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也在拉大 ,并呈扩大趋势。如何看待区域差距拉大问题 ,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成长过程中非平衡发展而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施的区域推进发展战略,已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到令社会各方人士普遍关注的程度。通过对中国区域差距现实状况的简单阐述,提出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4.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长期困绕中国发展。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欠发达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对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缩短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依然存在区域不协调问题。东西两翼与珠三角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是4倍多,省内发达地区与山区之间的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广东整体经济发展的超前性并没有消解区域差距,反而在要素资源分布、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方面加剧了欠发达地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间的差距。本研究以广东为案例,期望从生态文明角度探讨如何提升欠发展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加生态文明内涵。将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渗透在广东欠发达地区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其中关于广东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走过的弯路,以及欠发达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思路,期望能对全国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有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会导致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空间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会随地区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削弱。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所展开的经验分析也与理论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这为我国政府在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地区差距也逐渐显现。如何缩小地区间差距成为越来越受各界关注的话题。政府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西部开发的一系列政策,而学者们也从他们各自的视角来探询缩小区域间差距的有效手段。蔡等人的新作《制度、趋同与人文发展---区域发展和西部开发战略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就是对这一问题长期潜心研究的结果。对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问题的研究,可以认为是对区域开发理论研究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是新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解决地区差距问题是区 域经济统筹发展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中 国地区间发展差距的扩大与体制和政策因素紧密相关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理论上 分析了市场因素不能自动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发展而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因,提出政府 在区域经济统筹发展中的基本定位:区域经济统筹发展需要政府干预,但这种干预必须以市 场为基础,并从财政、金融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文举 《生产力研究》2005,(3):166-167,189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1997年~2002年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这几年中,区域产业结构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之一,其贡献份额约15.9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逐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发展较好,西部地区有所好转,但是中部地区的整体状况却比较差。提出在协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多渠道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而且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阶段以及各省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区域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又进一步缩小的过程。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人力资本提升、城市化水平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国际及国内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未来我国区域差距的变化趋势仍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缩小地区差距依然是我国中长期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融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融通的思考□张世奇缩小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是一个跨世纪的难题。加速落后地区的开发,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任务。笔者认为,中国东西部社会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与文化发展战略的共振。人所共...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口素质普遍的一个观点是:目前我国人口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并且地区差距大。人们对人口素质差距的认识普遍来自于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感知,形成这种观点的原因在于反映人口素质的部分指标同时也是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因此,地区人口素质的评价结果往往与地区经济发展高度一致。但是,地区人口素质差距真的与经济发展差距完全一样吗?借鉴协方差分析思想,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对传统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包含外部经济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我国人口素质进行实证研究。我国地区间外部经济环境效应显著存在,经济环境能影响人口素质的外在测量指标,但剔除外部经济环境效应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地区间人口素质差异明显缩小,实际上,地区人口素质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作为考察的地域单元,采用相对发展率测量了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并通过多层次分解的Theil指数描述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经济差距以及贡献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经济的相对发展率差距很大;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经济差距正在逐年拉大;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东部和中部内部差距对全国整体差距的贡献率持续下降,而西部的贡献率呈波动特征;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79年以来对全国整体经济差距的贡献率呈持续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赵伟  何莉 《技术经济》2007,26(5):107-1121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Shorrock的分解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日益扩大的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发现1978-2005年对外贸易对省际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贡献率为33.77%。接下来,本文将对外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归纳为乘数机制、技术扩散机制、集聚机制和竞争机制。最后,本文指出缩小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利于平衡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密  盛玉雪  刘秉镰 《财经研究》2012,(4):4-15,122
文章以非均质空间结构的层次关系为虚拟轴,以区域差距的三种基本形态为纵轴,以竞争与互补的互动关系为横轴,力图构建以区域差距为主的结构分析和以空间互动为主的关系分析相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变异系数变形及考虑空间横向和纵向联系的Dendrinos-Sonis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1978-2008年我国八大区域差距与空间互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1)我国八大经济区域中的经济差距包括良性、中性与恶性三种基本类型;(2)非均质空间特征下,我国仍以计划空间为主导,根据纵向联系作用于横向联系带来的互动方式不同,多层次空间互动模式存在差异;(3)恶性区域差距向良性区域差距的协调发展需要形成互补与竞争的适配性。  相似文献   

15.
张明  谢家智 《财经研究》2012,(3):93-104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数据,借鉴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构建空间计量模型,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中国地区间价格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以及影响价格空间传导、促成空间差异的经济社会因素。结果发现,距离相近地区价格的正相关性逐渐增强,中国的国内市场趋于整合;但地方保护和对外开放等因素制约了国内地区间产品和要素的流通,弱化了地区间价格的空间传导,是形成价格地区分化的重要原因;各地区产出缺口差异也是促成地区间价格差异的重要因素。另外,在我国地区价格的动态变化中,国外产出缺口已取代地区产出缺口成为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66,自引:7,他引:366  
本文考察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 ,分析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及其动因 ,考察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变化的作用 ,同时也考察制度变革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判断地区差距变动的未来趋势 ,并分析在不妨碍经济效率的前提下 ,哪些政策因素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县域1980、1990、2000和2005年的农村发展数据,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特征,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成因.结果显示:东部沿海整体及各省市内部农村经济增长区域差异趋于收敛,但省际的差异逐年增大;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区位条件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农地资源丰度与农村经济增长水平存在负向关系,人力资本强化了农村经济增长差异;经济基础是决定农村发展地域差异的主要成因,产业非农化进一步扩大了区域差异;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显著,政策等社会因素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与棋局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孙峰华  刘宝琛 《经济地理》2005,25(6):761-766
探讨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化,指出其演化过程经历了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研究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发展演变,并对目前中国空间经济区划进行了定位,在三大经济地带内划分出九大经济区,提出了中国空间经济区划的“三九”模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性及其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巨大差异性,为解决这一重大课题,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原理和棋局战略。这不仅为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中国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迅  冯敬娟 《技术经济》2011,30(6):65-68,99
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圈、渝西地区和库区生态区三大经济区域,分析了2000—2009年重庆市三大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绝对差异和泰尔指数,将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来评价重庆市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现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在逐年扩大,区域间差距比区域内部差距的扩大速度更快。提出建议:对经济差异的调控应以缩小区域间的差异为重点,同时加强各区域经济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发挥经济中心对周围各区县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公务员工资地区差距较大。依据客观的数据和科学的办法,建立合理的地区之间工资关系,缩小地区之间的公务员工资收入差距,这是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地区差距的相关理论,研究了公务员工资地区差距的特点,考察了公务员地区工资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了目前公务员地区工资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合理公务员地区工资关系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