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生态经济学则通过多学科相关理论以及多元化方法取得研究进展。二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的视角和追求,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注重规模和效率,追求弱可持续性;而生态经济学强调发展,更重视分配和公平,追求强可持续性。深刻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经济学本身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源经济学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资源经济学源流、资源经济学的奠基和进展等方面回顾资源经济学发展的简要历史进程和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其当前的研究焦点进行扼要的点评。  相似文献   

3.
现有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存在着经济学学科性质不突出、学科一体化不够、学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建设的难点与特点,提出研究对象与主线、目的与任务、指导思想与方法,设计该学科的框架结构与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盛行而逐渐形成的理论热点-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了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理论框架的意义根据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含义,探讨并提出了农业可待续发展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是两门具有姐妹血缘关系、但不能相互替代的新兴学科。本文通过分析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阐述其学科体系的差异性,从而界定各自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内容、性质,学术界有诸多不同的观点,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中国环境经济学界经过多年的探索获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提出环境资源论、环境价值论、环境生态论等五种理论,并对制订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保护所应采取的措施提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种质资源经济学是以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资源观为基础,从经济上来分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包括从宏观上研究种质资源的配置、保护与管理等各项活动对区域产业经济效率的提升、产业布局结构的优化,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借助交叉学科之间的知识关联,界定其研究边界,以此来探讨种质资源经济学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从学科的基本性质看,生态经济学是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理论学科,它提供了过去许多单一学科(包括生态学和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生态经济问题的一种新思想的新方祛,从而为人类调整资源利用的行为,实现生态——经济——资源——环境关系协调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 生态经济学是在人类为寻求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矛盾的客观需要中产生的,也只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实验方法在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研究中日渐兴盛。在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中,经济学实验主要研究社会困境和合作行为,包括体现社会困境的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以及测试那些用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制度安排和研究资源环境问题中的个人评估等等。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资源环境问题的实验经济学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还需要拓宽研究范围,并加强对政策评价和交叠地带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正在形成中的横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战略学和法学的新兴学科。构建这一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及其经济运行过程是否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至今还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答案。提出由物质本源论构建起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广义物质变换理论基础;由社会发展构成要素论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基础;由广义经济学和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转换、循环、代谢与平衡理论构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的理论思路。试图揭示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实质,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构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理论基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学从诞生之日起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峻挑战。认为生态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物的可替代性假设、价值观和财富观四个方面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经济学缺陷的根源,辩证分析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关系,指出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各自运用范围;最后对生态经济学定位和分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信息经济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论述信息经济学,特别是信息非对称理论在人力资源、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对我国在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有待用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I sustain that the discourse of economic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ubstantial contributors to the erosion of the democratic ideal. The first argument used in this case against economics concerns its attempt to be considered a neo-naturalistic science; the second, the fact that economics considers democracy contradictory to the expression of its scientific rationality and; the third, the fact that economics crowds out people from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by pushing them into the hands of experts. Because partisan political programmes have essentially become economic programmes, economics should contribute to substantive democracy. In order to do so, an alternative discourse to mainstream economics must be proposed. An economics favourable to substantive democracy should, thereby, be political rather than naturalistic, pluralist rather than monist and, instead of crowding out people from decisions processes, should aim at the co-production of economic knowledge with those concerned by the outcome of economic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4.
Heterodox economics has its critics. Most of the criticisms are friendly comments and analysis directed towards improving heterodox economic theory. However, the critics and their criticisms that are the concern of this article are the ones that challenge the existence of heterodox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community of heterodox economists as manifested through their graduate programs, conferences, journals and identity. These critics observe that the academic status quo in economics, as manifested in its department and journal rankings, rules of academic engagement, and it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favor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that it is unlikely to change in the future. Consequently, they argue that heterodox economists can survive only if they become more like mainstream economists. With focus on assimilation, the critics direct their criticisms towards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terodox community and to th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heterodox economists. This article is a response to the critics.  相似文献   

15.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科学标准的辨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金沛  邢祖礼 《财经研究》2005,31(12):41-53
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的运用历来都存在争议.文章在对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区分的缘起、内容和产生后果的分析基础上,对经济学的"科学性"标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对经济学研究中忽视甚至无视价值判断等一系列规范性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规范方法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经济学本身的学科属性决定的.实证主义经济学和规范主义经济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防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分支学科之一,与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已经发展成为非常成熟的学科,但由于这门学科本身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这门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滞后性,使得国内经济学界对这门学科的历史及其在中国发展的现状缺乏了解.本文力图介绍现代西方国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并回顾中国国防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旨在使国内主流经济学界对这门学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予以关注,并参与到这门学科的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17.
Given the emphasis on social provisioning in heterodox economics, two of its central theoretical organizing principles are the concepts of the total social product and the social surplus. This appears to link heterodox economics to the social surplus approach associated with the classical economists and currently with Sraffian economists. However, heterodox economics connects agency with the social surplus and the social product, which the Sraffians reject as they take the level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ocial product as given. Therefore the different theoretical approach regarding the social surplus taken in heterodox economics may generate a different but similar way of theorizing about a capitalist economy. To explore this difference is the aim of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