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刍议旅游开发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是构成当地总体旅游产品的最基本的要素,它不仅是吸引旅游者来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还将影响来访游客的访问经历和满意程度.文章主要对目前我国旅游区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旅游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浙江临安太湖源为例,探讨了旅游区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水域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好旅游区水域旅游资源意义重大。文章以图们江水域景观旅游区为例,遵循科学发展观,指出应注重水域的生态保护,开发适合的水域旅游产品,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旅游深度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在对整个旅游区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分别对四个景区提出了深度开发的建议,旨在对西岭雪山-花水湾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试论旅游区市场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坚 《经济地理》1998,18(2):63-67
经济性、空间性是市场最基本的属性。旅游市场同样具有这些特性。市场与竞争总是相伴而生的、旅游区之间的空间竞争现象(实质是市场竞争)早已引起地理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发现形象地位低或新兴的旅游区在竞争中总受到同域中形象地位高、成熟的旅游区的压抑。如何摆脱这种不利局面、是市场定位必须研究的lxJ容。所谓旅游市场定位(以下简称市场定位)就是指确定目标市场与市场的范围。通过市场定位研究可以寻找到旅游区的方向、通过对旅游区特色研究能够寻找到开发的策略。可见、旅游市场定位是旅游区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l影Ill4旅游区市…  相似文献   

5.
郭胜 《江南论坛》2008,(11):54-55
旅游区作为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区别于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科研、教学、旅游和生产为辅的自然地域。旅游区在满足人们对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等要求的基础上还能为当地政府和人民带来丰厚收入,与纯粹的风景区规划相比需要考虑更多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旅游行政管理和规划部门应正视当前旅游区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旅游区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寻出相应技术对策,使旅游区的规划在开发与景观生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以取得开发、环保与经济综合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皖南旅游区旅游资源基本态势与开发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学钢 《经济地理》1998,18(1):105-111
皖南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黄山4个省辖市、池州、宣城2个地区(图1)、面积3.693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该旅游区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江苏钟山、太湖风景区、南连浙江新安江──千岛湖、江西三清山风景区、北面与本省著名风景区天柱山、大龙山、浮山、巢湖、琅琊山等隔江相望。在安徽现有的五大旅游区(皖北、皖西、皖中、皖东、皖南)中.皖南旅游区处于最重要位置。“以黄山为中心、开发皖南旅游资源。把皖南建成安徽的旅游基地”.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战略方针。因此、以皖南旅游区为研究…  相似文献   

7.
段德罡  刘恋 《城市建设》2011,(1):272-273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包括保护旅游资源,统筹土地使用,控制和引导开发建设,完善旅游区管理等方面内容。本文以丽江宝山石头城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以旅游开发为目的的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规划控制内容和指标体系,为其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态旅游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光  郭康 《经济地理》1993,13(2):77-80
当今,旅游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群众性活动,其参与人数越来越多,造成的物质、能量、经济、文化运转越来越大,在某些地方甚至影响到社会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两个实例的讨论,提出建立一种新兴旅游区——社会生态旅游区的设想。1 社会生态旅游区是特殊产物1.1 旅游发展突破了原有的经济平衡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者的基本行为活动,需要大量开发风景点,兴建文化娱乐场所,兴建商店、旅馆、公路、水路,甚至空运等交通设施,安装供水、供电、通讯、卫生等公用设施,大量生产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等。对于原来生产水平较  相似文献   

