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2006,(2):67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位枣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请教。有一夭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跑去问老人:“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睛,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老^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相似文献   

2.
执着的父爱     
“我儿子不是杀人犯,我儿子绝对不是杀人犯!”老人一边声嘶力竭地哭喊着,一边弓着腰,用头把法院的大门撞得“嘭嘭”直响。血顺着灰白杂乱的头发流到他的脸上,滴在本已褴褛的衣衫上,使他的身影显得更加凄凉。  相似文献   

3.
吃畫人 《环境经济》2020,(3):114-116
当73岁的徐渭咽下生命的最后一口气,他绝对想不到自己能在后世有那么多粉丝。在他去世近百年后,人们将他与杨慎、解缙并列为“明朝三大才子”;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徐渭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齐白石恨自己不能为他“磨墨理纸”。  相似文献   

4.
《经济改革》2010,(9):1-1
因为他,新中国历史上诞生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史诗”;因为他,“司马故里”诞生了第二位青史留名的文学巨人。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那就读一读《保卫延安》吧!  相似文献   

5.
李开周 《环境经济》2010,(1):111-112
电影《墨攻》大伙都看过吧?《墨攻》里有个赵兵,大个子,高鼻梁,深眼窝,黑脸膛,长相与众不同,一瞧就是个老外。该老外被梁城人俘虏,小命眼看难保,他一边挣扎,一边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喊道:“我是奴隶!我是被他们抓来的!”这段镜头,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广西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何文凯没想到,一句出于辟谣的调侃,会让他置于聚光灯下。“我缺钱,我对二十万感兴趣,请楼主组织人扒我,然后帮我讨要二十万!”看到网上一则假冒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名义发起的“二十万悬赏清官”帖,他带着些许揶揄,在实名认证微博里敲下这段话。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就达到了百万,他自己因此上升为“网络舆情”,还被贴上“官员求人肉”的标签。  相似文献   

7.
家教历险记     
邱亚斐 《经济》2006,(4):12-14
室友求兼职回到寝室后气急败坏地说:“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找家教老师还要个大个子的.难道个子矮就教不好他的孩子吗!”然后有转身对我说”你去肯定行,你一米八的个子,我就不信他还嫌矮!我已经向他推荐了你,他让你明天去试试。”  相似文献   

8.
是非张五常     
1999年4月22日,我在《信报》发表文章,描述“科斯定理”由理念到成为政策,花了67年。5月13日,《信报》刊出张五常的投书,编辑加的标题是“张五常教授指正《光阴的故事》”。张五常表示:“我细读该文,发觉有好些要改进的地方。”我的文章只有1200字,他指出5点缺失。  相似文献   

9.
“是湖北省建始县这方热土养育了我,我要为这里的百姓做点贡献,不然愧对一直默默支持我的父老乡亲!”这是一个山区汉子在“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领奖台上发出的净净誓言,在如潮的掌声中,他脸上的笑容就像他怀中的鲜花那般灿烂!  相似文献   

10.
《经济纵横》2004,(4):1-1
张立春,现年79岁,他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中,被魏巍称作“小老虎”;他是电影《上甘岭》里英雄连长张忠发的原型之一;他孤身打死4名近2米高的美国兵,俘虏12名美国兵。有人说:“他就是活着的黄继光、董存瑞。”“合上功劳簿,我就是普通劳动者。”离开战场40余载,那双拿枪的大手,拿起了铁锤,默默地做起了修鞋匠人。40多个春秋,他从未向党和政府索取过什么。因此,有人赞扬道:“他走下战场还是英雄!”  相似文献   

11.
“不要把争论变成一场运动,炒作对规范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好处,”吴敬涟在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对追着他不放的记者们说,“现在围绕股市的争论不是新出现的,而是几年来的继续,我没有新的话可以说。” 作为这句话的注脚,吴敬琏出示了出版不久的文集《十年纷纭话股市》,其长达两万字的序言《我对证券市场的看法》,也出现在3月8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 今年初,一句“中国股市很象一个赌场”,使这位著名经济学家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完全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意见同样咄咄逼人。在“两会”上,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吴敬涟接受数十家…  相似文献   

12.
里风 《经济视角》2009,(3):31-35
他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则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他的故事曾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在内的世界各地媒体广为报道,成为世界舆论关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的“著名散户”,这个经历了20多年风风雨雨仍然活跃在市场上的“不倒翁”,已成为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和证券市场发展历史时绕不过去的“象征性人物”。  相似文献   

