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正日益受到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对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以节约土地并体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统一为出发点,构建了一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的意义和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3,自引:2,他引:113
文章用较为详实的资料,对中国近15年城市土地扩张的基本态势及其3个影响因子,即人口、经济增长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近15年来,中国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年均扩张速度为850km^2。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城市用地(城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市人口和GDP皆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GDP增长更能解释城市用地的扩张,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展最重要、最根本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这也将刺激城市对土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种植业比较效益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加工业与种植业在生产成本、投入产出、生命周期、产品结构调整弹性的全面比较,清楚地表明,两类产业的性质迥然不同:种植业主要是利用土地、太阳、空气这些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因而对主要依靠人工条件进行生产的加工业,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效益稳定持久的优势。在旧的能源结构遭遇危机的今天,种植业的广阔前景以及它的基础地位将更加凸现。 相似文献
5.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是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发展路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为例,从区域空间的角度,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9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和5个非城市圈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整体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高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圈内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不均衡。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各地应发挥地域比较优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湖北省主题规划,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大力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等。 相似文献
6.
7.
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引资项目遴选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引资项目的质量,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文章提出了天津滨海新区招商引资项目遴选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从投资效益、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三个维度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全面、综合的遴选评价. 相似文献
8.
9.
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建设是新时期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必要选择。通过新区资源环境条件分析,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角度出发,作出创新性研究:即探索如何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来促进新区宜居生态型城区的建设,以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一方面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尝试界定新区宜居生态的真正含义,并提出适度集约思想,明确新区集约用地的内涵;另一方面则以该内涵为指导,从宏观层面出发建立一套促进新区宜居生态城区建设的专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城市扩张与农田流失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的20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城市的迅速扩张以及大量宝贵农田的流失。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的东莞为例探讨其经济发展、城市扩张以及农田流失的关系。研究发现了农田流失与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自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房地产的过热发展,造成了农田的加速流失,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珠江三角洲的农田流失与乡镇企业的发展,地方自主权的扩大,香港的影响,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土地管理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飞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129-132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这一视角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征用制度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背离,因此我们应进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创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3.
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雪松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1,(12):13-16
本文强调公平和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与效率原则。指出了我国水资源在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上既不公平也无效率。要实现水资源利用公平与效率还需解决好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进行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深入分析了“以人为本”规划思想的形成和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进行用地功能分区、科学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把握适度空间尺度、注重地方文脉延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与定量比较法,采用能值理论,创新定量评价土地利用的各类物能投入与产品、服务产出的相互关系,科学、准确地说明耕地利用可持续利用水平.结果发现,新野县耕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不断上升,但环境资源能值投入下降,工业辅助能投入增加且超过60%;新野县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不断上升;各乡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式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着重分析了我国非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耕地占用状况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区域经济系统产业结构升级与用地结构的变迁关系,尤其是“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带动农业用地的非农化,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土地污染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并提出了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市化:从空间到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空间的扩张仅仅是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前提,城市社会关系的和谐、福利的公平分享才是城市化的本质所在。我国城市化在经历了空间的快速扩张之后,今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加速人口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协调利益分配关系,实现城市福利的分享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长株潭地区的特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长株潭地区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该地区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城市森林建设处于初级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波市人居环境满意度的调查,运用多元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并结合西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建设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方向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