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障和扩大公众参与是确保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在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对于构建地方服务型政府、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公众文化素质较低以及特殊的行政文化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对民族地区发展非常不利.今后应当从政府、公民、制度等层面采取措施,切实把公众参与融入到公共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试论公共决策中的公众不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然而由于体制、参与渠道、参与热情和效能感以及对参与的成本、收益预期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导致公众不参与.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和避免公众的不参与.  相似文献   

3.
行政决策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能,正确的行政决策是推动行政管理顺利运行的保证.本文在探讨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实现行政民主化、科学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公共决策模式的转变,公众参与科技决策势在必行。有序的公众参与是实现科技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和保障。但我国传统的体制和政治文化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公众参与能力的缺乏等诸多现实障碍阻碍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因此,我国应该采取转变决策理念、建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体系、提高公众参与能力等措施,努力推进公众参与科技决策。  相似文献   

5.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余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9):116-119
各类公众参与方式是否恰当以及各种参与方式的程序是否得到有效保障,都直接影响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实施效果,并最终影响项目决策的质量。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各种公众参与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了完善各种公众参与方式的相关措施,以有效提高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公众政治参与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具体形式很多,不仅涉及直接选举和全民公决,还应包括公共决策听证会及其他一些形式,其中,公共决策中的听证制度﹙Public Hearing System﹚是现代民主社会普遍推行的用于保证各方利益主体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最终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乃至法制化的一种重要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现行决策机制的现实特点,并对安徽乡镇政府决策情况进行了实际调研分析,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的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8.
李晋维 《时代经贸》2014,(6):231-232
公共决策往往会涉及到千百万人的利益,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部分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保证我国公共决策的民主性、公正性和合理性,法治原则要求公共决策要有广泛的公众参与。而听证作为公众参与的一种方武,其引入能够使决策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对公众参与制度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园此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听证制度的价值和发展状况的分析,从而体现出公众参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将公众参与作为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手段渗透到环境法绩效评估过程中,可真实、客观地获得环境法律实施方面的评估信息与结果。文章从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入手,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公众参与的制度与实践,结合我国的基本现状和具体国情,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完善我国环境法绩效评估制度中公众参与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张圯姣 《时代经贸》2007,5(11):11-1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对策,包括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规范决策程序、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干部选拔培训制度、提高决策者素质等.  相似文献   

11.
政府决策既是政府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行政的重要内容。互联网的发展对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12.
刘小源  罗文宝 《当代经济》2016,(16):120-12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以移动终端设备为主流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迎来了新媒体时代,引发了一场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途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背景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途径和对行政决策的影响程度,从“耳濡目染”向“手指文化”转变,使公众参政、议政、问政的地点从“四处奔走”向“在家成事”转变,使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途径和对行政决策的影响力不断凸显出来,利用新媒体提供的技术条件参政、议政、问政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政府对行政决策的影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的应用使得政府的行政决策更民主、更科学、更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已成为政府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考量标准之一。将受行政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纳入到政府决策系统中去,不仅关系到行政决策本身的合法性、民主性和可接受性,更重要的是要与政府自身要求的提升、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和公民主体意识提高相契合。而过往理论界对于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模糊、缺乏明确系统的价值定位阻却公众参与行政决策长效化、制度化;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之应然定位中仍然存在着"程序性虚弱"的问题。回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的价值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圯姣 《时代经贸》2007,5(11X):11-1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对策,包括健全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规范决策程序、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干部选拔培训制度、提高决策者素质等。  相似文献   

15.
要有效提供公共服务,除财政提供保障及社会合理分担以外,还应构建以下几点链条等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1.公共服务提供的科学决策机制。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中,决策机制的创新是根本性的。合理科学的决策机制能够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公众参与更加广泛、信息更加透明、民智或民意的表达将更加充分,公共服务提供的内容也会更加贴近现实。因此,应建立公众参与、专家咨询、政府决策三者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保证公共服务决策的科学化、透明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在重大公共服务的决策上,除必须依据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的要求和规定的程序、权限…  相似文献   

16.
行政决策是行政部门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式,决策的科学性直接关系着公众的切身利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公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铸就了公众更好地参与决策的平台,公民可以更加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行政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使得公众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肆无忌惮地发表虚假信息进行恶意传播,这威胁着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公众如何利用自媒体拓宽影响行政决策的途径保护自身利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对自身权力与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老百姓更积极的去关注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决策,而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也促进了公民参与政府议事相关制度的改进,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更是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之一.关于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符合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这一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公众、政府与参与途径这三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8.
经纬新议     
纪陆 《经济管理》2005,(11):1-1
一.建设现代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 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一)加快实行政企分开。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包办企业投资决策,真正落实企业自主权。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使政府职能符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三)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深入调查研究,发扬民主,掌握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律,使决策真正做到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特别是在政府决策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文试图从这些问题着手分析,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政府决策机制的合理对策,对促进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以及社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玲志 《经济师》2003,(6):224-224
文章阐述了基层农行实行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对如何实现基层行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