13.
李嵱 《经济改革》2014,(2):21-25
“老兵说起当年上战场打日本鬼子的事,就要流眼泪,就要情绪激动,就要哭。这种情况下,我肯定不能再让他讲了。他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我说你等一下,缓一下,等心情舒缓了,我们再继续问,就这样一点一点把老兵的资料整理下来。”  相似文献   

14.
学会思考     
记得几年前张志雄先生在《南方周末》辟专栏撰写“认识PETER DRUCKER”的文章,其连载近乎一年时间。文章的冗长使一些朋友很不耐烦。有一位读者终于忍不住问作者:“德鲁克是不是你爸爸?”张先生在专栏最后一期的结尾写道,德鲁克不是我爸爸,但他启示了我:第一,正确地去思考;第二,独立地去思考。在IBM公司每间办公室的墙壁上,都挂着“THINKING”的字样。可见,养成思考的习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孙春龙 《经济改革》2011,(11):33-35
很多人记住杨剑达,是从电视上,陈晓楠主持的“冷暖人生”或者是柴静主持的“看见”都制做了“老兵回家”的专题节目,也都用了他唱《松花江上》的一段视频。这首歌,唱的人忧伤,听的人心碎。尤其最后那句“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老人因为哽咽再也无法唱出,歌声就此戛然而止时,很多观众眼泪都顷刻决堤。  相似文献   

16.
一、发现问题 担任四年(3)班的班主任没几天,N的名字就占据了我的双耳。常常不是N和人打架,就是N骂人。当大家专心听老师上课时,他却当众剪脚趾甲,老师对他好言相劝时,他还振振有词地说:“等我翦完,我就不翦了。”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有时甚至上课时都找不到他的人影,为了保证正常教学,我常常只能先放弃寻找他。有一次,半节课后他又自己回来了,当我压住心头的怒火问他上哪儿去了时,他却嘻嘻一笑:“我和妈妈说话去了。”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我更是无可奈何。每次测验,他总是懒洋洋的,做一道题目休息五分钟。问他怎么不做,他也挺在理:“我在动脑筋呀!”结果60分钟才做了一半的题目,自然就不及格了。每次我耐着性子问他为什么不做完,回答总是:“我来不及了!”我又问他为什么不加快速度时,他的回答更理直气壮:“我习惯了!”  相似文献   

17.
将军走在前线,士气才会出现。一家企业成功或失败,分别就在这方面。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应该是美国的沃尔玛吧。有一次,《财富》杂志一名记者要采访沃尔玛,向他说:“我可以明天到你的办公室访问你的成功之道吗?”沃尔玛说:“好吧!”翌日,那记者便到他的办公室去,但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看见沃尔玛出现。记者心中当然有气,不禁想:你以为你是谁?有几个钱就了不起,你看不起我这个小记者,我就凭一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运日蹇,民族多难,就在这时荣德生和其兄荣宗敬以4台石磨起家,在几十年时间里,建成面粉、纺织、机械制造几十家企业,成为中外闻名的“面粉纺织大王”,民族资本的巨星。 荣德生1875年出生在无锡荣巷。小时候他并不聪颖,言语极少,给人一种羞怯木讷的印象。乡亲们都称他“二木头”。母亲做农桑杂活,父亲跑小本买卖。他8岁的一天,父亲带回300个用马粪纸制成的方块字教他,他不费劲就都念对了。父亲又教他“九九诀”,他很快就背熟了。父亲高兴地拍着桌子说:“‘二木头’不木!”荣德生被送去上私塾,他读《诗经》《论语》等很快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他还会用麦秆编蝈蝈笼,编多层宝塔和拱桥,用马粪纸做风车、小船、猴子……他从玩耍中显露了自己的特有气质——富于创造精  相似文献   

19.
二十八年前,肖灼基在隔离审查室的绝望中顿悟:“我不能死!”看到他枕头旁高高撂着的马恩著作,年轻时曾立下通读五十卷《马恩全集》、以及纂写《马恩传》的誓言是他生存的动力。 迄今为止,世界上唯有一名学者即将完成两部《马恩传》、社会主义国家唯有肖灼基一人写这两部传记。  相似文献   

20.
方莉 《资本市场》2014,(12):1-2
120年前,“顿拜旦从决定提出复兴奥林匹克的那一刻起,他就梦想着通过体育改变世界”。正值北京中办2022年冬奥会之际,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信中国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主办的《文明》杂志,明确提出今天奥林匹克的梦想是:“体育运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