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代建制,亦称“交钥匙工程”,是指政府等主体通过招投标等公开方式,遴选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和机构,负责对公益和非经营性投资工程项目进行投资与建设上的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项目的资金、质量与工期,且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方的方法.项目管理模式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等,使项目在有限资源限定下,实现或超过规定需求的优化管理模式.因此,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可定义为政府等主体通过投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项目管理企业和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管理与建设实施,且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方的项目优化管理模式.代建制明确了政府、代建方、施工方、使用方的多方关系,建立起了有效的政府项目投资的良性约束机制,从制度机制层面防范与遏制了政府参与建设领域的不透明和腐败现象.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要素有出资方、代建方、使用方、项目经理与项目团队等.  相似文献   

2.
“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永忠  任远 《生产力研究》2007,(11):109-110
"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是在总结国内外先进项目管理模式和中国工程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文章通过对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与传统建设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认为代建制是适应我国体制改革要求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单项目经营到多项目经营是项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传统的直线一职能型项目组织暴露出了结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矩阵模型成为一种常用的多项目管理模式,但实践证明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多项目经营企业的管理问题.本文根据多项目经营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项目管理模式--流程导向型组织结构模式,希望能由此找到一种能更好地解决多项目经营管理问题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4.
何池  叶兴嵘 《城市建设》2010,(6):269-270,272
从单项目经营到多项目经营是项目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传统的直线一职能型项目组织暴露出了结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矩阵模型成为一种常用的多项目管理模式,但实践证明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多项目经营企业的管理问题。本文根据多项目经营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多项目管理模式——流程导向型组织结构模式,希望能由此找到一种能更好地解决多项目经营管理问题的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5.
代建制的产生是我国政府对投资体制进行改革的产物,是我国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建立的一种建设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市场化运作、项目管理等方面,均体现了独特的优势。所以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更好地理解项目管理模式——代建制!  相似文献   

6.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有效解决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中的弊端,探讨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代建制内涵以及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的优势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的对策,以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设体制改革的深入,代建制度在政府投资领域中因其按照“投资、建设、监管、运营”分离的原则,项目工程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建设项目代建制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起优点所在,并对现行代建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政府投资项目一直采取"自建制",即"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克服政府投资项目传统模式的内在缺陷,中国各级政府进行了长期探索。通过探索发现,代建制具有根本上能够解决现有政府投资项目项目管理模式种种弊端的潜力。虽然我国在一些政府投资项目中实行代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制约着代建制的顺利实施。文章先研究了代建制的相关理论,然后对我国实施代建制的一个代表性项目进行分析,再结合发达国家政府投资项目项目管理的一些经验,为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代建制提出了一套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建设体制改革的深入,代建制度在政府投资领域中因其按照"投资、建设、监管、运营"分离的原则,项目工程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建设项目代建制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起优点所在,并对现行代建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显著,世界各国都把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作为国际竞争的有力手段。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促进经济质量型增长的必须,也是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风险投资是适合高新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大多涉足高新技术,是因为高新技术能够形成其他竞争者市场进入的壁垒,从而使风险投资得到高额回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构建我国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缺失 ,已成为制约个人信贷规模扩大、金融创新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发展的“瓶颈” ,构建个人信息的征集、评定体系成为信用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通过借鉴国外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 ,提出构建我国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途径 ,同时对规范个人信用评级体系的外部环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应当包括在其中。这一新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经济改革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其初次分配方式是中国特色企业收入分配方式,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与切入点,由此可以通过以"分享型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崔毅  殷明 《经济师》2001,(8):98-99
在新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经营的一项战略性资源和形成竞争优势的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企业总体管理中的最主要的职能之一 ,并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潜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估 ,以保证其适应性、执行性和有效性。文章从战略层、管理层和职能层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并据此提出了一个以外部环境为基础平台 ,包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三个维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浅析BOT融资项目中的政府角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OT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式 ,我国部分省(区)市在这方面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但仍处于摸索和试验阶段 ,在管理和法律上还没有完善的规章和办法。在众多不确定的和未知的复杂程序细节之中 ,政府和私人组织的一致努力以及适宜的政策、法律和经济环境是必要的 ,本文将明确讨论在BOT项目正常实施过程中政府所需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近年来,在住房制度改革及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居民住房消费得到有效启动,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这对于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房地产市场不规范问题在不少地区还比较突出。本文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针对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就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作理论及现实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虚拟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孵化器面对现实的问题,向着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虚拟企业孵化器有着自身的优势,其产生和发展则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房地产的体验营销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克祥 《经济与管理》2005,19(9):110-112
客户体验是一个涉及生理及心理反应的范畴,内容十分丰富。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步骤以客户房地产消费体验为中心做好企业的体验营销工作,对于开发商拓展房地产营销思路及提高营销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体验平台与客户接触面在体验营销中也具有必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实际分析了高速公路施工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优化问题,并对这些优化问题的模型和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管理创新的内涵和必要性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一般地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属性,又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管理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两方面创新的综合体现和必然结果。对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可以从对管理创新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探讨。从需求方面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