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南论坛》2013,(10):F0002-F0002
江阴市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刘氏三杰”(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中药化学研究先驱承暇、“中国机器之父”蒋新松等一批优秀儿女。总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50万,  相似文献   

2.
约园是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中期常州 典型文人园林的重要实例。以园主赵起所著《约园词稿》及 赵景崇绘《约园图》为蓝本,挖掘清代赵氏约园“二十四 景”历史源流,采用实地勘察与图文互证的方法,推导约 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图,进而循证绘制出赵氏约 园平面猜想图。总结归纳出赵氏约园“岛山绕水、南山涌 翠”“建筑布陈、园中观园”“池石立峰、山水观游”的整 体布局特征。深入考析了“东郊塔影”“城角风帆”“隔院 钟声”“柳岸闻莺”“小亭玩月”等景象的观赏时机、位置 及理景逻辑,以期逼近赵氏约园蔚然可观的园林盛况。从小 园林到大社会,约园“二十四景”的复原考证研究是对清代 中期园林文化意象的窥视,可为后续地域性文人山水园的保 护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南论坛》2014,(8):F0002-F0002
正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总面积82.71平方公里,人口50万,下辖28个社区,15个行政村。澄江街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孕育了刘半农、刘天华等"刘氏三杰",涌现了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巨赞、"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一批优秀儿女。澄江街道坚持以服务业为主导、科技创新型工业为补充的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格局:一区四园一海岸珠海高新区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1993年3月国家科委授牌成立。成立初期,由于地域分散、政策不落实等原因,珠海高新区发展比较缓慢。1999年,珠海市委、市政府推出“功能区带动战略”,对高新区从区域位置、投资机制、管理体制等各方面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形成了“一区四园一海岸”的发展格局。体制调整给高新区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使高新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抓手。应用产业结构相似度和修正引力模型等研究方法,从微观企业视角对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进行刻画与分析,结果发现:①张江示范区22个分园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第二、三产业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空间布局形态,分园间产业同构程度总体较弱;②张江示范区各分园区空间联系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以空间弱联系和一般联系为主导,较强联系和强联系数量较少;③张江示范区已形成“一主(核心园)”、“三副(杨浦园、闵行园、金桥园)”为核心的空间经济联系格局,而奉贤园、临港园、世博园、静安园、崇明园在整体空间联系网络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促进作为多中心创新区域示范区协同发展,需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园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打造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和创新集群;聚焦边缘性分园发展,优化示范区空间网络结构;着力强化沪西南创新带的互动联系,对接杭州科创大走廊,促进长三角创新创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和果茶所“事企融合”和“事企分开”改革的内容、特点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存在观念滞后、改革不配套等问题,提出了要从解放思想、更新概念;优化外部环境;培植有科研优势的支柱产业;与社会资金开放式重组等方面深化改革,以增强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官场的称谓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逢长必叫,叫大不叫小”是大家熟知的惯例,而今带有江湖气的“老板”“老大”称呼也悄然流行起来。曾经代表平等、友好的“同志”称谓反而鲜见。共产党人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同志应该成为最好的称谓!  相似文献   

8.
蒋利平  贺云海 《经济前沿》2004,(12):i014-i014
北京军事博物馆里,全国模范军转干部5名代表的先进事迹在这里展览,国家主席胡锦涛(当时任国家副主席)指着刘青春的展览事迹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基层纪委书记,办了这么多案件,有没有人打击报复?”然后转向陪同参观的湖南省委领导,“如果有,你们一定要保护好他!”这是1996年的事,当时刘青春任新化县纪委副书记,现在的职务是新化县优化经济环境办主任。无论是纪检监察工作,还是优化环境工作,都是做一些得罪人的事,刘青春却干得很起劲,是什么支撑着他呢?记者带着同主席一样的疑问走近了刘青春先生……  相似文献   

9.
意园是清代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常州私 家园林特征的重要实例。民国时期因园址产权变更,而沦落为 民居,意园遭到严重损坏。以往对意园的复原,受历史材料的 局限,未能综合各类历史材料和后人口述,因此论证分析较为 笼统,平面复原也比较粗糙。借助此次意园的修复项目,综合 分析各种图文史料,结合意园遗址实测与园主后裔口述,梳理 了意园的历史演变,试图复原其盛期的样貌,并运用空间句法 分析其空间营造特色,以期丰富清代末期江南地区私家园林史 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现实”、“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精神等,恐怕是文学艺术批评史上最富有争议性的一类术语了。美国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巴科夫认为它们是“不加引号就毫无意谓的少数几个词之一”①“现实”一词译自英语“reality”或“actuality”,其最初源头是古希膜语。因而,“现实”一词的含义以及“现实主义”精神只有从古希腊文明中才能溯源。但是,艺术“现实主义”精神的真正确立却是欧洲19世纪的事。  相似文献   

