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农村公共品有效充足的供给。但在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仍然存在供给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加大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强化农村公共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研究的成果对我国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文章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从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量、供给结构、供给责任、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供给保障、供给的筹资机制、供给的需求表达与决策机制几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与归纳。  相似文献   

3.
政府作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唯一供给主体,在供给过程中表现出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瓶颈,因此,必须改变现有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寻找供给渠道的多元化.放开公共品的供给市场,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市场化,这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宋锋华 《时代经贸》2009,(12):17-17,16
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因此,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能为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公共品在供给上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部分供给主体不明确或缺失、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在明确供给主体的基础上,从资金的筹集、使用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对如何供给农村公共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品供给是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财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瓶颈,"零税费时代"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提升农户参与新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意愿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基于农户自愿供给的角度,建立了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农户在单价段博弈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应该采取典型示范、增加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存量、发展民间组织、完善农户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实现多主体供给等多方面的激励机制,使农户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新背景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博弈模型,论证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的必要性;同时也论证了在有效率组织的安排下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才有保障的结论。但是由于改革是在基层政府财政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所经历的过渡性时期又很短;加之2007年以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全球金融危机的非良性经济隐患凸显,都使得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依然存在大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严仍昱 《技术经济》2006,25(10):98-102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最终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社会根源是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公共品二元结构使农民丧失了提高自身素质的经济能力、积极的社会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改革公共品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公共品供给平等化,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体制保证。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甚至在某些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当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剖析提出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公共决策权配置机制、建立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公共品供给方式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