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理论思辨和教学实践两方面为公民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一是通过理论的思辨从思想意识上为公民教育正名,二是在与貌似公民教育的课程的对比中认识公民教育的不可或缺性;对作为一种启蒙、一种理念、一种实践和一种方式的公民教育进行了全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2.
严燕  陈平 《经济研究导刊》2010,(13):221-223
简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导致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的原因.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理应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结合"思想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2012年香港国民教育风波戏剧性地收场,掩卷沉思,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有何不同,国民教育应不应该包括公民教育,香港回归之前香港在英属殖民地统治下,香港的教育体系沿袭英国体系,在香港有英国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大英"臣民"、"子民",在政治上是去中国化教育,没有中国意识,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意识,由于港英政府的误导,香港缺乏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香港公民教育没有在学校引起重视,香港回归后专门设立了公民教育的相关机构,香港的公民教育发展起来,香港公民教育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坚持公民教育的生活化和国际化。通过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再反观大陆的公民教育,我们发现大陆在公民教育方面已落后于香港,必须充分地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得出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有赖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建立;然后从生态税征收原则"谁污染,谁付费"分析得出对每一位公民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好解决办法;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的设想:教育目标、经费来源、具体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学校公民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已取得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成为各国推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方式。全球化背景下,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学校必然承担着更为艰巨的公民教育任务。公民教育课程化是各国学校公民教育的时代选择。立足本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国情,针对公民教育课程化的发展现状,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课程改革,是当前中国学校公民教育走出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张倩倩 《经济师》2013,(1):120-121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从大学生公民教育进课堂;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系统性;校园文化建设的改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以社会实践为舞台,构筑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平台等方面重新构建,使其成为具备良好公民道德素质的优秀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22,(1)
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同时能够进一步实现教学改革。但是在相关的实务实践教学之中,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性,并不能保障二者协调发展,所以有必要对其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于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以保障思政教育的效果。文章主要针对财务文员实务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7)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经验同时具备的会计人才已经成为市场人才要求的宠儿。那么加强学生的会计实务教育工作对提高学生未来面临的就业竞争力是大有帮助的。通过观察,本科会计实务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这样直接影响到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所以,对于本科会计实务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是不容忽视的。文章通过对高校会计实务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若干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施特劳斯关于自由教育的论述。施特劳斯将文化作为自由教育得以实施的条件和最终达到的目标,并且认为自由教育与现代民主制相辅相成,现代民主制保证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而现代民主制之产生和运行也需要自由教育。自由教育必须研读经典。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公共精神及民主与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1.
夏雨 《开放时代》2001,(9):121-123
以国家投入为主的义务教育,应当是一种相对的公平教育。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应当是大致相当的,即使有差异,也不应悬殊。换句话说,国家举办的义务教育原则上应当是同一标准的。  相似文献   

12.
13.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一场世界教育潮流,在分析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几个国家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中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和国际化对实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强化德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为新世纪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为社会进步服务的优秀人才.本文对高校目前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从“教”字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建 《开放时代》2001,(1):117-119
中国的教育缺乏一种对人(即个体本身)的关怀,故尔造成了对人(亦即“个人”)的事实上的伤害。经由这种教育所形成的人不是个体人格意义上的人,而是类似一个有着标准化答案的“同一化”的人。他们的思维是同一化的,感觉是同一化的,语言也是同一化的,在他们身上丧失了(或没有形成)用自己的大脑来思维、感觉、表达的能力或习惯。  相似文献   

16.
电脑网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当前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既表现在心理上,也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必须从高校网络德育的基本目标、基本任务、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方面构建起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户籍转换与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7,(12):164-178
为何农村教育收益率低于城市,但农村居民的教育需求却很高?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可以从教育帮助农村居民突破户籍限制的角度进行解释。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通过将极度正向选择性的永久移民分离出来,并放回到农村样本中去以修正样本选择偏差,以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自然实验作为工具变量,我们发现农村教育收益率有显著提高,由原始样本的3.2%提高到5.7%。对农村居民而言,往往是高等教育更有利于他们突破户籍限制,因而,我们还估计了大学教育收益率,发现城市大学教育收益率为50.4%,农村大学教育收益率也高达50.6%,考虑到城市户籍附着的潜在福利收益,农村大学教育收益率可能会更高。这意味着,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投资,以促进更多农村居民进入城市体系,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教育体系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发达地区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重视生命教育,而在中国只是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教育思潮而存在。生命教育与理想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理想教育是一种未来图景的描述,生命教育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肯定,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生命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向丽 《经济师》2007,(3):9-10
文章从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以及中国加入WTO等角度,思考当前中国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所面临的诸如人才全球性流动、教育信息的“地球村”效应、本土高等教育与国际高等教育的衔接等问题,提出应强化高等教育的前瞻性,树立高等教育的国际意识,加快高校产学研集群化建设,培养国际型、创新型人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确保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论网络教育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组织形式。运用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理论对网络教育的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网络教育中实现柔性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