11.
韦峰  徐维波 《技术经济》2019,35(12):123
晚明是中国造园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期,也是园林营造观念与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转折期。晚明阴化阳在郑州东湖“凤台荷香”景区内营建私家园林石淙庄,是当时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还原、时空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石淙庄的选址特色、营造目的、营造特色及园林活动。得出结论:石淙庄是阴化阳出于吏隐和雅集需求的自主营建活动,有着明确的景观原型和心境合一的造园思想,功能布局和景致营造体现了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的典型特征。研究结论补充和丰富了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营造及转型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人园林营建过程中,园居植物的获取、选择、栽培以及品赏亦是一个较为复杂而必备的过程。江南常熟静圃(现名赵园)为晚清文人赵烈文所建。通过分析赵烈文撰写的《能静居日记》,并结合其他史料考证,在当时沿袭的文人审美标准下对同治四年至光绪十三年静圃中的植物应用过程及方式进行阐释,旨在获得关于晚清时期江南文人园林植物的历史性认识:静圃建园过程中植物主要通过苏州花肆购买、友人间赠送以及与种树人直接交易等方式获取;园中植物虽以地景、盆景区分,但种类选择与高濂、文震亨、李渔等给出的品赏范围并无明显差异;在定期维护的基础上,须保证后园可四时赏花,其中以春桃、夏荷、秋菊、冬梅为最,且植物的实用功能一直被延续。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著名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谈到"晋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刘弘之力也。……微弘,则琅琊南迁,王导亦无资以立国。"刘弘作为西晋末年的重臣,不溺陷于八王之乱的纷争厮杀之中,而是端持正道,保境安民,尤其是平治荆州、江南地区的战乱,并选贤任能,协调南北,为后来琅琊王司马睿的南迁奠定了基础,不愧为社稷之臣。  相似文献   

15.
从清诗及清代社会思潮的大背景考察《艺概.诗概》的使命,从中国文化的深厚背景找寻刘熙载诗评的理路,从清儒与宋儒的关系考察刘熙载之所失,是捕捉《艺概.诗概》目的的基本手法。  相似文献   

16.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是晋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世外仙境。研究清同治《桃源洞全图》,以“空间结构关系”和“空间营造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图式语言对桃花源图进行结构分析,梳理《桃花源记》诗词与桃花源图像的文化景观空间耦合关系,将景观以字、词、词组的方式进行景观图式语言提取与组合分析,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并对概念、想法、结构、关系等进行简化组织和图式语言表达,以求诠释古人营造意图和设计方法,还原古代桃花源文化景观形态,并对当代的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顾凯 《技术经济》2019,35(7):124
清初寄畅园的改筑奠定了今日园林山水的格局,对当时园主人秦松龄“园成,向之所推为名胜者一切遂废”表述的理解,要进入17世纪明末清初江南园林山水营造转变的具体历史情境,尤其是结合“张氏之山”的认识,并通过改筑前后的对比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从“知夫画脉”的山池经营和“如入岩谷”的谷涧体验两方面认识清初寄畅园山水改筑的具体做法,从而深化对寄畅园的山水营造特色及园林史上“张氏之山”杰出成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人的群体一致性与个体矛盾性并存,该 特征的直接表现形式是文人交游活动,园林因作为交游活动的 场所而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然而此类研究集中于文、史、哲、 艺等学科,风景园林对其关注度较低。北宋文人群体规模大、 雅集结社之风盛行,且交游唱和诗作遗存较多。因此,以北宋 文人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司马光的独乐园及其举办的真率会、 欧阳修春游嵩山,以及邵雍的一次长途秋游为例,对园记、交 游唱和诗等遗存进行文本分析,归纳总结了园游、郊游、山水 游3种不同时空尺度的文人交游活动,挖掘文人交游与山水园 林调和共生、精神反哺的关系,对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体系的完 善具有积极意义,观古知今以实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9.
《南风歌》最早记载于中国先秦典籍中,全文蕴含 了虞舜歌“南风”以煦育百姓、顺应天时物性而治天下的美好 象征。随着《南风歌》的传颂,以该典故为主题问名的建筑景 点大量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首先考辨 了“舜歌南风”典故的历史源流,挖掘其在流传过程中所衍生 的文化内涵。继而对以“南风”主题问名于我国古代园林建筑 的历史面貌进行爬梳,重点以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南风”主题 景点为例,围绕“薰风解愠”和“对时育物”2个角度探析其 在园景构筑与文化内涵阐释层面对“南风”主题的表达。结论 证明“南风”意象主题景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清代皇家园 林中的一类重要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