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转型时期,中国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人工成本、畜力和农业装备投入贡献率有较大差异。粮食作物生产中机械装备替代畜力和人力的趋势十分明显。推进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序合理转移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黄玛兰  李晓云 《经济地理》2019,39(6):172-182
文章采用1981—2015年的省域面板数据,在分析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混合模型探究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1981年相比,2015年中国省域粮食作物、棉花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蔬菜、油料种植比例整体呈增长趋势;大豆种植比例在大多数省份呈下降趋势,少数省份呈上升趋势;在粮食作物内部,小麦种植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玉米则呈增长趋势,水稻种植比例在部分省份呈下降趋势。②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价格上涨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性。农业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大宗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达地区及大型农产品集散区的经济作物(蔬菜)种植比例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有利于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蔬菜种植比例,但不利于传统粮棉作物种植比例的增加,尤其是棉花种植比例。③除此之外,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农业补贴、化肥、灾害率均对作物种植比例的形成及变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农户收入持续提高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 《经济纵横》1999,(8):53-56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无论就业人数或收入,均在下降。农业份额的变化,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但使农业经营者遇到了很大挑战。在农业结构急速变化过程中,要维持或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随着经济结构升级,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4.
<正> 农业份额是指农业部门的投入与产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份额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农业份额下降动因和机制的变化,揭示农业份额下降与农业发展的基本关系,初步探讨中国的农业份额变动与农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农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两大物质生产部門。农业,就其广义来說,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漁业和副业;就其狹义来說,是指种植业而言。种植业和畜牧业又是农业內部两个极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是互相联系而又互相促进的。种植业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粮食作物的增产为畜牧业提供了較多的飼料,沒有种植业的发展,就沒有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的发展,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动力、肥料和資金,这样又会促进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要实現农业的稳产高产,必须实行农牧并举,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畜牧业不仅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国民经济是一个統一的整体,作为这一整体的組成部分的各生产部門之間,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畜牧业同其他各业一样,高速度地、按比例地发展,才能使农  相似文献   

6.
<正> 一、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两种基本趋势一般来说,在区域产业结构变动中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协调力量和发展趋势:一种是区城产业结构趋同,即各区域的产业结构沿着共同的方向发展,如农业份额下降、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农工商一体化等;另一种是区域产业结构专业化,即各区域之间分工协作,产业结构的内容和重点有明显区别,如美国的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带等。这两种相反的趋势是对立统一的,共同促进产业结构现代化。其区别和联系表现几如下: (1)产业结构趋同是较大区域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而产业结构专业化则发生在较小的区域之间,较小范围内的专业化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较大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水平得到提高。区域专业化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巨大提高,农业生产部门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深化,促进了整个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份额下降,农工商一体化趋势加强。(2)产业结构趋同侧重于纵向历史演变,产业结构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及转型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农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利用2004—201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生产结构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省市种植业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种植业整体还是种植业内部都面临着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双重压力,长江流域种植业发展已处于亟需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农业要素禀赋结构的区域差异,是形成各省市种植业及其内部生产结构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提出长江流域种植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纵横》2021,(2):82-89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源供应地,其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影响着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走势和国家粮食安全。"十三五"时期,东北地区粮食生产高位增长,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之间的种植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不同粮食作物之间的种植结构及主要粮食作物细分品种结构趋于优化;非优势产区玉米布局趋于合理,优势产区玉米播种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十四五"时期,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仍然是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生产基础不牢固、品种结构不平衡、区域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还要继续通过加强黑土地保护、优化品种结构、巩固非优势产区结构调整成果、提升优势产区产能来推进东北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翻开广州市农业生产的历史帐册,我们就会发现,近三十年来,本市农业生产结构(指五业的比例)和农作物布局都很不合理。农业总产值虽然与年俱增,但主要是工副业的增长较快,而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则增长缓慢或起伏不定。在五业的产值比例中: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的比重太小(参阅表一);在农作物种植业中,则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不当,经济作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量特征的视角,在运用C-PAC模型(典型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贵州省1949—2013年种植结构演变主要驱动力的基础上,探讨种植结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贵州省60余年来农作物产量整体呈波动上升,其种植类型逐渐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但各类作物产量比重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粮食作物中稻谷产量比重从1949年的58.40%下降至2013年的21.68%,蔬菜比重却提升至51.47%,水果产量占经济作物比重也增长至62.47%。(2)通过C-PCA耦合模型对贵州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的驱动力分析得到,其主要驱动因子为总人口、城市化水平、仓储运输业产值、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农业人口比重(累计贡献率达86.04%)。(3)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不仅需要在开展喀斯特地区种植结构适宜性评价的前提下,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山地特色高效种植业,还需完善农业仓储物流系统和城乡交通网络,为喀斯特地区特色高效生态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农业现代化的走向,21世纪的无锡农业将在不断适应城乡人民生活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国际化的过程中,日益提高市场化、集约化程度,逐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最终实现高度现代化,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较高产出率、商品率、劳动生产率和良好经济效益,具有强大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独立产业。这是一个需要几代人努力的历史过程,已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以下的趋势和特点: 一是结构合理化。品种极大丰富,总量较多增加,农林牧渔、七种八养九行当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色,结构在不断变化中更加合理。现代化、市场化的养殖业和特种种植业发展迅速,比重大幅度提高;粮油生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农业的经济社会功能得到极大扩充,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下降,深加工、精加工产品成为主体。生态农业、观赏农业、旅游农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盐都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寻找农业产业调整的根本出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农业结构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 1、农业经济特色已经形成,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一是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农业经济构成中,种  相似文献   

