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也谈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劳力出现剩余的原因,一是耕地减少,二是传统的城乡二元制度,三是第三产业滞后,四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五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为此,要加速城镇化进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使农业劳动力向农业内部转移。  相似文献   

2.
我国不仅存在城乡经济上的“二元结构“,还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人口素质上的“二元结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消除城乡人口素质上的“二元结构“,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三农“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具体阐述了消除城乡人口素质“二元结构“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分析了城乡人口素质“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国家政策,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改革实践证明,“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取消农业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应作为中国农业未来发展中优先选择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经济论坛》2004,(7):106-1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结构正在逐渐转型,伴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农民大规模地进城务工,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个庞大的群体“非工非农”、“亦城亦乡”,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现象。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农村人均占有的资源少,富余劳动力数量巨大,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少农民,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能够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更可以增加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以肇州县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从转移人口、转移收入、转移结构等的角度分析并总结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转移体系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素质偏低、用人单位重视程度差等问题,并从政策实施、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等角度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转型为城乡劳动力流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劳动力流动限制和户籍制度等体制因素对城乡差距扩大的影响,"二元结构"体制不能解释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加剧现象."三农"问题的东西部地区差异表明,西部地区因交易效率低、分工演进慢、农村工业化进程受阻,导致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沉淀,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是我国"三农"问题日趋严重的主要诱因.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依赖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实现,根本路径就是加速西部地区农村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和人民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战略上考虑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必须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转移 ;必须理顺产权关系 ,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性改革 ,促使土地集中使用 ;必须探索农村新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不解决“三农”问题就没有出路。当然 ,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又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 ,必须经过一系列改革和长期努力才能得到解决。但是 ,从现在起 ,我们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8.
张雪妮 《经济论坛》2005,(20):109-111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目前“三农”问题日趋严重的制度根源 “三农”问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收效不大。目前,“三农”问题日趋严重,工农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文化教育卫生以及社会保障事业等社会发展差距日益拉大,我国城乡关系严重失衡,究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我们原来的这些措施都没有触动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合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郝爱民 《生产力研究》2006,(12):39-40,56
文章利用我国1981年~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结构变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ECM指标正相关与ECG指标负相关6同时,经济结构变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兰杰原因,但并不显著。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从解决转移结构问题上着手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通过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德庆 《生产力研究》2005,(7):33-34,62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足、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别愈来愈大,这已成为目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工业化程度不高,城市化水平较低,充分彰显出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的突出矛盾。拓宽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村城镇化为核心,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者相互联结,相互协调发展,“三化联动”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以及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将逐渐赋予“双层经营”新的内涵。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载体。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必须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道路。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与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同志不主张把农村所有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而主张通过发展大农业,以及与其相联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建设农业强国,将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我们应该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视角,以增强农业农村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为政策指向,根本上重塑中国的“三农”。一、我国城乡差距状况及其原因分析我国城乡差距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和体制原因。而且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三农”愈来愈严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如农村卫生、教育、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较为滞后,难以满足农民生活及生产需求,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农业剩余劳动转移的基本原则应当考虑是否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工业化发展和全面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实现。拓宽工业化发展的渠道,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规范农业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构建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农业化对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三化联动,无疑都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经济视角》2005,(1):46-50
夯实发展基础,努力破解“三农”难题 首先,要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夯实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彻底拆除阻碍城乡生产要素交流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壁垒”,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就业体系。第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勇 《当代财经》2006,(7):70-73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调整农民就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农民问题并最终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内部,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和城市人口密集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当围绕中心工作,帮助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帮助农业生产向高价值产品转移,实现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最根本的障碍是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本文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指出当前我国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 ,农民比重过大 ,导致农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过低 ,这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 ,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的“三农”问题 ,必须重点解决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 ,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治的各种制度 ,减少农民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发挥城市对农村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坚定不移地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发展思路和重大战略举措。落实的关键在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和用好政策,统筹发展规划,统筹生产经营,统筹人力资源开发,统筹社会化服务,始终考虑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在全国、特别是农业大省河南,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华 《经济师》2005,(10):56-57
农村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并存反映了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对立关系,其对立性集中地表现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上。这种对立性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失,城乡社会保障最终要走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在不同城乡关系框架下,对工农关系的调整成效也存在巨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过去城乡不平等关系、以及旧制度路径依赖,都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有阻碍作用和制约性。解决"三农"问题,要立足于城乡关系演进框架,既要破除长期"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制度路径依赖,又要逐步改变和破除二元分割的城乡关系,使城市资源可以流动到农村,真正支持农村农业发展。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正面考虑要求商业银行给"三农"提供更多融资机会,更要考虑如何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非农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