9.
综合近年旅游区总体规划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从旅游区总体规划理论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入手,通过众多的规划理论,集群、分类、提炼、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区总体规划理论体系,涉及到经济、环境、人文三大板块内容及规划学中心板块,其中包括十四个基础理论、十三个核心理论及七个创新理论,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旅游区总体规划理论体系,促进了我国旅游总体规划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贫困型山地旅游区可持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贫困型山地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其旅游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作者在分析贫困型山地旅游区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可持续旅游开发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六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发模式:(1)旅游开发主导模式——政府主导;(2)旅游景区经营模式——企业化经营管理;(3)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以生态旅游为基础,开发系列旅游产品;(4)客源市场开发模式——改善交通可进入性,树立特色旅游形象;(5)增强竞争力模式——加强旅游合作,形成区域联动;(6)旅游扶贫模式——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11.
旅游消费过程是旅游者空间转移的过程,其过程伴随着污染在旅游目的地的产生,最终对旅游消费者、旅游经营者及相关群体(如当地居民等)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旅游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已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福州主要温泉旅游区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分析福州三大温泉旅游区的特点,提出温泉旅游区在开发时应该因地制宜,找准符合自身特色的客户群,从而形成合理市场定位;对福州温泉旅游要进行整合开发,实现温泉旅游景区的优势互补,促进福州温泉旅游的系统优化和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梁明珠  王为 《经济地理》2004,24(4):553-555,559
发展生态旅游项目,除了需要保护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环境外,促进人文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和谐共存亦是关键的一环。其中,位于生态旅游区中的村落改造与利用,是体现生态旅游中保护乡土遗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广东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的某个村落改造利用问题为例,论述了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了积极协调、依法征地、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维护原有人文生态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旅游区(点)(以下简称旅游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核心竞争力是反映一个旅游区素质和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文章运用竞争优势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并结合旅游业的自身特点,以重庆涪陵天台峡谷景区为例,探讨了旅游区核心竞争力的营造方法,并提出了以目标市场为导向,以彰显旅游资源特色、提供差异性体验为内核的旅游区核心竞争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红色旅游发展需要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是目前旅游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协同理论,江西萍乡市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旅游产品开发、主题形象塑造、产品线路营销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协同效应实践。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区具有整体形象多色并举型、产品组合功能性、线路营销主题性、管理体制通畅性等协同性优化的标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整体形象塑造与协同营销、突破行政壁垒与区域旅游协同合作、统一旅游规划与服务协同等途径来优化多色并举型红色旅游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文化建设对于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统领和推动作用的观点,以黄果树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指出应通过加强黄果树旅游区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管理与服务文化建设,完善产品和服务体系,使黄果树旅游区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显示:沙湖旅游区的文化品位亟待提高 沙湖旅游区是全国35个重点旅游区之一,是宁夏首屈一指的开发效益较好、发展规模较大的旅游区。沙湖旅游区的开发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即在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中,镶嵌万亩湖面,景观独特。二是以水、苇、渔、鸟五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自然美,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三是可进入性强。有中心城市银川作为依托,沙湖旅游区距银 川l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路程,银川──沙湖──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银川一日游迅速发展成为当前宁夏第一旅游热线。但应清…  相似文献   

18.
随着目前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旅游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重视和青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对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以及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发展尤为重要。以龙镇《红灯记》文化旅游区为例,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客源市场的分析结果,结合旅游规划AVC三力理论——即吸引力(A)、生命力(V)、承载力(C),分别从开发建设理念、产品体系的打造、意境流规划、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的方案和实施建议,为基于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区域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旅游区建筑作为景区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承载着旅游接待、景区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是景区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部分。但无论体量大小,旅游区建筑都会对景致及环境生态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两者间的矛盾还会随着游客量的增加凸现并不断激化。因此,旅游区规划设计中应紧密围绕建筑、游人、自然生态之间互利共生、和谐统一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削弱相互之间的矛盾,化矛盾为共生。  相似文献   

20.
论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湘渝黔边区是指以传统的“武陵山区”为核心区域的3省邻近地区,大致包括湖南境内的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重庆的黔江区,贵州的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等6个地州市,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区,也是全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归属于国家“西部地区”。区域文化上的趋同性、区域旅游资源上的互补性、区域脱贫任务的紧迫性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无序性,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具备一定基础的旅游开发现状、逐步形成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各地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认识上的渐趋统一以及区域旅游中心的初步形成,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成为可能。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形成,必须着手进行以下工作:迅速编制总体规划,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立旅游环线,推出区际旅游联合体和共同市场,多渠道吸纳资金,建立特色文化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