13.
特点:在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具有规律性。即第一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稳定趋势;第三产业呈迅速发展趋势。在第一产业内部,种植业是下降趋势,林牧渔业呈增长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中等欠发达地区,都不例外。二是具有阶段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由形成期、成长期、高潮朝,到退潮期的时序阶段变化。而这些阶段的长短是受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因素制约的。  相似文献   

14.
张美丽 《经济师》2012,(8):50-51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工业部门内部行业结构和各行业能耗变化又是影响工业能源消费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构建工业能耗影响因素模型,将影响工业能耗的因素按照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分解和量化发现:在我国工业能耗下降过程中,效率份额的作用效果高于结构份额,同时对2009年工业各行业结构变化和效率变化的比例进行测算,并指出我国未来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申培垚 《经济论坛》2009,(15):73-76
采用偏离—份额方法,对苏州市制造业的结构和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得出苏州市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优势明显,部分部门的发展速度有下降趋势的结论。建议苏州市制造业通过抓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竞争力,促使苏州制造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纵横》1996,(7):13-16
农业贡献新论:变与不变的规律蔡昉农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遇到了份额迅速降低、比较优势下降的调整问题。是顺应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迎接挑战,还是回避这个困难搞农业保护主义;如果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结构调整,又如何对待农业经济本身?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到如何理...  相似文献   

17.
许坚 《经济问题》1992,(7):31-32
不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应遵循一种什么模式,本文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农村经济 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佛山道路等。这 些模式的共同点是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理论上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结构变革,表现出农业份额下降的趋势。因此,这些模式是符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的。发达地区走非农产业道路的条件是:①农  相似文献   

18.
<正> 1.近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初步激发了农村发展对国民经济全局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已经发表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我们指出,1979—1984年我国种植业的超常规增长引起了农民货币收入的激增和农村经济流量的迅速扩张,有力地改变了国民经济的原有格局,构成我国经济运行中显著的新现象。同时也指出,伴随着联产承包制的普及和生产力的更广泛解放,全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形势已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农业份额下降的趋势将正常地显示出来,从而牵动国民经济结构大变革阶段的到来。在上述背景下,变革农村产业结构的任务终于提上了发展的日程。  相似文献   

19.
利用偏离—份额模型,考察2001—2012年湘西州11个地级市农业产业结构、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湘西州各县市的农业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在产业结构内部,种植业处于缓慢上升趋势,最后提出了湘西州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GDP能源消耗强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能源消耗量不断攀升的同时,GDP能源消耗强度却呈下降态势。本文对这一下降趋势的原因作了解释。首先采用因素分析法分解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结果显示效率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起着主要作用,结构份额中的第一产业降低了能源消耗强度,二产重型化提高了能源消耗强度,二者抵消,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对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中的效率份额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水平提高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中国的能耗强度仍然处于偏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