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变 化趋势直接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和景观效应。以2002、2014和 2018年3次大规模的上海绿地土壤调查为基础,研究不同城市 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旨在为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管理提 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绿地土壤呈碱性,2002、 2014和2018年土壤pH平均值分别为8.36、8.20和7.79; 土壤速效养分(N、P、K)充足,3次取样均达到绿化种植土标 准;土壤通气孔隙度较小,3次取样均小于绿化种植土标准阈 值(5%)。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上海城市绿地土壤pH值在 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逐渐提高,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也 在逐渐提升;但土壤物理性质逐渐退化,容重逐渐增加,通气 孔隙度逐渐变小。不同类型绿地间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基本一 致,其中受人为活动影响剧烈的附属道路绿地土壤容重和通气 孔隙度自2002年起严重退化,与2018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研究沿海城市人工湖沿岸带绿地土壤质量特征及影 响因素,对沿海城市沿岸带绿地建设和管理技术提升具有重要 意义。以上海滴水湖沿岸带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 查,分析沿岸带绿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不同剖面土壤特性,并 选取滴水湖沿岸带裸地和上海中心城区绿地土壤为对照,分析 植被以及不同地理环境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水湖 沿岸带绿地土壤偏碱,EC值和有机质较低,土壤容重较大, 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较低,土壤质地以粉砂壤土和粉(砂)质 黏壤土为主。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明显优于中层和深层土壤;沿 岸带绿地土壤理化性质较裸地土壤好,较中心城区绿地土壤 差。沿岸带绿地植被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显著,但受沿海地理环 境影响,沿岸带绿地土壤质量易退化。  相似文献   

3.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和大 量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可避免 地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的健康。城市绿地土壤在促 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 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内容: 1)城市绿地的兴起与分类;2)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内涵与评 价;3)绿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 色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权衡城市绿地土壤资源开发保护与城市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未来 应深入绿地土壤质量理论研究,加强绿地土壤质量监测,综合 研究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阐明绿地土壤在陆地生态过程中 对自然、经济及社会的影响,为推动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70条代表性道路的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开 展行道树健康评价,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的相关 性。结果表明:大多数行道树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存在 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土壤物理性质与行道树健康密切相关,其 中行道树健康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 水量、总孔隙度、黏粒、粉粒含量等极显著正相关;多数化学 性质与行道树健康状况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行道 树土壤的改良和精心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绿色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关键因素。在沈阳三环区域内对城市绿地土壤(0~20cm)取样269份,分析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市绿地SOC浓度与碳密度为24.82g/kg和3.98kg/m2,高于研究区周边的郊区和农村表层土壤;SOC浓度和碳密度具有较大的变异范围,CV值达到40%以上;SOC密度与离城市核心距离呈弱的负相关性;SOC密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表现差异显著,工业用地SOC密度最高,达到4.99kg/m2,居住用地最低,为2.91kg/m2;城市绿地SOC储量随土壤形成时间推移而不断累积,年代越早,SOC密度越高,20世纪80年代最高,达到5.47kg/m2,21世纪10年代最低,为3.18kg/m2。沈阳城市绿地SOC储存的空间分布有以下特点:城市绿地SOC相较于郊区和农村具有一定富集性;其分布不均匀,具有镶嵌性;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分布差异性大;碳储量由城市核心向城市边缘递减。沈阳三环内绿地SOC储量为6.438×105t,获得沈阳三环内城市SOC储量空间分布图。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对于消减城市空间真菌、细菌的种类和数 量,进而提高城市人居物理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共健康具有 重要意义。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试验 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态持续测定结果,分析该公园绿地区域 的空气真菌和细菌粒度数据。结果表明,常绿针叶林植物群落 类型具有最低的空气真菌及细菌粒度;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 构具有最高的真菌粒度和较低的空气细菌粒度。研究结果可为 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政府主导的近代南京城市绿地建设始于清末,在 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剖析。