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视角剖析埃及开罗阿兹哈尔公园由被称为“Al- Darassa”的废弃物堆场转变为城市中心“绿肺”的棕地再生 杰出案例;重点关注其棕地再生策略如何回应Al-Darassa在 不同历史时期与开罗城市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经济及文 化等之间的动态关联;总结了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案例在整 体策略、场所营造和干预机制3个方面对中国棕地再生探索的 启示。  相似文献   

2.
德国鲁尔区的后工业转型是被广泛学习与研究的典范,作为重要驱动力的埃姆舍国际建筑展在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区域性的发展理念与实施策略影响尤为深远。在“工业文化”认知与统一标识体系引导关联性感知的指导原则下,埃姆舍国际建筑展在组织运营、资金管理、利益相关者3个方面具有区域统筹的实施方式,在空间策略方面具有“个体-区域并进”的整体性特征。通过梳理并分析这些区域性的策略,为中国当前的棕地再生行动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棕地是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潜在资源,棕地可持续再开发对改进城市环境和振兴经济具有积极影响。以棕地再开发的规划设计类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棕地”主题的论文统计,通过文献增长趋势对比和论文研究方向分布的分析,阐明棕地再开发在中国逐渐受到关注的现状,进一步根据“棕地再开发”的论文搜索结果进行主题、关键词和引文的共词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计量分析得出2个研究热点,分别是“棕地时空特点研究”和“棕地再开发分类和评价研究”。在未来相关研究中建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棕地信息,并逐步建立数据库;加强棕地再开发效率上的研究,依据动态数据精细研究结果;完善棕地再利用评估决策体系和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4.
再生公园是填埋场修复治理与再利用的重要选项。由于残留有害物质将长期存在于填埋场地,如何在确保环境安全前提下提供优质的游憩体验成为再生公园规划设计的一大挑战。鉴于此,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经验,从环境、空间和设施3个方面入手,建立ESF适应性策略体系,并将之应用于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再生公园总体发展及入口服务区改造设计实践,以期为垃圾填埋场再生公园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国外棕地治理对我国城市闲置土地利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地作为工业化发展导致的一种闲置土地的类型其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已比较深入,将其引入为我国闲置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借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介绍棕地的概念内涵及国外主要国家的棕地治理模式,将棕地和我国闲置土地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棕地的再利用模式,为我国闲置土地研究及再利用提供一些经验启示,并从中寻找适合我国闲置土地再利用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上海郊野公园建设在存量规划发展背景下采取不同的思路,以土地整治平台和政策设计实现郊野公园的生产、生态和游憩等功能。面对多地类的郊区控规单元规划中游憩功能有效叠加的难点,通过研究7个郊野公园试点规划,总结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功能的叠合过程,提炼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具有实施性的功能叠合策略。对运用风景园林学科方法探索城市发展转型下郊区多地类用地性质与功能设置的规划编制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地景化”的定义与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山 地墓园的现状问题,从人的需求、自然生态以及国家相关政策 等方面阐述了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的必要性。结合相关文献及 山地墓园因自然、人文因素所具有的特质,总结出山地墓园地 景化设计的“立体分层嵌入”“抽象模拟重构”“异质同构缝 合”3种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山地墓园的典型案例,对总结出 的3种山地墓园地景化设计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山地墓园地景 化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诸多因原有自然基底条件限制 或用地性质转变等原因,而未经过多人工干预的土地发展成为 城市荒野空间。从城市自然再认知的角度出发,辨析了城市荒 野在传承人地共生关系、承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提升城市 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潜质;梳理出城市荒野的基本类型与存续 目标,包括初级荒野的整体保护、次级荒野的再生与利用、间 隙荒野的激活与新生,以及类荒野的认知引导。在此基础上, 结合案例研究,归纳出每类城市荒野空间发展的典型策略与应 用情境,以期从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层面推进城市荒野空间有 效的组织利用,为中国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 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 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 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 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 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 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 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 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 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工业城市,正处于工业污染严重、棕地荒废闲置、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等“城市病”的高发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针对治理“城市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新理念。