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晚春东  谭旭红 《经济师》1999,(12):60-60
财务分析是企业兼并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兼并企业而言,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财务分析,可以考察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符合兼并企业的财务要求,可以为合理确定目标企业兼并价格提供有效依据,还可以预测企业兼并后的收益与风险情况。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提高企业兼并绩效,在进行企业兼并财务分析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资产质量及其适用程度资产质量的高低是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是确定资产转让底价的重要依据。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兼并时,兼并企业对目标企…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企业兼并正在迅速发展,这对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起了重大作用。在企业兼并中,对企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审查、评价被兼并企业的全部资产,鉴别其优劣,为企业兼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而且能为兼并之后的企业发展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美国企业兼并的新特点孙岩近年来,美国企业兼并活动浪潮汹涌,愈演愈烈。80年代后期,美国曾出现企业兼并热,1988年企业兼并资产总额达3530亿美元,90年代初兼并热曾一度降温。最近几年,企业兼并高潮又起,1994年兼并资产总额上升到341亿美元,19...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营和发展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益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资本营运,寻求企业资产的重组和扩张,主要采取企业兼并,包括收购、合并(全部兼并)、投资控股(大部份兼并)、参股合营(部份兼并)等多种方式,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大范围内调整结构,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的提高。(一)为了更好地认识并揭示企业兼并这一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本文结合企业间产权交易的典型事例,对当前企业兼并的市场行为作些剖析。1.全业兼并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5.
吴廷荣 《经济师》1997,(10):17-18
企业“多兼并少破产”有十大好处●吴廷荣加大企业兼并力度,这是企业面临最难办的事。究竟如何理解和正确把握“多兼并少破产”,这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和深化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所谓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资产有偿转让或资产无偿划转的形式,获得其企业全部或部分产权的...  相似文献   

6.
王辉 《经济师》1998,(8):98-99
对我国企业兼并立法的法律思考●王辉企业兼并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具有实现资产存量流动,推动资产有效配置,避免社会剧烈震动和促进企业迅速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等作用。我国的企业兼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于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在运用兼并这一资本运营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兼并概念的内涵认识不清,未严格按照企业兼并法定程序进行兼并行为。分析认为国企改革中只有正确把握企业兼并的意义、内涵,并严格依法去操作,才能达到应有的经济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兼并资产评估增减值会计处理 1.被兼并企业的账务处理一是被兼并企业评估后的会计处理。经批准被兼并的企业,按照规定由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该项资产评估事项属于企业产权变动事项,在评估结果报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应按如下原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1)被兼并企业应按批准评估备案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兼并对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银行信贷结构的不断调整,不断趋于优化,为提高企业、银行和社会经济效益,增加有效供给,均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拟就目前乡镇企业兼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促进乡镇企业兼并,盘活信贷资金存量降低存量贷款风险作一些探讨。 一、企业兼并的内涵、形式及贷款转移 所谓企业兼并是指优势企业并吞劣势企业,是在遵守“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一种组合行为。 企业兼并过程,实际上是资产所有权的转移过程,这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是以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和生产要素同时转移而成立的,是一种在自愿基础上依靠经济实力发生的特殊商品的合法交换,并且是运用法律手段取得被兼并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因此,银行与被兼并企业的信贷关系也就随着其财产、债务的转移而转变为与兼并企业的信贷关系了,从而使处于劣势或关停企业的呆滞的信贷存量得以活化。 企业兼并的形式主要有扩张式、购买式和划归式三种,对不同形式的兼并、被兼并企业的银行贷款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清理、落实、收回。 1、扩张式兼并。是指优势企业为扩张生产规模,缩小投入与产出的时间差、快速占领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而向外进行扩  相似文献   

10.
企业破立兼并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王晓莉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确立,破产兼并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兼并既推动了企业改革,又维护了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贷款悬空现象较少。企业破产作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形式,从理论上讲,有利于贷款的自主择优发放...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兼并实质上是一种跨企业甚至跨行业的资产重组形式,通过兼并使企业资源得到重新优化配置,以提高兼并后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给出了企业兼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对兼并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提出了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1企业兼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1被兼并方的产品状况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是决定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产品状况分析应包括产品的市场前景、市场占有率、技术占有率、技术状况及产品投入市场后的使用状况等。进行产品状况分析的目的是要为兼并方今后是否有能力进行产品改进、以及规划未来产品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兼并的动机和估价方法陈闽(美国雷鸟国际经营管理研究生院)动机1.协同效益(SYNERGY)协同效益是指企业兼并后,两个企业的总体效益大于两个独立企业的效益之和。形成协同效益的原因主要有:规模经济。即两个企业兼并后在管理、生产和销售方面产生规模经...  相似文献   

13.
交易费用理论和企业理论是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企业兼并实践的不断发展,著名新制度学派人表人物科斯,威廉姆森以及其他经济学家分别运用这两个理论(尤其是交易费用理论)对企业兼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交易费用兼并理论,该兼并理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兼并案例的概括提炼,综合出四种代表性的企业家行为,并结合兼并绩效分析,探讨了两者的关联机理,为规范我国企业兼并行业和提高企业兼并绩效提供主体性启发。  相似文献   

15.
实施企业兼并中应注意的问题●王凤随着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企业兼并这一资产重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兼并对被兼并方来说是窘境下的一个出路,无异于“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兼并企业一般因多种原因,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濒临停产半停产状态,在此情况下,该...  相似文献   

16.
企业兼并: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张其中,方涛一、企业兼并: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所谓企业兼并,一般来说,就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吞并吸收。它是以优势企业(兼并企业)的后续、扩张和劣势企业(被兼并企业)产权与债务转让、失去法人资...  相似文献   

17.
杜宝贵 《经济师》1997,(5):13-14
我国企业兼并难点分析●杜宝贵企业兼并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而且,在当前我国进行的企业改革中,企业兼并已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在打破资产存量刚性、盘活存量资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18.
企业兼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形成强大规模效应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兼并无论在规模上,数量上,方式上,范围上,程度上都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兼并活动本身是一种微观经济行为,关系到各企业的发展,但真正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是其对宏微观经济以至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影响,由于企业兼并的具体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这一战略行为对各方面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本文通过对秦川机床集团在实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对宝仪集团实行兼并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论证企业兼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好能 《经济师》1995,(1):31-31,38
我国企业兼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好能企业兼并是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一个或多个企业通过承担另一个企业的债务,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资产或吸收另一企业的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企业的控制权,或者使另一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一种行为。企业兼并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20.
席俊生 《时代经贸》2007,5(12X):181-181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企业兼并。企业兼并是企业法人之间进行产权交易的典型形式,是一家或多家企业通过承担另一企业的债务、购买另一企业的资产或吸收另一企业的股份等方式,取得该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兼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主要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