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区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显著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短期内抑制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分区域的结果说明,区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暂不显著,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产生显著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因包括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及企业生产区位优化的推动。区际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转移地的制约、产业承接地的制约、对接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为促进区际产业转移的有序进行,应加快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增强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加强产业转移有效对接、完善促进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近年来,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进程开始加快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向有一定产业配套能力的地区转移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省内转移或就近转移较多、以受制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被动转移为主。由于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差、物流成本高、沿海省内产业转移政策的存在及环境因素制约了产业转移的推进。为此,一方面,国家应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统筹国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并按科学发展观,化解产业转移中的环境与资源约束难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污染产业转移、区域环境损害与管控政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学建模和计量分析方法,利用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污染产业区际转移与环境损害地区差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染产业呈现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分散转移的时空演变特征,污染产业转移对环境损害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同地区环境相对损害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因素对环境损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不同,这为探讨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但不承担沉重环境损害代价”的可行路径及管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区际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获取外源性技术研发外溢的主要渠道。采用2004-2011年湖南地区层级面板数据计量方法,通过构造连乘解释变量,对承接区际产业转移而产生的自主创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在整体上对湖南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显著溢出效应,但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地区的自主创新效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前,区际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获取外源性技术研发外溢的主要渠道。采用2004-2011年湖南地区层级面板数据计量方法,通过构造连乘解释变量,对承接区际产业转移而产生的自主创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在整体上对湖南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存在显著溢出效应,但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地区的自主创新效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自主创新效应是当前产业经济学研究中一个较为新颖的论题,自主创新效应也是我国实施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区域战略预期的关键之一。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就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适当模型和2004—2008年安徽地区层面与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在整体上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区际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越明显,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越强,但对不同技术层次自主创新的影响则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利用区际产业转移,实现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和自主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对外贸易的角度重新梳理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及发展趋势;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了国内学者对于我国国内的区际产业研究成果。认为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模式与国际产业转移差别较大,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与地区实际结合较紧密。最后,笔者提出了目前产业转移研究的三方面不足。  相似文献   

10.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苏李 《经济前沿》2012,3(2):16-22
基于钻石理论,本文构建了FDI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影响的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FDI的流入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中原料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最为明显,但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较小;民族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因FDI的流入而受到不利影响,但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却因此受益;同时,民族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也受到了FDI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沿海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三来一补产业中,中间品供应绝大多数都通过进口,因此其中间品采购本地后向化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在新贸易格局下,沿海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衰退,而契机则是中间品生产转型。在实转制等外贸新政下,中国沿海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在本地后向化的中间品采购方面,还是本地后向化的转型中间品生产方面都能为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继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丽 《经济与管理》2004,18(7):34-35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仍然是必要的选择。从产业发展优势的角度看,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但仍然存在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低和企业自身竞争力弱、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只是相对的、劳动力技能整体偏低等隐患,因而必须把握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静 《经济与管理》2008,22(2):84-87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的急剧增长,服务业对就业吸纳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服务贸易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是众多学者所思考的问题。通过对中国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就业结构、服务贸易就业总量,以及服务贸易逆差对就业影响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继续加强中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出口,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知识密集型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将外资引入生产者服务业,这是让服务贸易吸纳更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基于对外贸易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说明了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中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快速积累资本,使真正决定产业结构的要素禀赋结构得到提升.同时,要完善市场机制,营造高效率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和地区发展差异建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发展是城镇发展的依托,正确确立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才能保证城镇化的稳步推行,保证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才能保证大、中城市产业的调整。通过对国外产业的发展过程和当前选择农村城镇主导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应该主要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第三产业中选择。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发展落后是新疆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国家对新疆的支持主要在能源矿产和农业等产业方面,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和重视略显不足。随着新疆内外环境的变化,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促进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新疆今后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填补"空白"制造业,扶持弱势制造业;以外向型经济为方向,发展制造业集群和专业化市场。与此同时,还应完善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地方专业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长三角制造业为对象,利用长三角区域内16个城市1998-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和计算表明:地方专业化能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地方专业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都明显高于非地方专业化行业,地方专业化有弱化垄断而强化竞争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我国纺织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纺织业是我国竞争性和国际依存度较高的产业 ,也是劳动密集型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中国已圆了纺织大国之梦。但是 ,我国纺织业大而不强 ,国际竞争力弱。笔者根据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通过分析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现状 ,提出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实施强纺织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