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农业结构调整奠定天然基础。以农业多功能性为背景,首先,对长三角地区农业结构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然后,通过对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年均变化情况来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经济效应,并用灰色关联模型所计算出的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的关联度来验证;最后,建立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年增长率预期模型。  相似文献   

2.
贾美枝 《经济论坛》2002,(24):45-46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经历了几次适应性调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是当今及今后较长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任务。能否完成这个任务,对于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因素有多方面,下面从生产技术、市场功能及生产者行为方面做一些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困难及问题1.由于农民生产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局限,结构调整将受到长期的负面影响。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正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兆生 《经济论坛》2003,(15):23-23
党的十六大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深入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确立正确的调整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方面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结构调整必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既是我们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初衷和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判断结构调整成功与否的标准。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调整结构要实现…  相似文献   

4.
论山西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萍  赵月红 《生产力研究》2002,(3):173-174,179
农业结构调整 ,目的是要实现农业生产和市场对接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依据市场需求决定 ,应把《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规划的八大战略工程推进一步 ,把特色农业工程升格为有机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潜力产品 ,将有机食品作为山西省第十一大类潜力产品。以有机食品的生产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必须以农民为主体 ,各级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角色是为农民发挥主角作用创造宽松的环境 ,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户做不了、企业做不了、市场也做不了的事情上  相似文献   

5.
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泽平  鞠磊  宋文彬 《当代经济》2009,(22):104-105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振兴农村经济,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根本途径.为此,对湖北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发现嘉鱼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存在一些非政策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农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实惠.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一雅 《经济师》2006,(10):18-19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的重点是向广度进军,发挥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要,为今天的农业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1996年以来,尽管我国农业连年丰收,但由于粮食供给超过需求,使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合农业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基础,调整农业组织结构是关键,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根本。  相似文献   

7.
黄金家 《当代经济》2000,(12):44-44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业结构调整当然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自主权。但是,由于微观主体的农民的局限以及转型期市场动作的复杂化等原因,作为宏观主体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对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要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制定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杨德敏 《经济师》2004,(10):188-189
农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政府行为 ,其原因在于农业基础薄弱 ,市场失灵 ,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信息服务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等。因此 ,为确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政府必须履行宏观调控、规划指导、政策扶持、信息提供、科技服务、法制保障等经济职责。政府在履行上述经济职责时 ,应注意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原因在于:农业的弱质性决定农民增收的艰难性;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村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存在弊端;以及农业资源约束加剧、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尤其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使得农民相对收入逐年下滑。因此本文提出,改善农民收入状况要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主要立足于解决庞大人口的吃饭问题,致使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一方面农业连年丰收,出现农产品阶段性过剩;另一方面,供大于求使粮价持续低迷,谷贱伤农。农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使农业在保持总量供求平衡的基础上,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农业结构实施战略性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优质化。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一直进行结构调整,但主要是在数量上做文章,多了放、少了赶。粮食多了就种蔬菜,粮食少了就…  相似文献   

11.
裴一雅 《经济师》2006,(11):234-235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合农业发展阶段的客观需要。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基础,调整农业组织结构是关键,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根本。国外发达国家进步的历程就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发达国家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最终都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而步入了现代农业国的行列。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多年,但调整速度和力度过于缓慢,调整效果不够理想,农业发展依旧缓慢,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和农业产业化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显寿 《经济师》2000,(12):136-137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要调整好农业结构 ,关键在于科学用地。科学用地 ,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政治课题 ,必须深入研究。笔者结合所在重庆垫江县的一些情况 ,就此做些粗浅探讨。一、土地问题严重制约农业结构调整众所周知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 ,是农民的命根子。没有一定数量的耕地 ,农业结构调整就无从谈起。但是 ,耕地不仅是有限的 ,还不可能大幅度增加 ,还因建设用地等在逐步减少 ,由于人口逐年上升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资源及其科学使用 ,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加…  相似文献   

13.
中原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农业生产在中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平原农业态势及其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上拟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研究了结构调整的重点:传统粮棉主产区的结构模式、山地农业区的结构模式及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农业结构调整。以休闲农业带动型模式、中介组织连带型模式、龙头企业联动性模式、市场牵动型模式、产业化经营带动型模式为主的结构调整将有利于中原农业发展,以期为中原农业乃至全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结构雷同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农业产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关键是避免农业生产结构的雷同,示范户的带动将加快同类产品种植的推广,但正是这种推广方式,容易造成种植规模失控,形成生产过剩,政府在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提倡合理分工,控制总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防止社会某一农产品生产的过量投入,避免恶性竞争,达到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镇江市农业结构演进特征的分析,实证地解释了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提高农民农业收入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民—信息—市场的互动为视角,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信息化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效益增长空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信息化的合作效应;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四者之间存在“依次推进”的关系。“农产品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的主体应是“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及所带动的广大农民。政府适时进行的“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只可起引导作用。政府更应该做好的工作是大力推进农业科研体制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 ,迅速孵化出一批“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及其财政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主要在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及其弱质性。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生产存续和发展的必要性,而农业的弱质性又决定了农业生产存续和发展,以及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农民生存和生活的困难。正是这样一对矛盾的存在,决定了农业、农民及农村问题一定程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衡水是农业大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因此,调整好农业结构对提高衡水市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迎接入世挑战,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几年来,我们立足本地实际,从解决农民自身解决不了和解决不好的具体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参谋和助手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整合服务功能。农业结构的优化是政府…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因为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继续加大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从1999年中央提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至今已有四年,虽然出现了可喜的重大变化,如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见,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逐渐形成,农林牧渔大农业结构调优趋势明显,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外出就业和农户经营企业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