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对1975年至1999年通过《社会学年鉴》(简称《年鉴》)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学领域的发展情况做了扼要的介绍,从统计上分析了《年鉴》所反映的社会学研究在国家、有代表性的大学和性别比例等方面发展趋势。此外,文章还追溯和分析了一个在《年鉴》的整个历史中编辑一直关注的问题——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无锡只是偌大中国版图上一个小小的县,但无锡却有一所高等学校被现代教育史研究者拿来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联大等名校并列,认为其“为二十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留下了另一种可能性,值得尊敬与同情”,这就是由著名国学大师唐文治任校长、办学历史达30年的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相似文献   

3.
卢晖临 《开放时代》2004,1(1):115-125
进入1980年代以来,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发生剧烈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学者远离大理论和总体解释模式,转而趋向时间性和叙述的分析。一些历史社会学家不仅在表现形式上依赖于叙述,而且提出“叙述主义”的概念,将其上升到一种方法论的高度,以作为结构主义方法的替代。作者广泛利用英语文献,对“叙述”这一研究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并进一步指出.迈向叙述是社会学解决自身问题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4.
帕累托的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独辟蹊径,将非逻辑行为界定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将逻辑行为划归到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在帕累托的社会学巨著《普通社会学纲要》中可以看到,他的社会学核心思想是剩余物。这一概念是他分析从个人心理到社会历史过程的起点,也是他用以连接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在对帕累托通过《普通社会学纲要》反映的社会学思想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尝试论证他如何用非逻辑行为构建个人与社会的桥梁,并分析帕累托的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作出的贡献,即如何使社会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吴建华教授在自己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经四年覃思修改的博士学位论文<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下称<江南人口社会史>),作为<苏南历史与社会丛书>之一,由群言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为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添一新的力作.全书42万字,除"绪论"和"后记"外,共分十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将人口历史学与历史社会学相结合,运用历史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把动态与静态结合,立足于社会史,论证明清江南人口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历史,并借以探寻人口与社会相互平衡的内在规律.通读全书,不难看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客家历史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肇庭博士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历史系教授,1981年12月至1982年1月在厦门大学进行短期研究.本篇为梁肇庭教授在历史系师生座谈会上的一次发言稿,运用西方社会学中的种族集团概念和区域经济系统观念,特别提出Ethnicity一词,以探讨客家的历史.本刊特于发表,以便读者了解国外学术动态.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理论中折射出朴素的科学社会学的思想,这些思想与之后科学社会学领军人物默顿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成为默顿学派倡导和追求的科学精神价值的思想源泉.文章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重温和分析了历史语境中马克思著作中的经典话语,以期解读马克思对科学社会学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卢晖临 《开放时代》2004,(1):108-114
连接“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是只此一次发生的过程、事件和各种历史现象。但是,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这“只此一次的历史”?当社会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厌其烦地去揭示各种限制条件的时侯,他们实际上正在将历史过程中所丧失的各种可能性展现出来。历史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因此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它从理论上恢复了在历史过程的各个时点上存在过、但却最终丧失了的各种可能性,由此而质疑现实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一“文明”是标志社会历史进步状态的重要范畴。它既是社会学、历史学的范畴,又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文明”的内涵是历史的、发展的,因而是具体丰富的。要比较准确地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社会学已经从与主流经济学的紧密联系过渡到对经济活动做出另类解释的建构的轨道上.这一过渡使得经济社会学家与经济学内部的革新工作、经济学外部的企业分析极大地联系在了一起.日积月累,这些发展对资金和市场做出了进一步的社会解释.  相似文献   

11.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新制度主义在发展中都因为缺乏现实性、历史性和社会性而受到批评.面对相似的问题,经济学领域兴起了以青木和格雷夫为代表的比较制度分析,政治学领域兴起了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本文从制度观、制度对行为的影响、制度的变迁、过去的制度对现在制度的影响、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制度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对比较制度分析和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进行了比较,就未来制度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互动自古有之。在个体与组织的经济行动这一共同的研究领域,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通过与经济学的对话更碰撞出了"嵌入性"这一开创新理论。"嵌入性"理论的提出开辟了社会学新的研究领域,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新经济社会学兴起并成为当今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派别。"嵌入性"这一理论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以解释许多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正 《大陆桥视野》2013,(18):10-12
国农村的发展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一大批学者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角度探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农村发展情况。在历史学领域,也出现了不少涉及农村发展情况的著作,结合笔者在家乡的一些见闻,借此略谈一下自己家乡的农村发展情况,并就当前的情况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王翰光、陆建承在《社会》1983年第5期著文说:法律社会学在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应建立法律社会学。目前,阶级斗争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法律的专政职能应更多地转到社会职能上来,因此,法学本身就需要一门以社会为对象的专门研究部。当前,社会上存在大量问题,要求我们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去研究探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把它上升为法律加以实施。我们的法律社会学与西方的法律社会学有着本质的区别:①我们的法律社会学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而西方的法律社会学是以西方社会学为指导思想;②西方的  相似文献   

15.
金融社会学近年来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化不断加深及金融资本主义日益崛起的历史进程.金融化并不限于经济领域,而是一个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全面扩张的过程,导致整个社会生活出现金融化趋势,并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议题和取向,也为金融社会学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经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追溯、分析金融社会学产生、发展的经验基础和历史脉络,梳理、总结金融社会学在理论和经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并结合中国独特的金融体制、丰富的金融实践提出了未来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和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视角,从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关系走向全面发展起,分阶段梳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以及双方政治经济互动对经济关系的影响,揭示观念、身份等社会性要素在中国东盟20年来经济互动历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财政社会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第五届国际财政社会学研讨会将在德国埃尔福大学(Erfurt University)召开,按照研讨会征文通知的说法,财政社会学思想长期以来受到忽略,现在是其被重新认识的时候了,并且各国之间巨大的发展差异为财政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但国外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还知者寥寥,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则几乎仍为空白。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巨擎,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家,倾毕生精力于构建心目中的理想国家。他在其巨著《理想国》中构建了历史上最早的鸟托邦。作为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其中蕴涵的政治学、社会学意义则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9.
记者最近访问了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何肇发教授,请他谈谈社会学在当前改革开放中的应用问题。何肇发教授1944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后考入金陵大学社会系研究生班,两年后又进入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他回国几十年来,在学术上的贡献很大,是国内著名的社会学者。近几年,他多次到西德、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等国作学术访问,在国际学术界也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1年来,我国农村科技扶贫工具、模式及制度不断创新演进,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贡献了应有的科技力量,至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村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基于技术社会学及制度经济学相关原理,对我国71年农村科技扶贫的历史脉络、时代特征和演化进路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发现,其变迁先后历经了“开篇探索—制度突破—职能拓展—机制耦合—内涵发展—生态集成”等阶段,遵循“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变、粗放型推进模式向内涵式推进模式转变、供给性主导向需求性主导模式转变、点线瞄准向生态集成转变”的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如何形成供需耦合的农村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