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技术领先地区(国)和技术落后地区(国)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Verspagen模型,建立了基于技术能力和路径依赖的技术赶超模型。研究表明,后发地区(国)实现技术差距缩小和技术赶超的关键不仅在于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还要打破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后发地区(国)不可忽视经济主体"有意识的行为",实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新的演化。因此,后发地区(国)一方面要培育自身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经济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快摆脱技术对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实现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2.
高志文 《经济师》2007,(12):44-45
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实现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结合,揭示了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在产业结构变迁中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提升为先导,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突变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赶超是经济赶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方式评价——基于金砖国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决定着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成为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趋势,但这些国家均面临着增长方式落后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其经济增长质量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还制约着其持续赶超进程。因此,及时有效地转变增长方式,是这些新兴经济体未来的重大挑战和不二选择,也是这些经济体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崛起的关键。文章通过对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这些国家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持续赶超发展的路径,以期对同处转型中的中国加快发展转变、持续赶超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后发国家企业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赶超。然而,后发国家企业在赶超过程中,面临赶超能力不强、先发企业技术阻击和市场排挤等情况,亟需国家政策扶持。以GVC(全球价值链)为视角,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后发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劣势,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和环境支撑3个维度构建了后发国家扶持政策框架,并借助该框架对中韩两国扶持高铁产业赶超的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指出,后发国家应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以及环境支撑等角度,从强化技术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建设、制度变革、资源开发和市场突围等方面制定政策工具,以扶持后发国家新兴产业的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5.
赶超国家经济体制其显著的特征是:东亚各国或地区政府大都具有强烈的经济赶超意识和强大的经济导向功能。他们往往以强国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并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一套发展措施和体制结构。具体而言,赶超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50国出口数据测算了各国金属制品产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系数,进而运用双重门槛效应模型对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的产品范围广化效应进行非线性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是各国发展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的赶超力度并不亚于发展中国家.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低于"比较优势零点"的形式演进,并不利于出口品的范围广化.而采取适度逆比较优势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赶超策略能促进一国的出口产品范围广化.相同的赶超幅度下,发展中国家所获得的广化收益往往会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目前的赶超行为对金属制品的范围广化效应并不明显,仍需适当加大赶超力度.  相似文献   

7.
静态和动态的比较优势分歧的焦点是贸易条件是否恶化,贸易条件又直接取决于一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虽然较低技术水平的商品客观存在着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但一国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来优化自己的贸易条件。随着技术链的拉长,传统的重商主义或进口替代加自由贸易两阶段技术赶超模式已过时,新的技术进步模式应该根据一国资源有效配置原则分为自由贸易、有限产业政策、有限战略性贸易政策三个阶段。中国当前的工业化水平要求采取第二阶段战略,才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8.
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 ,它分为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两种。根据不同的模型 ,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规模经济、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相互倾销等原因引起 ;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可以由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引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一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 ;产业内贸易既显示了一国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也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如果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从产业间贸易发展到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之后 ,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这将是我国经济赶超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反映。我们应当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最终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12)
经济增长基石来源劳动力,劳动力根基来自食物,品牌食物中隐含着国际竞争力。通过分析入榜世界品牌500强的14个国家11年(2005—2015)食物类面板数据,对上榜品牌食物进行排序,并给予权重建立相关模型,然后结合中间衡量指标,借以分析隐藏在食物背后的竞争力说明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实力,文章中称为食力。研究表明如果一国经济腾飞前,应存在食力外显。食力指标可以映射一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实力和竞争力。中间衡量指标是结合国家人口和GDP指标,创建的百人GDP对照指标。通过量化食力和匹配分析,揭示食物对一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不仅透视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可以预判下一年度一国经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启示,国家经济发展的之时,应对食物产业给予特别的支持。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重视打造食品品牌,培育国家甚至世界品牌是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中国劳动报酬提升远不及国民收入增长的"奇迹",在初次分配中占比渐趋下降。随着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推进,出口规模扩大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劳动报酬受惠有限,背离了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预期,尤其是在比较优势仍集中在劳动要素的情形下。本文主要检验中国外贸发展对劳动收入水平的净效应。在赶超发展的制度背景下,通过构造并使用不同的赶超程度指标,在控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所有制构成、技术进步等因素之后,本文仍然发现对外贸易有利于资本而非劳动。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进出口结构利用并固化国内"资强劳弱"格局,吸收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抑制其报酬提升。长此以往,我国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停滞在国际分工低端环节,脱离顺应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升级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有关技术追赶的经济研究多从行业(企业)特征因素出发,而轻视了区域间合作的溢出作用。