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欧盟对华贸易逆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晗 《经济师》2007,(4):87-8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口竞争力的加强,中国同欧盟的经贸关系日趋紧密。欧盟已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目前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也在逐年扩大。文章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贸易逆差的特点,并指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出口产品竞争力加强、大国效应和产业转移是造成中欧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机电产品如何跨越欧盟技术贸易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5年开始机电产品开始取代纺织品成为我国第—大类出口商品,2002年出口比重首次超过50%。目前欧盟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机电产品是我国出口欧盟的拳头产品。本文阐述了机电产品越来越多的受到了政盟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外部和内部分析了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跨越技术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青云 《经济师》2010,(4):24-25
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8年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二,2009年更是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数量及规模的增长是否代表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文章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标与欧盟、美国、日本、印度以及新加坡等贸易大国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贸易就是世界话语权。但贸易体量和规模绝不等于话语权。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人民币(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自2009年起,中国晋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而此次中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关口,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然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国际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5.
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2005年8月13日生效的两项电器指令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影响深远本文就此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中韩建立FTA的基础和背景中韩建交二十年来,无论从彼此的贸易地位还是从双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乃至贸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05年,韩国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2009年,中国作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已是其第一大  相似文献   

7.
欧盟东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东 《现代财经》2005,25(4):69-71
欧盟东扩后,欧盟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扩大的欧盟市场无疑给中国的出口贸易带来挑战和机遇。对欧盟东扩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是为了更好地制定对策,以健康、稳步地发展中欧贸易。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1,(20):30-32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正>中美关系是中国双边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关系,但是中欧关系也不可忽视,欧盟还是我们可以团结和争取的对象。经贸合作是中欧双边关系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2019年之前,欧盟连续16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当时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与中国的逆差最大,欧盟与我国的逆差大约3000多亿美元,持续保持16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对稳定双边关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有着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654.7亿美元,印度在中国贸易伙伴中排名第18位,是中国的第八大出口市场。据印度统计,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巴西:投资合作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国,是全球具有最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2004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6亿雷亚尔,合601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2位.1974年,中国与巴西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巴建交31年来,中巴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00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36.98亿美元,是建交年份的212倍;2004年,中巴双边贸易额达123.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巴出口36.7亿美元,自巴西进口86.8亿美元.目前,巴西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2001年开始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巴西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出口已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农产品,在中国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利用扩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以及竞争力矩阵,对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增长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入世后到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的几年问,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出现持续大幅增长,2003-2007年成为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的五年“黄金增长期”,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中国果蔬类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果蔬类产品出口增幅下降,产品竞争力是促进出口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张杨子 《时代经贸》2009,(9):62-63,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特别是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之后,中印贸易关系得到了较快发展。双边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2.64亿美元到2008年的517.8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印度也成为我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本文从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和阻碍因素出发,提出了一些促进中印贸易关系良性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4):F0003-F0003
中韩两国建交20余年来,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经贸合作成果尤其令人瞩目。20l2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较建交之初增加50多倍,年均增幅高达217%。两国领导人确立的到20l5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投资目的地,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相似文献   

15.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0):F0002-F0002
中韩两国建交20余年来,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经贸合作成果尤其令人瞩目。2012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较建交之仞增加50多倍,年均增幅高达21.7%。两国领导人确立的到2015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投资目的地,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相似文献   

16.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1):F0003-F0003
中韩两国建交20余年来,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经贸合作成果尤其令人瞩目。2012年双边贸易额超过2500亿美元,较建交之卡刀增加50多倍,年均增幅高达21.77%。两国领导人确立的到2015年使双边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的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最大投资目的地,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相似文献   

17.
徐晓东 《时代经贸》2012,(20):86-86
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所发生的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剖析了欧债危机的根源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其次分析了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后,针对如何应对危机冲击,向出口企业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世界贸易组织3月26日证实,中国在2009年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约占全世界出口额的10%。中国出口在2004年赶上日本,2007年超过美国,2009年把连续6年坐拥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宝座的德国拉下马来,飞速实现了三级跳。第一出口大国的名号,对中国来讲是喜是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和政府体制改革,政府审计模式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欧盟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而德国又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德国特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民族文化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审计模式.研究和借鉴德国审计发展中的可取之处,有利于我国审计模式向规范化方面发展,也对我国审计变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吉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4,(36):278-281
中韩建交二十年来,中韩双边贸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中国目前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第四大出口对象国。在此背景下,分析韩国近十年主要经济指标和中韩双边贸易的数据,认为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是两国服务于外部市场的生产增长方式。中韩应加快建立FTA,实现贸易公平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