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刘继生 《经济纵横》1991,(12):25-28
<正> 国民收入分配是社会再生产和经济运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要求国民收入分配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里要遵循和追求的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今后十年任务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和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任务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翻两番是达到小康的前提,达到小康又必须以翻两番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尹继志 《经济师》1992,(10):16-17
<正> 最近的一个时期,对国民收入分配变化问题的争论很多,看法不尽相同,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变化合理与否的判断,有的同志以1978年或改革初始的某个年份作为标准,认为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了,进而把国家财政收支困难,宏观调控乏力归咎于此,有的同志用居民个人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了,出现了消费膨胀等等。  相似文献   

5.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工在非农就业者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二是工业化重化阶段资本要素比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速更快。经营性资产国有比重过大及事实上的土地国有制,决定了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必然较少。而国有资产收益未能用于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又导致宏观税负过重,进一步降低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合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是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重点应是财产性收入分配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6.
7.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经济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投融资体制方面所发生的变革尤其令人瞩目。但是,相对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来说,我国投融资体制还是相当滞后的,主要表现为国有经济投融资范围过宽、投融资体制的计划性过强、融资结构不尽合理、银行体制转轨缓慢、投融资活动的宏观调控不完善等。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投融资体制,在政策设计和安排方面必须充分体现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缩小政府投融资领域,相应拓宽非国有经济投融资领域和渠道;二是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和市场机制调节投融资活动的基础作用,形成有效的投融资风险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三是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体系;四是在规范的条件下,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贫富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而且基尼系数很高。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劳动力价格偏低,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9.
10.
一、我国产业结构失调的形成机制 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不尽人意。根据霍夫曼、配第、克拉克等人的研究成果,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其重要指标是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同该国产业结构的成长阶段有很大的相关性。国内的研究成果也表明,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重组的枢纽点上。然而,现实与理论分析并不吻合:一方面,产业结构的重组和高度化演进缓慢;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