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规律分析及其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递减规律、规模报酬规律对我国农业生产投入要素配置效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确立农民土地承包永久租佃权、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增加农业资本供给、多元农业产业技术投入等措施,以增强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建筑业“两个差距”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建筑业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比较,是在劳动力和资本双高投入、效率和效益双低产出的状态下运行的,即第一个差距;与省内其他产业比较,建筑业是在效率和效益双低产出状态下运行的,即第二个差距。针对两个差距,分析并阐述了产生差距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农业改革开放以来(1977—1988年)投入、占用和产出情况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动态分析,阐述了资金、劳动力和耕地的占用产出结构、规模和效益,同时对农业基建投资的滞后影响系数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要素效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变是生产要素配置变动的结果。分析生产要素配置可以探讨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资本、劳动力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效率是产业间要素流动的内在原因,也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力。计算我国三次产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探索要素效率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系,探讨产业结构演变的潜力,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系统中,主要的投入要素就是资本、劳动力、土地,而其余的生产要素对农业产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文章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中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投入要素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科学安排这几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增加农业总产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劳动力流动对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提出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宏观效应可能存在四个命题,并从要素投入视角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存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推动率"两个指标,最后从区域递归视角针对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整体效应的强弱性与显著性进行了经验研究。结论表明,2000-2005年、2006-2011年期间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推动率分别为0.84%、0.12%,远低于学界1.5%-1.72%的估算,即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弱正效应"而非"强正效应",而且这一效应会随地区差距的拉大而变得更弱。  相似文献   

7.
姜明君 《经济师》2011,(1):63-64
文章对装备制造业知识的投入—产出机制进行了分析论证和深度研究,提出了知识投入—产出效益的假想范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8.
R & D投入对GDP影响的时间延迟与贡献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R&D投入对经济系统的影响机理出发,考虑R&D投入的流量和存量两种作用方式,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一个研究R&D投入对GDP影响的时间延迟和对GDP增长贡献程度的分析框架,并利用上海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R&D活动本身的研发周期同其综合社会周期相同,流量影响的滞后周期为投资当年和投资后的第8年,存量影响的平均滞后周期为6年。基于流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产业资本形态投入的资金产出弹性大于以R&D形态投入的资金产出弹性,以R&D形态投入的资金产出弹性大于以劳动力形态投入的资金产出弹性。基于存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劳动力形态投入的资金产出弹性大于以R&D形态投入的资金产出弹性,以R&D形态投入的资金的产出弹性大于以产业资本形态投入的资金产出弹性。案例分析的基本结论同上海市的现实情况相符合,表明所提出的研究框架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刘会丽 《经济论坛》2014,(10):19-24
本文从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出发,分析了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下各生产要素在投入方面的变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力资源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均有下降,同时又会使单位劳动获得更多的资本投入,只有提高单位劳动产出,才能保持或提高社会总产出水平;人口老龄化增加了社会的消费支出负担,使得用于生产的积累性资金比例下降,资本的相对稀缺要求不断优化投资质量,提高单位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益;人口老龄化使得技术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化,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要素投入与要素分配关系的视角,探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途径。通过C-D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笔者对要素分配的内在决定因素及各因素变动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途径有四个:一是提高利率,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成本;二是降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以降低资本产出弹性;三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减少资本供给;四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以增加劳动力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