结合社会 史、城市史研究方法,在由封建帝国晚期向近代都市化转变背 景下,分析当时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内生动 力。自清末至民国,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变了城市绿地属性及形 态。规划上受到定量空间标准与公园系统模式等西方规划思想 的引导,城市绿地建设除了利用原有自然山水资源外,还有计 划地开展了改建与新建城市绿地。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长、交 通发展、私有土地收归国有等因素影响,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出 现新类型,且绿地空间之间联结加强,同时具有绿地总量与空 间分布变化较少、绿地类型转变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对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居民公 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空气负离子是评价城市空气清洁度的基 本参数之一。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为例,选定典型植 物群落结构、群落类型及典型景观环境样点,基于多年连续动 态持续测定并选取典型年度数据(2020年),分析和阐释该公 园绿地区域空气负离子空间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公园绿 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区域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复层>双层> 单层、乔草>乔灌>灌草;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区域的空气负离 子浓度:落叶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草本地被型>针阔叶混交 型>灌丛;不同典型景观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滨水植物 群落>复层/单层植物群落>滨水广场;公园绿地空气负离子 浓度与郁闭度、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 基于循证设计的功能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及更新优化提供基础 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不同绿地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选择了单株林木、片林、灌木林、草坪四种典型绿地,以裸地为对照,对不同绿地在中心点、不同距离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进行了观测与研究,对城市不同绿地的生态效应作出了比较,以此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典型下垫面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绿地典型下垫面建设,文章分析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中有关雨水利用的空间尺度、格局和过程等内容可以指导绿地下垫面的雨水优化设计;气候敏感性设计理论则要求城市绿地的土壤结构和植物配置针对气候变化做出适应性改进;生态弹性理论则要求绿地具备一定的弹性,相应地城市绿地土壤和植物也应具备一定的雨水弹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对解决城市建设与绿化用地之 间的矛盾至关重要,覆土厚度作为其重要参数指标,对园林植物 生长和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不同覆土厚度(0.5、 1.0、1.5m)处理与地面对照下北京城市5种常见园林植物地上部 及其根系生长的多年监测与分析发现以下几方面。1)与地面对照 相比,0.5m覆土处理与1.0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速生树种洋白 蜡的地上部生长;但各覆土处理未明显限制生长速率较慢的油松 和紫薇的生长;而0.5m覆土处理明显限制了灌木类(大叶黄杨与 金银木)的地上部生长。2)植物生长5年后,所有覆土处理中的植 物根系均已到达种植池底部,且0.5m覆土处理的粗根分布密度 明显高过其他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根系相互压迫与横向生长 现象。乔木根系生长随着覆土年限的推移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不同园林树木重金属的吸收情况,以北京市陶然亭公园、中科院植物园、紫竹院公园、马甸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和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为样地,采用ICP光谱仪测定了8种园林树木叶片、一年生枝条以及相应土壤中重金属Cd、Pb、Cu的含量,并对叶片与一年生枝条中重金属含量以及树木与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差异且因重金属种类而异;叶片和枝条中Cd含量排序为:紫薇>金银木>太平花>锦带>珍珠梅>紫丁香>木槿>砂地柏,Pb含量排序为:锦带>木槿>太平花>金银木>紫丁香>紫薇>砂地柏>珍珠梅,Cu含量排序为:金银木>紫薇>紫丁香>珍珠梅>木槿>太平花>锦带>砂地柏;树木不同器官中重金属含量也不同,叶片与枝条中Pb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树木叶片和一年生枝条的Cd、Pb、Cu重金属既来源于土壤,也来源于大气污染。8种园林树木中,对Cd、Pb、Cu吸收量最大的分别是紫薇、锦带和金银木;紫薇和金银木同时对Cd和Cu、太平花同时对Cd和Pb有较强的吸收力,而砂地柏吸收力较弱。本研究对园林绿地选择富集重金属能力强的树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城 市提供生态服务。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 生态修复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能为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 复提供潜在种子来源,且低成本、可持续、生态效益高的土 壤种子库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以城市绿地、城市湿地、城 市废弃地等主要城市生态空间为对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 特征、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梳理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 库技术体系,包括修复模式、技术路线及评价体系。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今后利用土壤种子库技术进行城市生态空间植 被恢复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合适的工艺与方法开发、生态 修复和景观化融合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 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