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相互交织的形势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上,力争把天津滨海新区打造成中国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带动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而后国家对于天津市的经济定位确定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已为天津市的经济与产业定位和发展奠定了指导性、纲领性的原则框架.国家出台以上政策和对天津城市发展定位有何理论依据?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对发展演进中的天津产业进行定位?这对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天津市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问题.因此,从理论上进行天津的产业定位与演进分析,提出具体实施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6年.“天津”无疑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闪亮的一个名词。自年初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国务院年中又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天津终于有了明确的城市功能定位和身份:在未来15年时间里.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3.
李海霞  王方 《经济论坛》2007,(24):17-19
近年来,滨海新区成为中国关注焦点.滨海新区成立以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超过其他地区.从滨海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滨海新区的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的增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时又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滨海新区有望形成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工业在其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新区乃至天津市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务院于今年5月26日《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又明确指出:滨海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在国务院7月27日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又进一步提出:天津的发展建设“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这一系列指示,使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地区,一时名声大噪。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将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4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于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对区域经济发挥着日益增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到了谋求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唐家龙 《新经济》2006,(7):72-7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将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年4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于提升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对区域经济发挥着日益增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已经到了谋求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天津滨海新区设立于1993年。当时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是用10年左右时间,在天津市东部地区新建一个“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战略布局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9.
飞地经济是我国现阶段深化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积极推进.政府支持、制度创新和区域协作机制的完善是顺利推动飞地经济合作的三大基本经验.发展“飞地经济”是落实天津城市定位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的现实要求.天津市应当以市域内飞地经济合作和市域外飞地经济合作为两大基本抓手,在平台建设、领导支撑建设、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做好配套工作,推动各区县积极参与飞地经济合作,提升经济活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人才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是导致人才聚集现象的根本原因,两者相辅相成,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互为因果.本文研究并提取反映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建立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模型,使用近十余年统计数据,对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经起步和发展阶段,到2007年以后进入协调阶段,发展现状符合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才聚集已经进入突变阶段.滨海新区正在完成产业结构聚集,其人才聚集突变带来的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等阶段性特征符合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体系调整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重构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群落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产业群落的拉动作用,产业群落的聚集效应源自于产业群落的两个重要特征:积极的企业驱动力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天津滨海新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区域经济发展被纳入了“十一五”国家发展战略中。在总结分析天津滨海新区产业群落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构产业群落、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作为航空经济在机场周边的空间投影,临空经济是航空经济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其发展的科学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性的判断通过效率评价进行研究,多基于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的。本文在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临空经济区进行系统结构分析,得出了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即包括机场因素、腹地资源因素、结构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建立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天津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临空经济区作为样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行、有效,并根据评价结果为我国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天津市发展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近些年物流发展现状的回顾,分析了天津市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点发展天津港口经济,以此为龙头推动天津物流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苏北海岸带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价值的大小是确定资源水价的基础,受环境、经济等人类文明成果的制约。文章对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苏北海岸带的主要河流为研究区域进行了量化计算,计算出海岸带的宏观水资源价值,并对区域水资源价值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岸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程度还不高,水资源价值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短时间内海岸带地区不应再提高水价,且水价也应存在相应的地区间的“阶梯式水价”。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给区域智造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以珠海、深圳临港经济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利用173家规模以上智能制造企业2015-2017年政府治理创新前后的工业经济指标数据,运用SIENA模型,从动态演化视角对大数据监管下的政府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大数据监管创新政府治理对区域智造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且在发展周期上表现为治理创新、工业经济发展与地方社会贡献的协同演化稳定性。据此,给出有利于政府现代治理创新与区域智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和瑞 《技术经济》2008,27(10):32-36
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当今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经济联系方向理论、方法,本文对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间三个不同层次的经济联系程度,提出了加强京津冀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检验京津冀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关系,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以京津冀128个县级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大城市地理距离、行政边界、产业结构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核心城市抑制了周边小城市经济增长,存在集聚阴影和“环京津贫困带”;小城市之间也存在经济增长负面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功能明显不足,区内城市间发展差距大。最后,从破除行政区经济束缚、强化中心城市辐射溢出效应、科学界定各级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呼包鄂榆经济区县域经济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38个旗县区2001、2005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SPSS、AGCGIS、ESDA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研究县域经济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差异的年际变化曲线相对稳定,各县经济差异变化没有明显起伏;四种类型县域经济变化相对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大城市的极化作用相对明显,而扩散作用明显不强;县域经济水平类型数量结构从"木桶型"向"橄榄球型"演变;县域经济水平的分布呈中心高、四周低的分异状态,经济发达县和高收入县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中部、呼和浩特城区、包头城区,低收入县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南部,集中分布;县域经济水平空间结构呈典型的"三核"形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胜区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县域经济水平具有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即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的格局,高值集聚在鄂尔多斯中部,低值集聚在榆林市南部;热点区域主要是东胜区,盲点区域主要是榆林市南部8个旗区。  相似文献   

19.
呼(和浩特)包(头)银(川)榆(林)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特征明显的重点发展经济区。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经济区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化和空间布局特征与问题,指出经济区面临的发展困境是资源型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严重冲突。提出以动力多元化、集中式城市化、城镇与产业协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适度开化、集聚布局、保护生态”的空间开发利用和保护基本策略。以强化空间功能区规划的空间政策管理、加强城市一工矿区空间集约利用规划机制,优化城市化空间组织,作为空间布局规划的战略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优化空间布局对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圈层经济理论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鉴于此,运用ESDA方法和区域复杂网络模型,以河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区域间布局结构及其联系强度,对网络结构特征度量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区域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的"择优增长"特征,空间布局亟待优化;石家庄和唐山在区域复杂网络中具有良好的资源控制能力和重要地位,河北省可以优化为三大经济圈层,即环京津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圈和冀西北经济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