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管理者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向前 《现代财经》2002,22(3):34-37
在研究公司治理时,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以及对公司价值的改善状况等因素的变动,影响着机构投资者进行监督的临界值,影响着机构投资者在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之间的选择,并对资本市场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并采用相对监督收益的标准,考察投资策略、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对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投资策略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而采取短期投资策略则不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如果只存在一个机构投资者会有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当存在若干个持股比例相当的机构投资者时,则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机构投资者成为公司治理的主导力量,而代表机构投资者监督公司经理的是其代理人——投资经理。资本市场正演变为一个由投资经理和公司经理这两类代理人主导的市场,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经理的监控实际上是一种"代理人监督代理人"。投资经理和公司经理之间的合谋会改变控制权私人收益在公司治理各方中的分配,由此,评价机构投资者代理监督的优劣,应考虑其制度的成本和收益。  相似文献   

4.
养老基金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投资者保护法制不健全的国家和地区,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监督,可能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概述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理论基础,分析美国、英国及一些转轨国家养老基金或投资基金对企业的监督和影响,探讨养老基金在改善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最后是结论性评述。 一、概述: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 广义地说,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主要讨论的是企业的投资者通过何种途径保证其投资获得回报。该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代理(agency)问题,即企业管理者(代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所欲为,损害投资者(委托人)的利益甚至使之血本无归。控制代理问题有多种办法,其中,在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充分的国家和地区,所有权集中、让机构投资者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是减轻代理问题的有效方式。投资者保护的法律越不完备,所有权集中的程度可能就越大(Shleifer,Vishny 1997)。这是因为,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可能有足够的能力和动力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控制,从而保护自身的权益。应该指出,此处所有权的集中是在上市公司股份均可流通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力量形成……  相似文献   

5.
闫菲 《经济论坛》2010,(11):202-205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面临一个转折点。在全流通时代,机构投资者作为流通股的主要持有者,在参与上市治理方面更加具有动力和能力。本文基于股改完成的大背景,在解决互为因果内生性问题后,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绩效影响。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深度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对公司治理绩效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1—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代理成本的视角,对机构投资者在强化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的存在及发展能够完善公司治理、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但该影响的经济效果较微弱。指出:有必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促使机构投资者在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凭其所持有股权介入上市公司治理,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可以促进股价上涨,从而使机构投资者获利,这使得机构投资者成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彭玉洁 《时代经贸》2011,(10):126-126
机构投资者凭其所持有股权介入上市公司治理,通过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可以促进股价上涨,从而使机构投资者获利,这使得机构投资者成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司治理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为投资者和作为所有者两个方面,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定义机构投资者,那么可以说机构投资者是特定个人投资者的自组织。这样,机构投资者则可以代表个人投资者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来,并对公司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构股东是否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公司治理,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讨论热点之一。机构投资者是否参与公司治理,主要取决于其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机构投资者有足够的动力介入公司治理,并对被投资企业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机构投资者本身参与能力、管理体制、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机构投资者间的个体差异等成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促进被投资企业的绩效,但也需要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完善、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1.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00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Japan have become active in strengthen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with the aim of achieving long‐term corporate value.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hareholdings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has been enhanced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owever,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not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hareholdings and firm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关系管理对资本市场可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资本市场可见度的公司结构性特征和制度性特征两类因素,考察投资者关系管理对这两类因素可见度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对公司的市场价值特征和股权结构、董事会等制度性特征的调节作用明显,可以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可见度。上市公司应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自主性治理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这一视角出发,来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分析,构建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设计实证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了在中国证券市场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时抑制盈余管理,机构持股比例低时加剧盈余管理,即倒U型的关系。研究应用截面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单变量分析等方法,从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验证出倒U型的拐点在机构持股6%,说明机构持股6%以后,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抑制操纵盈余的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利用2004~2007年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在公司治理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代理理论,检验了机构投资者能否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R&D投入、追求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结论显示,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R&D支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机构持股能够激励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以上发现表明,机构投资者已经能够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的机制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并对公司的经营运作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晓晖  王攀  郭晓冬 《经济管理》2022,44(1):159-175
本文以机构投资者在其投资组合中注意力分配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分心”程度作为识别监督外在变化的手段,验证了其对企业杠杆操纵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趁机构投资者“分心”而监督弱化时实施更多杠杆操纵行为,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分心”通过弱化其监督治理效应、降低公司股价信息含量进一步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现象,使得企业得以隐藏真实杠杆水平,误导债权人以更低的资本成本借出资金,但也为企业的未来埋下隐患,致使企业潜在债务违约风险与财务风险增大。此外,在机构投资者“分心”加剧企业杠杆操纵的关系中,“去杠杆”政策实施和去杠杆压力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分心”经济后果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强化对企业监管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公司治理传导效应纳入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及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和管理费用控制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3个重要传导路径。另外,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整体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外部机构投资者能否对传统内部治理机制产生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体上市公司样本以及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样本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并未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出现而发生重大变化。同时,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主义行为也未能显著改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机构投资者在干预公司内部治理方面并没有和它们的国外同行一样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蓬勃发展。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变化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企业新增银行借款比例呈倒U型关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借款,但当机构投资者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后,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增加又会抑制企业银行借款的增加。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于企业获取银行借款的影响依赖于持股比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冯晓晴  文雯 《经济管理》2022,44(1):65-84
具有国资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该影响在代理冲突更严重和所处信息环境更不透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是持股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果越好;细分国有机构投资者类型后发现,致力于长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但没有发现“救市”基金和外管局旗下的投资平台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从企业投资效率视角为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微观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颖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We reflect on the evolu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enhancing governance in Japan and the UK. Japan places emphasis on stakeholder capitalism, whereas the UK places emphasis on shareholder capitalism. Nonetheless, in both countrie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have exerte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UK have more power over company management than their Japanese counterparts, although it is alleged that these powers are not exercised to their best potential in either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