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推动中国与中亚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探索以创新、多元的路径深化合作,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入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应立足资源和地缘基础,推进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建设;正视文化和现实差异,加强次国家层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采取综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合作近年呈加速发展趋势,并出现了显著的贸易与投资"内敛"趋势.中国要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区域经合作,着眼于市场多元化战略,统筹贸易、投资、金融等政策措施,实现区域经济合作布局的总体协调.  相似文献   

3.
《大陆桥视野》2006,(12):42-42
最近在乌鲁木齐召开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强调,将通过合作建立健全本地区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各国贸易投资往来,扩大人员、信息和技术交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扩大经贸往来,完善合作机制,努力把本地区建设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出席本次会议的中国、阿富汗、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八国的代表团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六个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的代表,就深化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都坦露了深切的愿望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程中海  罗芳 《经济师》2008,(5):277-278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西部大开发”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中亚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中亚各国已经成为兵团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文章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阐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鉴于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对本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亚五国纷纷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优势,将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加强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但总体上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还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合力。中亚国家政治诉求和经济利益目标不同,相互间贸易量小且投资很少,导致中亚经济体内部经济联系减弱,加之西方大国的利益角逐和对“主权”的敏感性,这些都减缓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枢纽地段,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能源是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的关键领域,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中细分的商品和能源类别格局。文章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采用SITC Rev. 3的商品分类方法,按照贸易合作、商品格局、能源结构的逻辑顺序层层深入,分析中国与中亚地区1992—2017年的贸易与商品格局。研究发现:①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合作持续推进,中国总体处于贸易顺差地位;②中国从中亚地区主要进口初级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对中亚地区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③中国从中亚地区进口的能源产品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国别上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前者以石油为主,后者天然气占主导,空间上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滨里海盆地、南部的滨阿姆河盆地等区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政治、经济榕局都具有深远影响.两者经济合作既有地缘、资源、经济政治合作环境等优势,也有基础设施不配套、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政府服务不全面等问题.发展两者经济合作应建设运输网络、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双边人才交流等.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我国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亚欧经济一体化、实现包括中亚在内的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创造了新契机。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尚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不完善、贸易投资结构不平衡且经贸依存度低、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未来应在基础设施、制度软环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及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等方面继续加强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贸易、投资和地方性的双边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并没有重大突破。根据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组成区域贸易集团的贸易创造效应会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06,(10):24-25
本刊讯9月5日,历时5天的第十五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乌洽会)圆满闭幕。本届乌洽会由商品展洽、投资洽谈及中西南亚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三大部分组成。来自俄罗斯、中亚各国、巴基斯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名外商参会。上海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中东地区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地区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但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中东地区毗邻中亚,是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重要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兴起将成为中国与中东地区双方经贸合作新一轮发展的起点。商贸物流通道的建设,区域合作平台的搭建和贸易投资市场的发展都将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东盟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东盟近期的经济一体化目标是实现区内零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的目标是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三个"共同体",实现"东南亚一体化"。此外,东盟还积极推动"地区对国家"、"国家对国家"和"地区对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使东盟在亚洲以至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中国与中亚国家持久、良好合作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点之一。当前,中国-中亚经济一体化初露端倪,前景是乐观的,但也存在阻碍经济一体化的不利因素。通过立足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贸易的实践,对影响中国-中亚经济一体化的因素进行比较性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双边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地区内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不均衡发展,而这一发展趋势还将延续。今后一个时期内,亚太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可能将更多地表现为以"功能性建设"、"贸易便利化先行"为特征的多边贸易合作,以及以做大做实"清迈协议"为主的多边金融合作。中国应该在加强双边合作机制基础上,采取灵活、现实的手段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经济合作,推动亚太经济合作走向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国争夺市场、资源以及能源的重要手段。首先借鉴合作博弈模型提出3个命题,讨论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充分条件,其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测度中国—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从而获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必要条件,再次从交易成本的视角考量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约束条件,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随着改革深入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市场和国际大市场。我们在研究诸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等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时,把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纳入其中加以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常人们习惯上把包括中国新疆和独联体中亚五国在内的地区统称为中亚地区。在这一地区,由于存在着地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地缘经济的便利性和地缘文化的相似性,使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相关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选择。这是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坚实基础,不仅使双方经济合作必不可少,而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在亚洲兴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南亚经济合作区等在亚洲地区出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掀起了亚太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热潮,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目前,亚太区域合作的经济一体化形式以双边区域贸易协定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亚太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将会越来越强。笔者分析当前亚太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基本状况,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探析中国应采取哪些策略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相互依赖理论以及"支配-依附"理论,本文研究了能力结构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模型,通过对中国地区能力结构的差异分析和东亚其它国家能力结构的评价,说明东亚经济合作是分层次的,中国参与有利于合作的稳定,日本的参与有利于合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大幅增加。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探究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整体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呈显著倒U型关系。未来中国对中亚投资存量的增加并不能带动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中国投资中亚与中国从中亚的贸易进口已由过去的互补关系逐渐转为替代关系。分国家回归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加大对哈、塔和乌国的投资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需求,中国对土国和乌国的投资存量每增加1%,从这些国家的进口贸易额将分别增加0.725%和0.307%。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以县域为单元的地区合作已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选择。本文扩展出了一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产出、贸易与增长模型,探讨县域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合作能够通过减少非自然贸易壁垒提高地区贸易开放度,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县域规模越大,县域经济稳态收入水平越高;县域合作促使地区间贸易开放度越一致,越能提高县域经济的稳态收入和缩小因规模差距带来的县域经济收入差距。研究建议,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以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打破和消除县域之间的行政壁垒,以合作促进地区发展,构建城市一县域产业分工与产业关联以缩小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构建县域外部经济与生产网络,为县域经济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