从价值链和经济联动的视角拓展有关技术追赶的经济分析框架,基于2007年、2010年中国30省区区域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研究双边经济和技术追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国内价值链中,省际间的双边经济带动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各省份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差距;双边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样提升了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其技术升级;参与全球价值链也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升级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融入国际垂直专业分工依然是中国保持技术追赶的重要方式。建议加强中国区域经济联动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干中学、低成本竞争和增长路径转变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已经成为了共识,但大多数分析限于宏观分析,缺少对微观行为的机理讨论。本文从分析“干中学”的演进机制入手,得出了赶超型的供给曲线,然后针对“干中学”引起的套利型一哄而起的低成本竞争模式加以探讨,从理论和典型事实上理解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演进机制和技术要素组合方式,最后提出了通过供给政策和深化市场改革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发展战略与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会受该国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汇率制度时还会受到其发展战略的影响.本文考察了发展战略与汇率制度选择之间的关系,发现实施赶超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会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并高估本币币值,甚至采用多元汇率制度;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会选择固定汇率或者钉住汇率制度,一般钉住美元且波幅很小,并低估本币币值;而只有真正实施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才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政府很少干预汇率的变化.现阶段,我国要坚定地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并适当控制人民币的升值速度.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以国有工业经济主导的工业化进程是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有效措施,但是这种工业增长必然伴随于金融抑制政策。在先天发育不足的情况下,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不仅得不到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反而因工业经济的发展滞后而阻碍了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compiles labour input indices that capture both employment change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of labour in Taiwan, from 1994 to 2011. Up to 77.19% of average annual labour input growth is from quality improvement. Further decomposition reveal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growth i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followed by age structure. Moreover, we find that Taiwan’s average annual GDP growth rate does not result from capital investment but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a stable labour input to economic growth. Taiwan is a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 but because of the diminishing returns to capital, the catch-up effect has been slower than hoped. Additional capital investmen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effect on productivity, and the main source of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from labour quality, especially from highly skilled human capital. Making good use of these human resources creates a stable source of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6.
整合国际策略与双元学习理论,构建国际策略情境、国际双元学习的平衡和联合与后发企业创新赶超之间的关系模型。基于长三角地区327家外向型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发现国际策略情境以及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均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创新赶超,国际策略情境对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国际双元学习平衡和联合均在国际策略情境与创新赶超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国际化视域下双元学习与后发企业创新赶超的内在影响机制,延展了企业国际化、组织学习和创新赶超等相关领域理论空间,对于本土企业有效实施创新赶超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工业技术日益复杂化和系统化,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后发国家而言,要实现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首先要进行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的追赶。以我国高铁技术的追赶过程和路径为例,认为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必须以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科研、技术、资本等要素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复杂产品系统领域,进行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本土化理论——复合基础观,以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为例,结合后发企业追赶需要考虑的重要情境即机会窗口,分析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如何合理、灵活地采取复合式战略回应机会窗口,并利用机会窗口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从初始追赶到超越追赶再到行业前沿的追赶历程。研究发现,同一行业内不同机会窗口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某一机会窗口的出现也会触发其它机会窗口出现,进而引致整个行业机会窗口涌现;基于复合基础观视角,后发企业追赶路径的演变过程为:最初以技术模仿式创新为导向实现边缘赶超,继而以市场把握和扩张为导向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然后以全面协同创新为导向实现系统竞争力提升;后发企业通过实施复合式战略回应机会窗口的开启,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把握住发展机遇,实现追赶;与追赶路径演变相关联,随着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积累,战略回应机制也相应地呈现为“被动回应—主动回应—引领拓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本土化理论——复合基础观,以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为例,结合后发企业追赶需要考虑的重要情境即机会窗口,分析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如何合理、灵活地采取复合式战略回应机会窗口,并利用机会窗口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从初始追赶到超越追赶再到行业前沿的追赶历程。研究发现,同一行业内不同机会窗口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某一机会窗口的出现也会触发其它机会窗口出现,进而引致整个行业机会窗口涌现;基于复合基础观视角,后发企业追赶路径的演变过程为:最初以技术模仿式创新为导向实现边缘赶超,继而以市场把握和扩张为导向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然后以全面协同创新为导向实现系统竞争力提升;后发企业通过实施复合式战略回应机会窗口的开启,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把握住发展机遇,实现追赶;与追赶路径演变相关联,随着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积累,战略回应机制也相应地呈现为“被动回应—主动回应—引领拓展”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偏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的主导性政策选择.本文基于新中国60年经济发展史,把政府行为置于研究的中心,理解城市偏向经济政策演变的内生机制.研究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偏向是政府赶超的必然结果,而转型经济下的城市偏向则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的必然产物.持续的城市偏向导致累进的社会成本,从而为政府的政策调整提供契机.一个简单的两部门模型用于刻画政府主导下城市偏向的内生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