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民转型要从人力基础、产业形态及空间形态三方面共同作用,以改变我国农民贫弱散的面貌。当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存在三大悖论,形成工业化升级与农民转型要求之间的矛盾体:就业优先与产业升级排斥劳动、城镇化吸纳农民进城但同时存在驱赶效应、土地制度的牵绊与农民转移的流动性。以上矛盾制约了农民转型,但同时也是农民转型的突破口。只有化解这一矛盾,才能实现农民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2.
当前县域城镇化面临一些障碍,亟待加以解决。本文针对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农民进城、城镇建设、管理服务等问题,探讨县域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促进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考虑到进城落户后生活压力增大以及会失去在农村生活的各种优惠政策而不愿意进城落户.深入分析农民不愿进城落户的深层次原因,破解阻碍农民进城落户的体制机制障碍,使农民由在城镇落脚变为到城镇落户,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3,(9)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在地域空间上的一种必然反映,同时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随着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提出,云南省也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新型""特色"城镇化之路。文章基于"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思考:从山地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角度说明城镇上山的成效;从"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的具体实施说明农民进城实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最后对云南城镇化道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就近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往农民在县域定居多归因于户籍制度和生活成本等因素,但却难以解释在户籍制度松动和经济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农民就近进城的基本趋势。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村社中,农民将土地视为“命根子”,地权稳定性成为农民行为决策的重要准则。因此,本文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民进城路径选择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对农民就近进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地确权产生的财产功能效应和生产功能效应分别给农民带来了“离乡非农就业”“留乡守土务农”两种激励导向,而就近进城则成为农民选择的兼容性策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更能促进东中部地区农民和家庭女性劳动力占比低的农民选择就近进城。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在农地确权情况下,农民农业兼业的意愿增强,从而促进其就近进城。笔者认为,农民进城路径选择隐含着深刻的产权经济学含义,这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农民工进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1990~2009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由22%上升到46.9%;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由2.54亿人增加到6亿人以上。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农民进城。按照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为城镇常住人口的口径计算,则目前进城农民(及其家属)占了城镇人口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存在半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不协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差距较大,且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机构优化相互促进机制存在脱节等诸多问题,限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长足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改善城镇人口的社会管理水平、协调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机构升级的区域布局、协调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的步伐等途径来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李士虎 《经济》2014,(4):32
正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那么,在党中央明确提出不能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来降低城镇化成本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经济》记者专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晓山为读者答疑解惑。"在城镇化过程中,无论是进城的农民,还是在农村生活的农民,他们的权益都应当得到充分的保护。"张晓山告诉记者,农民的权益包括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伪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农民进城”与城市吸融功能不足的矛盾、“小城镇化浪潮”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模式在于守地式的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而守地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城乡市场与产业的互动。这需要发展立足农村的“产供销一体化”大型商贸企业,破解农村市场劳动力流转、土地流转、融资与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下问题,构建城乡产业互动的交换利益基础,优化城乡产业体系配套和互补的对接方式,提升城乡产业合作的分工层次。  相似文献   

10.
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土地财产权的保护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农民工及其家属如何进城落户,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处理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学术界研究的甚少,没能从整体上研究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在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及其交易制度,并进一步研究如何保护和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争取对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个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集约用地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津国 《经济师》2010,(4):290-290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数亿农民要进城变为市民,承担这些农民进城的主力应该是全国的小城镇。而目前小城镇粗放用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改变,将延缓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文章有针对性提出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和基本保障。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布局失衡、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脱节、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等问题,影响了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通过推进产业结构演进、促进产业功能升级、引导产业空间转移、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及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加强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具有较强的互动关联性。新型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两者融合能够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城无产"和"有产无城"都割裂了两者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彼此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全方位的产业发展体系和践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山东、吉林、湖南等地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应制定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县域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障农民进城就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创新融资渠道,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培育新型城镇化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  相似文献   

15.
一、制约唐山市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因素1.产业结构升级滞后,产业关联度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密切联系的互动关系,推进城镇化必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镇化。唐山市城镇化程度低,其深层次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层次低。按一般经济规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时,第三产业比重应接近50%,而唐山市200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38美元,三产比重仅为31.1%,明显偏低。同时,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低,也是唐山市城镇化滞后的因素之一。2.小城镇建设数量较多但规模偏小,形不成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1990年,唐山…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商周刊》2013,(1):12-13
不乱占耕地建大马路、大广场甚至大空城,彻底解决进城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化。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城镇化。一定要用市场机制让普通百姓用3—5年的收入能买得起房。如果买不起房。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城镇化整体建设状况的基础上 ,指出了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认为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合理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土地、户籍制度问题和城镇管理体制问题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 ,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集中体现为“农民太多,农民太穷”。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免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转移就业的能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廖柳文  刘沛林 《经济地理》2011,31(12):2007-2012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步实现自身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一大必然趋势。基于辅以结构式访谈获取的160份长沙县外来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资料,探讨了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多数外来务丁人员有进城落户愿意,但受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工作和生活满意程度、农村宅基地、收入水平、政策和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小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真正实现了落户城市。要顺利实现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政府应从社会保障、政策配套等方面着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进城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存在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之一,实现"产城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文章基于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仅将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来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而且采用两阶段差分GMM法系统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构建双门槛模型检验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