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正> 一、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给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既带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更要面对巨大的挑战。其一,教育作为12个大类的服务贸易之一,国外的教育机构将会争夺中国会计教育市场。国外的办学方式、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培养人才的质量,将对我们的会计教育造成很大的冲击;其二,对会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和国内企业走出国门,需要大批懂外语、熟悉国内外法律法规的高级会计人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会计改革力度的加大,中国会计将与国际进一步接轨,对执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将更高。因此,按照我国目前的会计本科教育现状,很难适应入世后的要求,必须采取积极的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育在我国人才素质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科学进步的快速发展,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能够培养出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文章从怎样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入手确立终身教育理念,根据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个人工作能力的胜任结合来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经济,要实现新经济环境下国民经济腾飞的基本目标,无疑需要一大批经过严格训练的不同层次的会计专门人才,会计人才的要求更多层面化,管理更严格化,而大学本科作为输送会计人才的最前沿,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本文细致的的提出了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设想,使会计教育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可操作化.本文旨在为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提出建议和方向,在未来漫长和艰难的改革过程中,会计教育的改革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努力与国际形势相结合,使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设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增强,特别是我国“人世”后,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具体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处理将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也对广大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是当前会计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给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从会计教学方法、教师考核机制、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等方面探讨如何改革我国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法》将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对会计本科专业来讲,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具有分层化特点。事实上,会计本科生毕业后,还不是高级会计人才。为此,我们从会计的本质属性、会计的产生发展、会计的对象、社会对会计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就业环境、会计职业道德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来探析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孙素梅 《时代经贸》2013,(12):105-106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袁给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从会计教学方法、教师考核机制、课程体系设置以及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等方面探讨如何改革我国会计本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与我国会计教育和改革事业的大力推进以及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相适应,我国会计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环境变化呼唤会计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丽  李贤友 《时代经贸》2008,6(10):125-126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会计教育体系的改革在所难免。作为会计教育体系环节的起点,会计教育目标的合理定位成为了关键性问题。会计教育改革要富有成效,就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确定相应的会计教育目标,为改革做好基础性导向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从中找出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不足之处,同时希望借鉴西方的优秀思想,对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合理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常辉  焦莉 《经济师》2009,(11):132-1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政治环境、科学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制度在从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职业界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会计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会计教育界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与会计职业界的需求相脱离,这些都与我国会计教育目标不明确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会计教育目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