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针对性地研究了中国自1986年以来发生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时段,并从货币供应量的视角出发,选取了1986—2015年的M1、M2、CPI的增长率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图示法和Eviews9.0软件分析M0、M1、M2增长率和CPI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得出M2增长率与CPI增长率有着密切关系,货币供应量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通货膨胀的调节,应时刻警惕M1指标的变化,但更需注重M2指标的具体变化情况。结合当下实际,我们认为尽管短期内总体物价水平没有出现通胀迹象,但中长期仍需防范滞胀所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环比GDP的增长率连续7个季度下降,产出缺口不断扩大,增长出现了停滞趋势;CPI虽然有所控制,但核心通胀率仍居高不下,通胀压力不减。面对两难局面,人们对宏观调控方式需做出选择:总量调控还是结构调控。两难局面本是总量调控的产物,它根本无力解决。目前我国正处于住房消费为主导消费需求的城市化和重型工业化阶段,只有采取结构调控方式,才能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构调控不仅能解决我国面临的两难困境,同时还有利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快重工业化进程和内外再平衡。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5,(9)
现金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以我国2000—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选取现金指标货币供应量M0,宏观经济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为变量,分别利用ADF检验、线性回归分析、格兰杰检验进行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0增长率、GDP增长率与CPI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CPI是M0的Granger原因,且CPI快速上涨是导致M0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但是M0增长率对GDP增长率、CPI增长率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货币发行角度看M0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局限的。针对研究提出中央银行控制M0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考虑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房价平稳的多目标调控模型,从非线性调控模式的视角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依赖于GDP增长率的实现程度、对通货膨胀的管控效果以及房价增长率的变动幅度,表现出多目标动态轮换关注的非线性调控模式.具体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的非对称偏好且对通货膨胀的调控力度不足,对房价的调控具有正向的非对称偏好且较依赖历史房价增速信息,这使得房价上涨产生了较强的惯性.这意味着改变货币政策的非对称调控偏好,特别是加大对通货膨胀上涨的调控力度,同时引导公众降低对房价增速的预期并加强对房价过快上涨的调控力度,对于提升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搞清楚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的关系就十分必要。通过计量分析可以得出: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出增长不是推动GDP增长的因素,但是不能否定其在反经济危机中的巨大作用;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是推动CPI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制定货币供应量政策时,既要考虑到推动GDP增长的目的,也要受到CPI上涨的制约,需要在二者之间权衡;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研究均衡的利率,实际利率要向均衡利率靠近,并且要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以达到最大的资本积累量,保证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了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是代表物价水平的重要物价指数。经济增长通常使用GDP增长表示。根据GDP生产法,GDP是三次产业总产值之和。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三次产业的生产总值增长率与CPI增长率的比例关系。实证结果表明:GDP与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同时都与CPI增长率成正比例,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与CPI增长率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正1.经济增长告别过去两位数高增长模式,进入次高增长阶段,官方文件对此的表述是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2001~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平均值为10.4%;从2012年初至2014年初,各个季度的GDP增长率都在7%~8%之间,2014年一季度GDP增长7.4%。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只要年均7%  相似文献   

8.
我国通货膨胀与农产品价格、经济增长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VAR方法研究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经济增长互相之间的影响.研究发现: (1)GDP的增长有很强的惯性,GDP受CPI和API的影响非常小,而对CPI和API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2)CPI也有很强的惯性.表明通货膨胀一旦发生就不易控制.OPI受GDP的影响很大,受API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CPI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对API的影响也较大. (3)API主要受GDP和CPI的影响,但自身也有滞后影响;API对GDP和CPl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以发现,我国目前过高的经济增长是以偏高的CPl和API为代价,而且是高的CPJ导致了高的API.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3,(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物价波动比较明显,针对这种现象,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物价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运用"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对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的关系进行定性分析,指出由于GDP高速增长,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而出现价格波动;并依据1990~2011年的统计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用Eviews软件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指出GDP增长率对CPI波动有同向滞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延群 《金融评论》2010,2(5):28-36
本文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在VECM模型框架下,实证分析货币供给M1、M2与GDP、CPI、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系数,目的在于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M1和M2,哪个指标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结果显示,在样本期间,央行的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同时,从可控性和相关性看,M1应当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外.本文对央行2007年以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的含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两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出现较大反复的可能。出口快速增长将拉动我国经济恢复较决增长状态,但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扩张力度的大幅度紧缩,将对我国投资和消费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需求波动引致GDP增速大幅度波动,2010年各季度GDP累计增速呈“U”型,2011年各季度GDP累计增速呈倒“U”型。未来两年我国CPI和PPI季度累计涨幅均将呈“U”型发展,物价涨幅超过5%的严重通货膨胀现象将出现在2011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12.
