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式发展导致了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同时,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操作、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度的交易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2008年9月,金融风暴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首当其冲。影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缺陷,导致影子银行纷纷破产,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影子银行横向分散风险的特性也使整个金融体系暴露在风险之下,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市场危机。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8,(2)
文章将影子银行分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分别测算各自的规模和增长率,并量化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在对内部影子银行、外部影子银行、银行体系稳定性三者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VE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负向影响,外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有正向影响;长期外部影子银行和内部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均为负向,但是内部影子银行的影响更显著。最后分别针对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乔刚 《经济研究导刊》2014,(35):182-183
自2007年9月美联储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以来,国内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同时其产生的风险问题也被格外关注。在界定影子银行概念的基础上,对影子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冯柏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94-295,299
2007年次贷危机后,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正当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去杠杆化之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却在悄然壮大。鉴于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独特特征,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各类影子银行独特的业务模式、风险特征及现状,对现阶段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对货币供应量以及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日渐加深。尝试构建引入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乘数模型,基于货币乘数视角分析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创造机制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运用2005年至2018年5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供应量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而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影子银行吸收存款比例、存款"流动性"及其预留扣减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影子银行体系对国际金融系统架构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在欧美地区,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和金融交易规模已经超过传统商业银行,其过度扩张和监管缺位成为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内,影子银行体系随着金融部门的深化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也逐渐成长起来。为此,从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角度,对国内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助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影子银行体系的SVAR模型来说明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随着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货币政策中发挥的作用愈发明显,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非对称性影响,在影子银行体系的作用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要强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在影子银行体系的作用下,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存在着非对称性,最后根据相应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体系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之一,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但伴随着日益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性带来了风险隐患。该文在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规模测算,继而以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业务为例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动因;最后根据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子银行体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正式金融组织及其产品运营体系的总称,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都与影子银行体系有关系。各国正在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探索。中国政府提出了改革顶层设计的新概念,作为影响全局的金融监管改革,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设计。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对影子银行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重点分析顶层设计的基础、重要性与设计思路,以期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金融评论》2011,(4):127-F000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子银行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影子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运行与金融稳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证明传统的微观审慎金融监管与宏观调控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不足以实现其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影子银行也开始渗透到中国的社会体系中来。但是相对于美国的影子银行而言,中国的所谓的"影子银行"也只是从对应的角度而言的,即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体系,这些银行具有美国影子银行的某些特征。本文将从影子银行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美国影子银行和中国的"影子银行"之间的区别联系,并思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部分地区影子银行体系已经产生的风险因素,当前如何规避经营风险、使影子银行体系更加规范和有序发展问题已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对庆阳市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主要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规范影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性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子银行体系"是造就华尔街昔日辉煌的有效机制,也是推动次贷危机衍生为波及全球之金融风暴的关键链条。文章界定了"影子银行"及"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学概念,概括了影子银行所具有的不透明性、高杠杆性,表外性以及具有实质性的信贷膨胀效应等显著特点,深入剖析了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根源:期限错配、自我加强的资产抛售循环、高杠杆率及风险跨境传递,最后阐明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正1.强化并表监管和集中度风险监管机制,弱化影子银行对传统银行的影响。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会转移到传统银行体系。因此要通过监管措施在识别传统银行支持的非银行机构基础上加强这类机构业务的合规性,有助于对影子银行传递给传统银行的风险的识别,增强  相似文献   

15.
谈及当今世界的金融体系,影子银行早已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子银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演变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分析定义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及内涵,以美国影子银行体系为例,深入研究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机制同其产生的宏观效应,并就我国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崔晶 《时代经贸》2014,(6):454-455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与西方国家影子银行不同,我国影子银行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杠杆率较低,风险相对较小,同时,影子银行独特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可以拟补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缺位。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拟补影子银行的不足,使影子银行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索畅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335-336
影子银行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经济增长而言正向影响更多。本文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介绍,着重分析我国产生影子银行的背景,阐述影子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张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方式,引导影子银行发挥积极作用,规避影子银行的消极作用,最终使影子银行“阳光化”,纳入监管范畴,发挥其作为正规银行体系重要补充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旺盛的融资需求、传统商业银行监管套利、居民财富增长和非金融机构资金优势及金融创新促进了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具有监管困难和风险问题。激发其正向动能,探析其影响金融市场机理,探求其关联性传导机制,探究“资管新规”反噬作用,强化监管法制体系建设,是深入研究影子银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高旗胜 《当代经济》2016,(12):44-46
影子银行系统在美国主要是指具体的信用中介体系,是指有可能导致系统性的全面性的金融风险的中介活动体系.在影子银行最初的发展阶段,引导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与发展,对于美国以及全球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都都是极大的推动力.但是由于影子银行自身的脆弱性也给使金融系统的发展极不稳定,随着影子银行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为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的认识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作者认为我国的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分别体现在一方面推动了金融行业的不断更新,有利于我国货币金融体系的创新;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对金融体系带来了发展的不确定性,给金融机构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DNK-DSGE框架下引入了包含影子银行的金融中介部门,将影子银行视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体系在高风险领域的延伸,并探究了该中介体系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正向的利率冲击虽然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并降低了低风险企业的杠杆,却引起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以及高风险企业的加杠杆行为,负向的利率冲击则恰好相反。影子银行呈现明显的逆周期特征,在对传统间接融资体系形成有益补充的同时,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此外,影子银行经营者的风险偏好以及经营者、所有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会对影子银行利率和宏观经济变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