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及其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物品由于其消费的特殊性 ,其供给方式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还比较单一 ,效率低下。文章结合中国实际状况提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公共物品供给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着“政府失灵”、基础性建设投资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克服“政府失灵”: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公共物品生产的竞争性;提高公共物品收费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性:科学办公室公共物品的产权,有铲避免“免费搭车”。 相似文献
3.
王颖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5):101-102
准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性的物品,它的建设情况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由于它的公共性的特征,使得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这项艰巨任务。随着西方非营利组织成功经验的传播,以及我国政府在准公共物品建设中的乏力表现使得具有独立性、效率高的非营利组织进入准公共物品领域成为可行。但由于政府在培育非营利组织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加之其自身资金、管理等原因,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进程。因此政府应该对非营利组织从资金上给予援助,政策上予以支持,同时提供其参与准公共物品建设的机会;而作为非营利组织自身则必须尝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扩大宣传面、同时改变管理模式,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准公共物品建设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主要供给者的乡(镇)、村两级组织的收入大大减少,极大地影响了公共物品供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社会福祉的提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文章认为,在新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农村合作组织对缓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的重要作用,及时调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思路,通过配套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力,以适应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毛紫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68-71
公共物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是市场失灵的空白区域,由政府部门担任供给主体.文章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构建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约束下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模型,发现当所有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生产者生产最后一单位的公共物品所消耗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公共物品实现有效供给.要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应不断完善对部门的监督机制、加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监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构建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6.
地方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理论将公共物品区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但是这种区别正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而变得模糊。本文将地方公共物品区分为经营性公共物品和非经营性公共物品 ,并分析了私人供给经营性公共物品的动机、形式和制度约束 ,为拓宽经营性公共物品供给渠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公共物品供给的动态化视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有的公共物品理论较多从公共物品特性的静态视角考察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因而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的现实问题上都过分强调单一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公共物品一方面由于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强弱程度的不同组合,使公共物品呈现出层次性;另一方面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动态变化的,使其边界呈现出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公共物品的层次性、特性的动态性及边界的模糊性,要求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供给模式不能静止不变,应当确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动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继市场制度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无能之后,人们又发现政府组织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也存在失灵现象,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虽然克服了搭便车问题,却出现了政府在公共物品生产中的无效率、短缺和消费拥挤等问题。那么,为什么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也存在失灵问题呢?究竟也何种方式能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呢?对这一问题国外是如何处理的?我国又该怎么样去做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依此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公共物品供给逐步规范化、合理化,其数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整体上还处于低效率的供给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现状与对策——基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要求引进第三部门等新的组织要素,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结构,要求综合运用国家机制与政府组织、市场机制与营利组织、社会机构与公共组织三套工具,建立起适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决策机制和供给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欧阳明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11,(3):38-42
伴随着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过程中的基层政权职能转换,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出现主体缺失、公共服务出现真空等现象,农村基层组织不适应新阶段新体制的矛盾凸现。应科学界定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范围,结合目前农村的组织创新,建立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公益组织、农村自治组织等主体在内的分工明晰、有效合作的农村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中国的学术界对于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理解,还存在莫衷一是的现象,并倾向于把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与国际公共物品理论混为一谈。这不仅制约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运用的效果,也影响了该理论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和国际公共物品理论的辨析,提出了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全球公共物品理论的观点,进而对全球公共物品理论对传统公共物品理论的拓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全球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Neil T. Skagg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13,44(2):145-155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uter tutorial for use in a history of economic ideas class. An early version of the tutorial contained ten topics, ranging from early Mercantilist thought to Jevons's marginal utility analysis. These concepts were presented in three ways: verbally, graphically, and in summary form. Student critiques were used to extend the content and revise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同?——兼论中西公共财政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提供的不同状况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并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一致性的前提下,从技术、传统化等角度对公共产品提供这一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指出公共产品提供的差异性对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准公共物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已多样化,但仍存在总量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本文以满足公共需要、注重效率和公平作为依据,提出几种改进措施,以促进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影响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原因。笔者论述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问题:将事业单位会计改变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中的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单独制定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增加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集中采购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规定、将现行的净资产会计要素分为基金和结余两个会计要素等。 相似文献
18.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完善了准公共产品理论,结合社会资本因素的集体行动及制度供给理论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及治理新的视角。基于此,在简要回顾目前国内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研究及其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借鉴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提出今后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以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We use an original data-set to study how participation in two typ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 i.e. social welfare associations and social cooperatives – affects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 understood as a network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Participation in both the types of organization allows members to start new social relations. However, social welfare associations seem to play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eers’ social capital, favouring the creation of weak ties that are used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advice, and offering the opportunity to establish stronger ties entailing concrete mutual support. Within social cooperatives, workers appear to develop their individual social capital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volunteer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orkforce, the depth of members’ involvement in the organization’s activities and the human resources strategies adopted by the management influence the creation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 through on-the-job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3—201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技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五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实证检验了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化率正相关;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即使居民的税收负担有所上升,居民对教育、医疗和科技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失业率的上升会减少居民对教育、科技和医疗的需求,但会增加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环境保护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有助于缓解环境保护支出与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