种理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观,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5,(10)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目的就是要求开发区不能片面追求规模和总量,必须要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放在首位,追求集约化的发展。面对新的发展要求,广州开发区要继续坚持走集约发展之路。文章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释放制度红利;聚焦城镇化新模式发展,进一步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的各种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统筹专业园区、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资源,促使各功能区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土地管理,集约利用土地;合理规划,严格按园区功能发展工业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移动性,只有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和水平,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才能破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反过来带动资源的节约有效利用,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