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原来的乡村地域性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或正在解体,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新型的合作经济格局。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这一趋势,从而正确地引导农村合作经济健康地向前发展,对于进一步引深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组织中的两种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组织中的两种类型。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即在行政乡村范围内,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组织,明显不同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以村民为服务对象,以规模经济为特征,满足成员共同经济需求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谈到股份合作制时,提出:“以农民的劳动联合和农民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更应鼓励发展。”这是值得仔细领会和对照执行的。关于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和作用,在当前乡镇企业改革中,理解不尽一致。有人认为是股份制的一种,含有合作制的成分;有人认为是把股份制适当融入合作制。笔者倾向于后者,认为股份合作制应当落脚在合作制,这是一种集体经济,也可以称为合作经济,区别于社区集体所有的另一种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上已有一、二百年…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涉及到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针对这一点,文章重点研究了农村集本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促进乡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经济亦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曾经为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对我市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沿海经济环境的需要,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正>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赋予了集体经济的新含义,与修改前的宪法比较,其含义有三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集体经济的构成不同。宪法修正案第六条将宪法第八条一款:“农村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富业和饲养自留畜”。修改为:“农村中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这一修改使集体经济的构成由单一层次变为家庭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出现审计手段不强、程序不规范、无法可依等问题。本文结合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对强化审计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管理的规范化进行分析。以期能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行为  相似文献   

8.
潘石 《经济纵横》1996,(7):17-20
论私营经济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潘石一、充分发挥农村私营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村私营经济一产生,便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存在与发展。在农村经济结构中,不仅有集体经济、合作经...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日益成为基层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与村庄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通过对浙江省126个经济薄弱村调研结果发现,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农户收入水平、农村区域地理环境、村庄规模以及村庄内部党员结构、宗族结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基于关键要素的分析进一步发现,集体经济发展不仅是资源要素禀赋问题,也是合作治理视角下交易成本与社会成本的管理问题。发展集体经济日益从一个生产性问题变成管理性的农村资源规划与利用的难题。因此,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作治理成本的有效化解。重新认识集体经济发展的依赖与功能是未来集体经济再造的关键,也是村庄有效治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齐力 《经济师》2006,(4):27-28
党的十六大肯定了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多种类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文章通过对分散农户经营创收微观过程的分析,站在宏观经济角度,利用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论述了我国农民奔小康必须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农业发展离不开合作经济的观点,对新时期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论证,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小玲 《经济前沿》2010,(2):97-104
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我国31个省(市)1997-2008的面板数据,对社会资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社会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却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的互动效应对经济增长起着推动作用。最后本文从政府应注重投资社会资本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的方向——以资本社会化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需要区分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和社会资本。改革的第三个阶段核心是国家资本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第三阶段的改革取向是从政府经济转 向社会经济,基础是将大量的国有资本改造为社会酱在此基础上,将国家在投资企业家就业风险承担等方面的政府经济模式转向社会投资风险社会,企业家有市场选择、自我创业、自我就业等的社会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通过建立分析农村金融作用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农村金融作用质量的得分,分析各因素对农村金融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农村经济货币化程度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对农村建设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挖掘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户增收的作用,要扩大农村金融规模,强化支农效率:改革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引导资金回流;加大城乡金融调控力度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规模的设定目标在于使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不受到风险冲击的影响。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农户经营和消费等决策行为的现实特殊性导致了标准最优社会保障规模理论的结论不再适用。为保障农户长期福利水平最大,当前我国农村小农经济地区需要比城市产业化经济更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的逻辑在于农户自我经营性特征导致了农户对于风险厌恶的增加,并且生产经营预付资金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的困难更大,同时借贷约束更加严重;而为人力资本储蓄动机使得从负向冲击中恢复所付出的成本更高。这些结果都导致增加社会保障规模能够极大地提高经济中个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5.
古巴作为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其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水平却位居世界前列。古巴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初步建立、快速发展和新改革三个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古巴已经建立了国家主导、保障充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相对于其他国家仍然比较落后,为此,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古巴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对高管团队人口统计学特征指标和企业绩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高层梯队理论和代理理论,研究了高管团队不同层次的属性(自然属性、能力属性和治理属性)与企业不同层次的绩效(成长绩效、增长绩效和经营绩效)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CEO的社会资本在两者关系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如下: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与高管团队的管理素质有关;CEO的社会资本削弱了高管团队的管理素质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国现实环境中存在的"关系"不利于中国企业整体的成长。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对于企业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经贸高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并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在分析中国经贸发展概况及社会管理对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等对策建议,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实现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农地征用补偿制度产生了诸多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现实障碍.本文对新中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进行梳理,对不同阶段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根本问题不在于补偿标准,而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公权力的无约束、土地生产要素功能的被忽视和农民权利的缺失.因此,今后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改革应主要从上述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local social capital on job-related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 A household’s social ties in the region of origin, which we refer to as local social capital, may deter migration, because local social capital is location specific and an individual cannot benefit from it if s/he migrates. In view of Chinese gift-giving culture, we use household expenses on wedding gifts for family members outside household, relatives and friends as a proxy for local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we find that in rural China local social networks have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n migration. The IV results suggest that a 10% increase in wedding gifts expenses results in roughly a 1.1 percentage points decrease in migration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20.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为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为了扩大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本文以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以1993-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额和股市筹资额共20年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相关性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进一步实证研究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发现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从而说明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