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贫困内涵、贫困的性质和原因的认识日益加深,反贫困战略也从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向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并重的方向转变。换句话说,反贫困战略日益重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有效的反贫困战略是:既实现惠及贫穷人的经济增长,又实现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再分配;而增加贫穷人的受教育机会,提高其知识水平,使贫穷人享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改善其健康状况,解决穷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改善其营养条件,是再分配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贫困"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多层次性和丰富性。立足于对贫困概念的解读强调老年人口的反贫困问题,是中国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的薄弱环节,从而凸显我国老年人口反贫困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相对地比别人穷,而是基本可行能力的绝对剥夺,由此,提出了能力贫困理论。阿马蒂亚.森的能力贫困理论强调提高人的可行能力就会增强人的生产力和反贫困的能力,开创了贫困问题研究的新视角,拓展了贫困问题的研究方法,这对完善中国低保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的理念已从宏观干预转向微观干预、从“反贫困”转向“预防贫困”,但我国目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仍然仅注重“反贫困”,城市反贫困政策并没有考虑微观个体决策。因此,必须从预防贫困、关注贫困个体的特殊需求出发,重构我国贫困人口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美收官,中国社会正式进入“后扶贫时代”的过渡阶段,相对贫困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减贫治理的关键核心。当前针对相对贫困问题的理论发展、问题特征、产生原因、测算标准与治理路径等方面学界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较多观点冲突与激烈讨论。目前就相对贫困这一主题的研究仍存在实证匮乏、范围粗略、体系简陋等问题,在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从接续研究、机制构建、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微观政策与消除长期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反贫困战略中,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效率导向原则,也就是政府在反贫困这一公共行动仅仅定位为“扶贫开发”的微观的、局部的政策,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反贫困中起着重要作用。微观经济学在机能不健全的土地、劳动以及信用市场上的作用,以及非正式的网络和机构在应付市场失灵等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理论指导作用。微观政策在消除长期贫困和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消除长期贫困的微观政策主要包括扶贫的目标瞄准机制、卫生、教育、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小额信贷等。  相似文献   

8.
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对它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从关注物质贫困到人文贫困的转变过程,与此相适应,反贫困战略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物质资本的投入过渡到强调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双重投入,从强调计划到市场再到市场和非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上二重转化。该战略对中国反贫困战略的调整、反贫困内容的转变、反贫困制度的创新以及反贫困的参与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尤其是城市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从巴西反贫困经验看,中国在城市反贫困问题上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阶层收入,保护农村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给予城市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平等待遇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论农村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困测度是监测贫困状态和制定反贫困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农村是我国反贫困的主战场,如何科学地制定贫困评价指标体系,是全面描述和正确评估农村贫困的现状和脱贫进程,及时把握扶贫政策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实际效果的关键,并成为当今理论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热点。本文对农村贫困指标体系设计基础、目标层次、结构系统和指标选择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