以“三线”建设的代表湖北荆门为例,提出了“问题识别→网络构建→任务筛选”的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城市修补策略,初步探索了工业城市双修的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涉农企业2009—2017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在使用SSBM-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算中国涉农企业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涉农企业创新效率及其分解指标(知识研发效率和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影响,并探究创新环境这一情景变量对政府补助与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政府补助能显著促进涉农企业创新效率提高,且政府补助对涉农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涉农企业创新活动第一阶段的知识研发效率实现;政府补助未能促进涉农企业创新活动第二阶段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提高。②创新环境正向调节政府补助对涉农企业知识研发效率与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影响,即创新政策优化有助于政府补助发挥其对涉农企业知识研发效率及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0(2):235-252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city planning, we observe in recent years an increasing policy interest in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relation to land use. The potential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solutions in urban areas is often severely hampered by the existence of unacceptably high levels of soil pollution. The present paper aims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an effective clean-up policy for these areas. After a review of issues, backgrounds and prospects, the paper attempts to offer a qualitative impact assessment model, which encapsulates an expert system for brownfield development in relation to clean-up targets for polluted sites. Next, a case study approach to various soil pollution cases in The Netherlands is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bove-mentioned analytical framework. A subsequent step consists of the use of modern meta-analytic techniques for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research synthesis in order to trace the drivers of failure or success in brownfield development policy in urban areas. The particular method employed here, rough set analysis, appears to be able to identify the conditions—in terms of packages of drivers—under which such urban policies are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13.
风景中的建筑不仅为人提供服务,亦不可破坏风景,最好是融入风景,或成为风景中的一部分,甚至自成一景,为风景添上一笔,或成为风景中的焦点。提出本土设计的主张,以若干实践为基础,总结出消隐、分合、顺形、透空、地材、乡土、观望和掩映8个关键词作为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尝试对城市小尺度绿色空间中植被垂直层次展开水平制图,分步骤对北京西海岸边和庆丰公园东区的绿色空间进行了场地尺度的植被用地和垂直层次调研、分类、制图和量化分析,共划分出5类用地植被类型和19种植被层次类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显示,2个样本场地以中等垂直层次丰富度的植被结构类型占优。其中庆丰公园场地的高、中层次丰富度植被综合占比有优势,西海场地高层次丰富度植被比例较高。植被垂直层次制图是一种服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兼具科学性、直观性、便捷性的空间量化研究方法,既是城市绿色空间场地尺度可行的前期调研手段,也可以为城市中稀缺的绿色空间的评估、保护、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如何规划和设计更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城市形态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际环境研究领域热点议题之一。与此同时,棕色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正受到欧美国家的大力扶持,棕色土地的规划设计再利用直接影响到城市形态,关系着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对欧美国家棕色土地规划背景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以英国诺丁汉城市棕色土地更新与整治为例,试图从中找到适合我国棕色土地再利用的原则与方法,特别是地区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问题是基于不健康的人地关系所导致的,人口膨胀、城市扩张和资源性产业过度是导致城市生态问题的具体动力。城市生态修复是对城市生态关系的修复,通过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诊断生态问题形成的关键关系和根本动因,通过积极有限的干预,协调自然过程的相关变量,建立自然过程主导的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框架和路径,让自然做工。以太原市城市生态修复为例,探索建立以山地绿量为关键调节变量,通过绿量的快速提升修复冷岛效应、水源涵养效应、坡地风效应、建立“水绿共举,复绿养水,水绿孕城”的系统理念,实现城市系统整体格局修复、山地修复、水体与水系统修复、城市森林与绿地修复和棕地的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导致了明显的生态问题,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因此得到了政府、专家和公众的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研究了公众对生态景观内涵和特征的理解、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及生态景观的定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公众对生态景观建设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能源和材料利用等方面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公众的学历和居住地对生态景观的理解有明显的影响,而个人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定量刻画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公众理解现状,也为进一步更加深入的人类学特征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完善生态景观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