杨旻  赵果庆 《经贸实践》2016,(3):307-309
中国高M2/GDP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协整理论,以误差修正模型把我国GDP与M2关系分解为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关系,并根据"十三五"期间GDP不低于6.5%目标,测算出我国M2长期均衡供应量与短期供给量,进而估算出均衡与短期M2/GDP.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M2/GDP值还继续攀升,严重偏离均衡值,将给我国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为此,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应有效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控制M2规模,更主要的是盘活M2存量,提高M2对GDP的增长效率,化解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试图求解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并对与此相关的金融政策选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M2/GDP的变动路径具有Logistic曲线的基本形状,将经历先加速上升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本文估算了我国M2/GDP的增长上限及其变化拐点。研究还发现,M2/GDP的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通胀压力加大,只有M2/GDP偏离动态增长路径时,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据此本文估算了2005年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区间。本文认为,应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合理确定货币总量增长速度,继续推进体制性改革等措施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因素之一,货币供给对物价的影响研究不仅是金融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热点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物价上升,通货膨胀严重。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在加快,中国M2/GDP比率屡创新高。目前国内的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通胀压力较大。本文在分析了金融危机五年来国内M1与CPI的因果关系后,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VEC模型研究发现,我国基础货币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CPI、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具有趋势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基础货币的可控性与可测性良好且流通速度较为稳定;基础货币对实际GDP增长率偏差的反应程度要高于通货膨胀率偏差,需在规则设定中赋予更大的权重;能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双重目标的基础货币规则,其目标值的设定可以是点或是区间,而区间目标既能体现规则的严肃性又能实现操作的灵活性,还能满足货币政策逆风向调节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经济形势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经济回升势头趋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9%,增幅提高2.3个百分点。从1997年以来季度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轨迹看,自2002年始,我国经济回升的态势明显趋强(见下图)。与此同时,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都在不同程度地升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02年达到16.1%,今年一季度更达到了27.8%的较高增幅;消费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增长,国内需求明显扩大。货币供应量增幅提高,2002年M2和M1的增长率都达到了16.8%的较高水平,一季度末M2和M1的增长率进一步提高到18.5%和20.1%,接近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价格总水平也改变了持续走低的态势,一季度居民消…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利用1979年至2004年之间中国GDP季度数据,采用三区制马尔可夫均值和方差转移的二阶自回归(MSMV(3)-AR(2))模型和贝叶斯Gibbs抽样非参数估计方法,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MSMV(3)-AR(2)模型对我国经济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拟合,显著支持增长率序列具有三区制状态:低速增长阶段,适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增长阶段的均值、方差、阶段性之间的转移概率的不同。我国经济周期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增长阶段的自维持概率和阶段性之间的转移概率的不同。此外,我国经济"适速增长阶段"的稳定性最高,"高速增长阶段"的平均持续期最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断减弱,各国经济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天量的货币投放再度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货币数量理论所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所代表的政府干预主义在货币供应量对价格水平的影响问题上存在分歧.正确认识这种分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中国1996年1月~2009年3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在引进房地产市场价格指数和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基础上.对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与价格水平CPI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数量理论在中国仍具有一定的适用性,M2和CPI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但M2的增加并不能引发CPI同比例的上涨;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存在,股票市场价格指数的变化对CPI有重要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不明显,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变化不会对CPI变化产生明显影响;CPI具有较强的惯性。因此,当前中央银行要引导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将货币政策目标的重心由保经济增长回归到维持物价稳定上来,防止预期的通胀变成现实的通胀;同时,还要关注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对CPI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选出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显著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GDP同比增长率、食品价格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有重要影响。同时,本文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今年3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7.8%,较2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从2012年2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7%-8%区间,预计4季度仍将保持在这一区间,因此到今年底,经济增长保持在这一区间的时间将达到7个季度(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