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萍  黄万华 《经济师》2003,(12):72-73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效率、公平、还是以社会公正为价值取向 ,是由社会发展阶段政治、经济、社会、观念等主要因素综合决定。结合转型期的社会发展理念、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差距、思想意识形态、社会伦理观念等条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公正至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宏观调控,对促进GDP高增长与物价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它未能有效防范社会生产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最终酿成了全面产能过剩、过度负债、库存积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片面强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社会再生产是价值形态运动与实物形态运动的统一,是价值补偿与实物更新的统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宏观管理模式应当是价值形态调控与实物形态调控相结合,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相配的协调系统.因此,以马克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为指导,改进宏观调控方法是中国当前及今后改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从时点序列的总量投入与阶段性年均增量投入两个视角,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对不同产出情形下江苏通州的建设用地扩张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分析视角下、不同产出的平均效率均表现出提高态势,而仅考虑经济产出的效率提高幅度相对较大.②从不同视角的对比来看,年均增量投入视角下的效率相对较高,反映了年均增量利用过程中较高的要素利用程度、资源配置与规模收益水平.③从不同的效率类型来看,不同投入产出下的纯技术效率均高于规模效率,反映出技术进步的贡献比要素规模满足需求的程度高;而单纯考虑经济产出的技术效率更高,反映出技术进步过程中仅注重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忽视了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考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许多研究.本文另辟蹊径,从商业银行成本收益角度出发,通过对银行体系在中央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旧面临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2004年以后才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明显展露出来的.文章系统考察了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作用:分业经营体制下存差规模快速扩大;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出现;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本是各有分殊的,但法治、契约、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难题是每种社会形态都必须面对的.脱胎于中世纪的西方社会较早地应对了法治、契约等课题,促使市场经济大力发展,但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中国传统社会建立在封建专制皇权与士绅共同压榨小农的社会结构上.我们在市民社会未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需要重温经典作家对社会形态的深刻见解,并探索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以上难题.  相似文献   

6.
平等、效率和社会稳定的整合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等、效率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复合变量。我国平等、效率和社会稳定目标的整合选择取向,应当是在推进经济背景平等的过程中凸显教育对能力培养的杠杆作用,以阶层和职业的较充分流动创造更充分的机会平等,以不断深化的法治推动经济规则平等,应着重以经济机会和经济规则的平等,营造社会公正和效率含量更高的社会稳定环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实际上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具体形式或发展形式。马克思批判了唯心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机械的社会机体发展观,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形态的历史继承性、开放性与历史更替性、创造性相辅相成的辩证角度,全面阐述了社会机体发展规律和发展观。恩格斯也阐述了关于社会历史运动是社会生活各种因素的合力的思想。这是对社会机体、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规律和新发展观的新发展。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形态的理论具有高度原创性和当代价值,并且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最重要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人均资源短缺与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是我国现阶段一个基本国情.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增长方武的逐步转变,我国的失业问是日益凸显并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构成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尖锐挑战.为了能够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本文以目前中国的失业现状为依据,从人口、企业、劳动者、科技等多方面找出原因,并试着提出了治理失业和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敏  郭强 《经济视角》2006,(11):73-74
一、效率和公平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增加,社会资源配置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经济有效性,即效率。经济有效性是指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有效,将资源投到能够产生最大经济效益的用途上。二是社会合理性,即公平,社会合理性是资源配置要有利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将社会资源在各经济主体内合理分配,以维护社会稳定,并且体现社会公平和机会平等。二者的矛盾在于实现经济有效性往往不能与社会合理性相一致。注重效率会优化资源的配置,增加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但这会产生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两极分化,进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规模、行业特征与产能过剩的关系.从整体结果看,劳动力和资本规模变动不能显著地解释产能过剩;在技术进步越快的行业中,劳动力扩张与产能过剩的正向关系越不明显;随着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本和劳动力同时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加剧效应将得到弱化.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除了要扭转要素推动型产业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微观主体在市场机制下,借助技术进步和要素优化配置,理性投资并高效利用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